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摘要我国的工程建设程序可划分为六个阶段:即顶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文件阶段、建设准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
工程造价控制应贯穿整个建设过程,而重点应该是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本文就目前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及如何在设计阶段有效控制造价进行了浅析。
关健词: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的工程建设程序可划分为六个阶段:即顶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文件阶段、建设准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
其中的设计文件阶段就是指工程设计阶段(它分为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两个阶段),工程设计就是指对建设工程实施的计划和安排,决定建设工程的轮廓与功能,从我国的建设程序看,工程设计阶段在整个工程建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个工程将来能否达到既安全,又满足功能要求,能否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在设计阶段就己经定型了。
长期以来,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一提“设计”,则自然想到技术设计,是设计人员的责任;一提造价控制,那自然是造价人员的职责。
多年以来的实践表明,只靠造价人员,单纯地从财务角度审核费用开支,是难以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的。
通常我们只重视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而忽略其它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很片面的。
工程顶目的投资控制与管理,应当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根据西方国家的有关专家学者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
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包括工程造价和工程交付使用后的经常开支性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小于1%的费用对工程总投资的影响度占75%以上。
另外统计资料表明,在设计阶段节约投资的可能性为88%,而施工开始后节约投资的可能性仅为12%。
很显然,工程投资的控制关键在于施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总投资的关键在于设计阶段。
本文首先对设计阶段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进行浅析,然后对如何在设计阶段有效控制造价进行了浅析。
1、设计阶段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
1.1 初步设计阶段造成的工程造价失控
1.1.1主要表现在前期可行性研究不够深入,没有做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就仓促上马,使实施的某些技术方案缺乏科学论证,设计变更多,漏项严重,使顶目开工前工程造价控制就失控。
1.1.2主要表现在多数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约束,各地方各部门为了争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缺乏事实求是,人为地压低投资估算直至本地区和部门的批准权限之内,或者故意漏项少算,形成拟建项目所需投资少的假象,诱使主管部门批准立项,即所谓“钓鱼”工程,从而给整个项目投资控制留下先天性隐患。
1.1.3表现在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和概算失准、丢失.漏项,忽略动态因素,如价格、利息、外汇风险等,据统计,由于这些原因增加投资使投资超概算平均为6%,造成建设项目造价超支严重。
1.2 技术设计阶段造成工程造价失控
1.2.1对于技术设计我国现阶段缺乏相应的法律监管制度及相关的职能监督部门,造成设计过程中的投资浪费,使设计人员只负责技术责任,不负经济责任。
1.2.2目前我国很多设计收费是按投资的百分比计算,使得造价越高,设计单位的营业收入也越多,不利干设计者主动地考虑投资节约。
盲目按照建设单位、业主的要求任意扩大建设规模,增加设计变更及建设内容,使设计概算严重超过了投资限额。
1.2.3工艺的设计延用旧的工艺,没有新突破;造成改造维修费用增大。
1.2.4建设单位对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不利,只追求高标准、造型美观.占地面积等,而对工程造价控制很少涉及,使很多工程附加了不应有的功能,造成工程造价的失控。
1.2.5没有完整的推广“三新”(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体系和配套时依据。
1.3 造价控制失控的其他原因
由于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顶目繁杂、标准不一、经费和人员缺乏等原因,工作开发不理想,使工程造价资料积累相关体系不完善,造成编制设计概算时缺乏有利的参考依据,致使报价严重失真。
2、工程建设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措施
在工程设计阶段,做好技术与经济的统一是合理确定和控制工程
造价的首要环节,既要反对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上的合理要求,使项目达不到工程功能的倾向;又要反对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脱离国情的倾向。
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充分调动设计人员和工程经济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密切配合,严格按照设计任务书规定的投资估算,利用技术经济比较,在降低和控制工程造价上下功夫。
工程经济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及时地对工程造价进行分析比较,反馈信息,能动地影响设计。
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1 增强设计标准和标准设计意识
设计是技术和经济上对拟建工程的实施进行的全面安排,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规划的过程。
利用优秀的设计标准规范进行设计有利干降低投资、缩短工期。
2.2 经济上运用价值工程进行设计方案优化
价值工程又称价值分析,是运用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着重对产品进行功能分析,使之以较低的总投资,可靠地实现产品必要的功能,从而提高产品的价值。
同一建设项目,同一单项、单位工程可以有不同的设计方案从而有不同的造价,因此积极运用价值工程,进行方案优化,对控制造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设计阶段运用价值工程控制造价并不是片面地认为工程造价
越低越好,而是把工程的功能和造价两方面综合起来分析。
而价值系数正是功能和造价的综合体现。
所以运用价值工程,既可以提高工程的功能,又可降低工程的造价。
也可在保证工程功能不变的情
况下降低工程造价,还可在造价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系统功能。
总之,满足必要的功能费用,消除不必要的工程费用,是价值工程的要求,实际上也是工程造价控制本身的要求。
虽然价值工程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但大量事实证明,在工程设计中利用价值工程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工程的“价值”是大有可为的。
2.3 大力推行限额设计,严格控制投资规模
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
而且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
投资分解和工程量控制是实行限额设计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
限额设计是将上阶段设计审定的投资额和工程量先分解到各专业,然后再分解到各单位工程,最后分解到分部分项工程,限额设计通过层层设计,严格审核步步为营,从而实现对投资限额的控制和管理。
设计人员必须加强经济观念,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投资有较大影响的因素。
要经常检查本专业的工程费用,改变目前设计工作中,设计完概算见分晓的现象,由“画了算”,时刻想着“笔下一条线,投资千千万万”。
限额设计也不是一味地考虑节约投资,也决不是简单地把投资砍一刀。
而是以尊重科学、尊重实际的态度。
对设计标准、规模、原则的合理确定及有关概算基础资料的合理取定,通过层层限额设
计,体现了对投资的控制与管理的有机结合。
2.4 严格控制设计变更,有效控制工程投资
由于初步设计毕竟受到外部条件的限制,如工程地质、设备材料的供应、物资采购、供应价格的变化,以及人们主观认识的局限性,往往会造成施工图设计阶段甚至施工过程中的局部变更,由此会引起对己确认造价的改变,但这种正常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是允许的。
至于涉及到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工艺流程或设计方案的重大变更时,就应进行严格控制和审核。
因此,要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和建立相应的制度,防止不合理的设计变更造成工程造价的提高,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要克服技术与经济脱节现象,加强图纸会审、审核、校对,尽可能把问题暴露在施工之前。
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要用先算帐,后变更的办法解决,以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