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说课内容: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了解怎样看云识天气。
2、理解本文的说明思路及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留心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语: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阴晴风雨的变幻真的是无常难测吗?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又是靠什么识别天气变化的呢?(学生回答:看云),的确,云就像天气的“招牌”,“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这些谚语,就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看云识天气的经验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它将告诉我们如何解读这大自然的文字,天气的“招牌”——飘浮的云彩。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找出课文中心句。
中心句: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2、划分段落并概括大意。
(一)(1)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说明要识天气可以看云。
(二)(2-6)具体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三)(7)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学生自由诵读,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
(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语词
是什么?
(2)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的,找出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语句。
(3)文中第2段看云识天气的经验一句是揭示云的形态和天气关系,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说明了什么?后面的三个语段与它有什么关系?
(4)相形课文主体部分对云和天气关系的具体细致的介绍,第1段的概述在语言运用上的显著特点是形象生动的比喻的运用,试具体分析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招牌”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喻指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准确而形象地说明看云和识天气的关系。
(2)第6段的中心句“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标示说明角度的变化。
文章从云的形态、云的光彩两个方面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3)“往往”“常常”这两个词用在句中具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情形是这样,排除了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2段是后面三段的“纲”。
第3段对应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第4、5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云层分为“卷层云”“高层云”
“雨层云”“积雨云”。
(4)第1段用一连串的比喻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充分激发了读者的想像,作者首先说明云的“姿态万千”:有的“像羽毛”,说明它轻飘,有的“像鱼鳞”,说明它排列整齐;有的“像羊群”,状其形态,有的“像一张大棉絮”,状其质感;“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状其势。
这一系列恰当的比喻,鲜明而具体,形象而生动,给人深刻的印象。
最后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招牌”一词比喻贴切,耐人寻味。
总之,比喻的运用不仅使要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而且使整篇文章富有文采,能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
三、云是天气的“招牌”,那么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可以看云来预测天气了。
好,同学们拿出昨天预习时,要求大家所制作的“云与天气关系”的表格。
晴天云简表
1、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明确:
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运用了分类别、打比方、摹状貌、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将抽象的对象讲清楚,说准确,显得生动活泼,很有趣味。
按照合理的说明顺序,使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
2、品味语言:
本文文字优美,请同学们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
例句: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地显示了天气的天化无常。
五、总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
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
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
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
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六、作业:
收集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七、板书设计:
看云可以识天气云就是天气的“招牌”
卷云、卷积云晴
积云、高积云----轻、高、薄
看形态卷层云、高层云
云雨层云、积雨云----低、厚、密雨雪
识怎样看云识天气
天
气光彩:晕、华、虹、霞
学看云早识天气预报天气服务工农业生产
八、教学反思:
1、整堂课的教学目标是想借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清文章思路,能说出云和天气的关系,能识别云,预测天气的阴晴雨雪,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因此在安排这一节课的每个环节时,我事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分小组讨论填表,准确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表示的天气情况。
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小组之间的竞赛,使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通过这个活动,使整堂课达到了第一个高潮,学生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2、本文是一篇介绍介绍说明性的文章,为了让读者有兴趣,写法生动,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是文章很富有文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必要段段落实,只需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训练学生的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必要按照说明文的知识点进行教学。
3、本次教学设计中以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地组织教学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内容,提高了品味语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获得了整体发展的目的。
西村四中:孙继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