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二学期417

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七年级--第二学期417


和路环岛组成。在省级行政单位中,澳门面积最小、人口最
少。香港、澳门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存在土地资源不足、用地紧张的问题。对策:一、建高楼(上
天)、二、填海造田(下海)。
国际贸易中心 香港是世界上重要的交通运输中心,香港国际机场是世界著名
--香港
机场之一。维多利亚港。
是国际贸易中心(80%转口贸易)、运输中心、金融中心。
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
辽中南工业基地
沈阳、大连、鞍山
京津唐工业基地
北京、天津、唐山
沪宁杭工业基地
上海、南京、杭州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广州、深圳、珠海
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
1.西气东输 我国中西部地区蕴藏这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东部地区 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短缺。为使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平衡发展,实现资
源优势和经济优势的互补,我国决定启动“西气东输”工程。 该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到上海。
回归祖国、一 中国政府于 1997 年 7 月 1 日设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于 1999
国二制
年 12 月 20 日设立了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政府制定了“一国
两制”政策,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资
本主义制度。进入一个“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的崭新时
期。
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
2.2 重要工业部门的分布
煤炭储量丰富,产量居世界第一。山西省市我国重要煤炭基地。
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总量仅次于煤炭。黑龙江省大庆
是我国最大的采油工业基地。人均石油资源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10.
钢铁工业大国,钢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大型钢铁工业基地:辽宁省
鞍山、津京唐(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唐山市。)和上海。
鞍山称为“钢都”。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四川省攀枝花称为“钢城”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四川省攀枝花
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
铁矿来 攀枝花铁矿资源丰富是我国大型 铁矿石除来自马鞍山铁矿外,还

铁矿产区之一。
从澳大利亚、巴西等国进口。
燃料煤 有丰富的煤矿,还有石灰石等炼 煤炭主要从淮南等煤矿调运,
供气管道西起塔里木的轮南油田,自西向东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 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 9 省市;跨过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
川盆地;经过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多次穿越黄河和长江。(地图)2004 年 元旦,西气东输天然气 正式进入上海白鹤镇
2、西电东送
三大通道
西电
东送
南部通道
桂、滇、黔三省区的水 珠江三角洲
哈密瓜
2.1 持续增长的工业
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
水平的重要标志。
工业发展成就辉煌
钢、煤、水泥、电视机等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电子技术、信息通信、新型材料、生物工程等信息工业发展迅速,建立一批现
代化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区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它的目标是尽量减少废弃物。
第四章 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 4.1 国内贸易 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稳定的商品来源、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密集的人 流和销售区。 基层的商业中心:集市。 国内贸易的地区差异 东部大部分地区 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工农 最重要的商品生产基地
业生产集中,商品生产水平高、 和消费市场 居民生活水平高、购买力强 西部大部分地区 草地和荒漠,主要牧区,生产畜 商品交换规模不大,商 产品。地广人稀,经济有待发 业网点稀疏 展,交通不够发达 电子商务:通过电子手段来完成商业贸易活动过程的一种方式 4.2 国际贸易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时全国第一个规模最大的保税区,集自由贸易、出口加 工、物流仓储、及保税商品展示交易等多种经济功能于一体。 对外贸易的地区差异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 等)的进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达 90%以上。
交通中心
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北京市我国
最大的教育、科学和文化中心。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众多的研究机构。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高等院校,有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文
化场所。国际交往中心。全国的交通中心
悠久的历史 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拥有众多的名胜古
电子工业成为国内第一大产业。音响、电话机、彩电、DVD 等产品产量居
世界第一。重要电子工业基地:沪宁杭地区、华北京津地区、华南珠江三角洲
地区。
微电子工业: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汽车工业基地: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汽车产量世界第三
湖北十堰市
世界第三大卡车生产基地。
上海市
我国轿车生产基地之一。
东部与西部地区工业的差异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第五章、中国区域篇(下)。
首都北京
位置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面向渤海,大致位于 400N、
1160E
气候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春季气
温回升快,多大风,有沙尘天气,夏季盛行东南风,高温多
雨。秋季天高气爽、舒适宜人。
政治、文化、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5.2 农牧区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农村环境污染原因:1、城镇、工业污染物的排放 2、部分乡镇企业随意排
放废水、废渣。3、农村本身的环境污染:农药化肥的施用,畜禽粪便的排放和 塑料薄膜的丢弃。
生态农业 “猪-沼气—蔬菜”生态农业模式 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养殖,施有机肥料,不用高毒性、 高残留农药,在标准环境、生产技术、卫生标准下加工生产,经权威机构认定 并使用专门标识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 牧区面临的环境问题:草地沙化、退化。水土流失 导致草地沙化、退化的主要原因:滥垦滥牧 农牧区还存在水土流失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国家之 一。水土流失导致地表土壤流失,还使河流含沙量增加,容易发生涝灾。 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毁林开荒种地 为了防治草地沙化,水土流失(是由于过渡的开垦,草地随意破坏滥砍滥 伐造成的),我们应该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部分地区实行“休牧” “轮休”“轮牧”。退牧还草的重点治理的是内蒙古、甘肃、宁夏西部荒漠草 原。退耕还林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环境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钢需要的辅助原料。
水源 金沙江提供丰富的水源保障、雅 长江水源丰富,提供水源保障
(降 砻江上的水电站提供电源
温)
运输 修建铁路,便于钢铁工业原料和 有京沪、沪昆铁路还有长江航
产品的运输
运、远洋海运、水陆运输便利。
市场、
上海及其附近地区工业发达,需
技术
要消费大量的各种钢材。
科技发达,钢铁工业技术水平高
电以及黔、滇两省火电
中部通道
三峡水电
华东地区
北部通道
黄河上中游水电和山
京津唐地区
西、陕西、内蒙古三省
火电
意义:利用西部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获得西部大开发所急需的启动资
金;为东部地区提供清洁、 优质、可靠、廉价的电力,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 展。
三、开发西部、东西联动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对于中西部地 区的发展,东部地区要重点做好智力服务,开拓中西部地区广阔的市场,利用
四大牧区 新疆牧区 内蒙古牧区 西藏牧区(高寒牧区) 青海牧区
新疆细毛羊和伊犁马 三河马、三河牛 牦牛、藏绵1.各具特色的四大农业区
地区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农作物 经济作物 气候特征
北方旱地农业区 秦岭-淮河以北 以旱地为主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小麦、杂粮 花生、甜菜、苹果 降水少,热量较低
中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实现“东西联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南水北调
3.1 交通运输与通信 1、通信方式:古老的长城烽火台。现代化的可视电话。
2、交通手段:上海磁悬浮列车
3.2 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
我国以北京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已经基本形成,青藏铁路贯通,改变了西藏
南方水田农业区 秦岭-淮河以南 以水田为主 一年二到三熟 水稻、小麦 油菜、甘蔗、菜叶、柑橘 降水丰沛,热量充足
西北干旱农业区
青藏高原农业区
气候特征 气候干旱
地势高、气候寒冷
地形 高原和平原
高原
农业分布 灌溉农业(山麓平原、河套地 河谷农业
区、宁夏平原)
农作物 小麦、优质棉花、甜菜、葡萄和 青稞、油菜
第五章、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 5.1 城市的环境问题和环境优化 1、水污染及缺水问题 原因: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 规模不断扩大, 工业不断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 水的排放 城市水污染 七大水系污染程度从轻到重的排列次序是珠江、长江、松花江、淮 河、黄河、辽河、海河。 上海气候湿润,河网稠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全国平均值的 1.7 倍。从数量而 言,上海并不缺水。上海符合饮用水水源国家标准的地表水只剩下 1% 。 北京节水举措:农业推广先进灌溉方式、工业推行清洁生产。生活用水方面利 用价格杠杆作用。 治理方法: 1)可以将工业和生活排放的污水进行处理再排放 2)提高水循环的利用,限制高耗水、高污染的工业项目。努力建成节水型城市 3),针对生活用水的浪费现象,可以适当提高水价 4),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途径是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其中的 一个大工程。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途径是修建水库。 2、大气污染
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大城市明显重于与中小城市;: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 市。大气污染较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等地区。 原因:燃煤产生的大量烟尘 措施:植树种草 3、固体废弃物污染 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生产和生活中的固体废弃物不断增加。目前我国的垃 圾绝大多数是采用就地焚烧、易地堆放或挖坑填埋。 4、环境优化 环境治理初见成效,部分城市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