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市利通区东塔寺等四乡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勘测技术设计书审批单位:编制单位:坤博测绘技术审批意见:编制者:审批者:审核者:审批日期:2012年月日日期:2012年4月10日目录一、任务概述 (1)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1)三、已有资料情况 (2)四、作业依据 (3)五、成果规格和技术标准 (3)六、技术方案 (5)(一)仪器、设备 (5)(二)作业流程 (6)(三)基础控制测量 (7)(四)地形图测绘 (15)(五)业处理 (37)七、测绘成果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37)八、生产组织实施计划 (38)九、其它 (39)十、提交的成果资料 (41)一.任务概述1.任务名称:2012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市利通区东塔寺等四乡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勘测2.任务来源: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精神、引导农民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档次,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扩大高效节水灌溉规模,改善设施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提升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解决我区水利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老化严重,渗漏严重造成的水资源短缺,利用效率低下、灌溉管理落后的问题。
根据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做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12年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利通区财政局、水务局结合《市利通区2012-2014年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市利通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2009~2020年)》和《市利通区“十二五”高效节水灌溉规划》,2012年7月编制完成《市利通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2年~2014年)》,上报自治区财政厅、水利厅进行竞争遴选,8月初,经专家现场考察、评分,原则上通过《市利通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2年~2014年)》建设方案提出的三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12万亩(微灌2.09万亩,喷灌面积4.03万亩)的建设目标与任务,并上报财政部、水利部进行合规性审查。
为此我公司受利通区财政局、水务局的委托,完成2012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市利通区东塔寺等四乡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勘测工作。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1.利通区基本情况市利通区地处回族自治区中部,西临黄河,与青铜峡市毗连,南与同心、红寺堡交界,东北部与灵武市接壤,距首府市60㎞。
土地面积1384平方公里(207.6万亩)。
地理位置为东经104°10′~107°39′,北纬35°14′~39°23′。
地形特征为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130m,整个区域由沿山坡地和黄河冲积平原组成,其中:南部为缓坡丘陵,波状起伏,总面积为797.0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7.59%;北部为冲积平原,地势狭长而平坦,面积为586.9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2.41%。
利通区辖4乡8镇104个行政村3个农场(办)、17个社区。
2011年总人口38.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44万人,占总人数的47.96%,回族人口22.45万,占总人口的58.4%。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881028.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37240万元,第二产业434627.2万元,第三产业309177.4万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1:3.16:2.25,利通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2698万元,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2.28万亩,粮食总产量15.33万吨,亩均粮食产量474.9kg,人均粮食产量398.8kg。
全区工业完成总产值112.9亿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4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1.9亿元,地方财政支出14.9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4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70.6元。
利通区地处腾格里、乌兰布和毛乌沙漠包围之中,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带,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具有春暖快、夏热短、秋凉早、冬寒长的特点。
气候干燥,降雨稀少,日照充足,蒸发强烈,风大沙多,昼夜温差大。
年平均降水量193.4mm,且分布不均匀,季节分配性强,全年降雨多集中在7、8、9三月,年平均气温8.8℃,相对湿度53%,年均日照达293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89.5mm,蒸发量达2013.7mm。
平均风速1.9s/m,无霜期171天。
灌区围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水、干旱、霜冻、冰雹、大风、风沙、干热风及低温冷害等。
利通区地处回族自治区中部,位居以“塞上江南”著称的平原南侧,京藏、古青、银西高速公路、109、211国道、S101省道穿境而过;县道有吴灵青公路、吴高公路,吴扁公路,金廖公路、吴惠公路、白黄公路等,乡村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已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硬化路,交通十分便利。
利通区境高、低压线路齐全,年供电量能够满足工矿企业、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和生活照明用电要求。
利通区境河流主要有黄河和苦水河。
黄河流经利通区金积、板桥、古城3乡镇,流程22km,年过境流量为315亿m3。
苦水河为黄河支流,流程58km,年径流量为0.26亿m3,河水含沙量大,其年径流量丰枯交替变化特征明显,规律性强。
2.项目区基本情况项目区涉及利通区东塔寺乡、高闸镇、金银滩镇和扁担沟镇五里坡4个乡镇6个行政村。
项目区包括利通区东塔寺乡白寺滩村优质葡萄高效节水灌溉滴灌片区、高闸镇大田露地蔬菜高效节水喷灌片区、利通区金银滩镇园艺场高效节水微灌片区和扁担沟镇五里坡高效节水微灌片区4个片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0万亩。
其中:滴灌0.3万亩,喷灌0.39万亩,微灌1.31万亩(金银滩园艺场小管出流片区0.89万亩,五里坡小管出流片区0.42万亩)。
项目区总土地面积2.43万亩,耕种面积2.0万亩。
1、东塔寺乡白寺滩村优质葡萄高效节水灌溉滴灌片区:项目区围东到农场渠,西至苦水河,南到2号渠,北至大古铁路。
土地面积3404亩,耕地面积3064亩,涉及东塔寺乡白寺滩村1个行政村8个队。
2、高闸镇大田露地蔬菜高效节水喷灌片区:项目区东至大道,西至吴高公路,南至朱路,北至与巴浪湖农场交接。
土地面积4833亩,耕地面积3866亩,涉及郭桥、周闸2个行政村8个队。
3、金银滩镇园艺场高效节水微灌片区:项目区东、北与苦水河交接,南至吴惠路,西至机械装备制造园。
涉及金银滩镇园艺场1个行政村。
土地面积11086亩,耕地面积8869亩,涉及园艺场1个行政村6个队。
4、扁担沟镇五里坡高效节水微灌片区:项目区东至生态移民1号蓄水池,西至与生态项目项目交接,南至盐环定扬水2号渠,北至五白路。
土地面积4985亩,耕地面积4214亩,涉及五里坡1个行政村4个队。
市现状城区街路图如下:三.已有资料1.回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测绘局)2010年测绘的1:10000地形图,可作为工作计划部用图。
2. 平面基础控制起算资料:测区及周边有A.2000国家GPS控制网控制点“(G017)”、“平坦堆(基南G168)”、“海原(G012)”、“王洼(016)”等。
B.1960-1961年,由建工部综合勘察院西北分院施测的"三道沟、长城梁、" 二等三角点;1958-1959年,由建工部综合勘察院西北分院施测的"青石峡"四等三角点。
C.第一测绘院2007年施测建立的全区GPS B级控制点。
D.第一测绘院1999年至2004年共三期施测市大比例尺地形图建立的市D级GPS平面控制点,基础测绘院2010年完成的地籍测量的GPS D级控制点。
上述三角点和GPS控制点满足本次测绘的要求,可以作为基础平面控制网的起算点。
3. 高程基础控制起算资料:测区有1973年由国家地震局第二测量队施测的"咸中68"二等水准点;1965年由国家地震局第二测量队施测的"静固29明 "三等水准点;上述点位数学精度符合技术要求,可用于测区的四等高程控制网起算点。
本测区控制点的高程也可以采用全区水准面精化插值软件整体转换计算,能达到四等高程精度,位于平地和丘陵地的各等级GPS点需要四等水准联测。
四.作业依据1.《1:500 1:1000 1:2000 外业数字地形图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07)2.《1:500 1:1000 1:2000 业数字地形图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3-2007)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GB/T 18314-2009)4.《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CJJ/T 73-2010);5.《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GB/T 12898-2009);6.《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7. 《工程测量规》(GB 50026-2007);8.《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质量检验技术规程》(CH/T 1020-201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10.《平面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CH/T 1022-2010);11.《高程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CH/T 1021-2010);12.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SL197-97);13.《市利通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2-2014年)》;14. 本技术设计书五.成果规格和技术标准1.比例尺: 1:20002.分幅规格:正方形50cm×50cm标准分幅。
3.平面坐标系: 1980坐标系,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度分带。
4.高程基准: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5.基本等高距: 1.0米。
6.成图方法:全野外数字化测图。
7.产品种类:喷绘的1:500标准分幅地形图白纸图,*.Dwg格式的电子地形图数据,*.Txt格式的本次作业产生的有关文档资料(纸质)、电子资料(刻录光盘)。
8.地形图的精度8.1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0.25;地形图图上地物点和邻近地物点点间的距离中误差不应超过±0.20.8.2高程注记点的高程中误差高程注记点相对于相邻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相应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三分之一。
8.3等高线插求点高程中误差等高线插求点现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平地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三分之一,丘陵地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二分之一。
8.4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精度8.4.1由外业数字测图方法野外实测生成的DEM一般为不规则格网的DEM,参与构成不规则格网的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邻近图根点不应低于相应比例尺地形图的构成注记点的精度要求。
8.4.2规则格网DEM可由不规则格网DEM插生成。
其格网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低于相应比例尺地形图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