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作业
适于对热稳定成分的提取
提取优点:
提取效率比冷浸法高。
提取缺点:
装置较复杂。
(5)连续回流提取法:
适于对热稳定成分的提取
提取优点:
溶剂用量少,提取效率高。
提取缺点:
装置设备要求高。
2、水蒸汽蒸馏法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适用范围:
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并难溶于水的成分
注意事项:
1)、水蒸气发生器内的水量:£2)、安全玻璃管:
浸出效果优于浸渍法。但渗漉法对药材的粒度及工艺技术条件要求较高,对新鲜及易膨胀药材、无组织结构的药材不宜使用。
(3)煎煮法:
优点:
简便易行,提取效率比冷浸法高,可溶出大部分有效成分。
注意:
煎煮法禁用铁锅及铁器,因为铁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尤其是酸性基团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成分结构破坏、失效。
(4)回流提取法:
5、二级代谢物:
是生物体通过各自特殊代谢途径产生,反映科、属、种的特性物质,不是每种中药都有。二级代谢产物往往有特殊活性。如:
糖和苷、苯丙素类、生物碱类、糖苷类、萜类挥发油、黄酮类、三萜、甾体及醌类等。
6、提取技术(extract):
将活性成分(包括杂质)从原材料(植物、微生物、动物等)的细胞中,提取或分离出来的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技术。
5、xx类有哪些生物活性?
答:
(1)毒性
(2)抗病毒作用
(3)抗肿瘤作用
(4)抗骨质疏松作用
(5)抗凝血作用
(6)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7)xx作用
6、木质素的生物活性有哪些?
答:
(1)抗肿瘤作用
(2)肝保护和抗氧化
(3)抗HIV作用
(4)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5)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作用
(6)平滑脂解痉作用
10.苷类(配糖体,glycoside),是由糖或糖的衍生物等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其端基碳原子联接而成的化合物。
11.醌类化合物:
是一类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的化合物,它包括醌类及容易转变为具有醌类性质的化合物。
12.黄酮类化合物:
主要是指基本母核2-苯基色原酮(2-phenyl-chromone)类化合物。大多具有C6-C3-C6的基本骨架,且常有羟基、甲氧基、甲基、异戊烯基等取代基。
2、说出一级代谢产物和二级代谢产物的区别,每类产物举三例。
一级代谢物:
生物体为了维持正常生存所产生的产物,每种生物都含有的,包括糖类、蛋白质、脂类、核酸等。
二级代谢物是生物体通过各自特殊代谢途径产生,反映科、属、种的特性物质,不是每种中药都有。二级代谢产物往往有特殊活性。如:
糖和苷、苯丙素类、生物碱类、糖苷类、萜类挥发油、黄酮类、三萜、甾体及醌类等。
香豆素核上的异戊烯基常与邻位酚羟基(7-羟基)环合成呋喃或吡喃环,前者称为呋喃香豆素。
C、吡喃香豆素类(pyranocoumarins)(线型和角型)
香豆素C-6或C-8异戊烯基与邻酚羟基环合而成2,2-二甲基-α-吡喃环结构,形成吡喃香豆素。
D、其他香豆素类。指α-吡喃酮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还包括二聚体和三聚体。
提取范围:
适宜含淀粉、树胶等成分较多的药材以及含挥发性成分、遇热不稳定易分解或被破坏成分的提取。
提取优点:
操作简便
提取缺点:
但提取时间长、溶剂用量大,提取效率不高。水为溶剂易发霉、变质,必要时需加适量的防腐剂。
5、简述沉淀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
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溶解度的差异或通过加入化学试剂、溶剂或改变pH等改变溶解度将混合物中某组分沉淀出来。
A、醇苷:
苷元的醇羟基与糖端基脱水而成的苷。如皂苷,强心苷。
B、酚苷:
苷元的酚羟基与糖端基脱水而成的苷。如黄酮苷、蒽醌苷。
C、氰苷:
主要是指α-羟基腈的苷。多为水溶性,不易结晶,在酸和酶催化时水解快。生成的苷元α-羟基腈很不稳定,立即分解为醛(酮)和氢氰酸。而在碱性条件下苷元易发生异构化。
D、酯苷:
2.低聚糖:
水解后生成二、三、四、……九个单糖分子的糖。
如:
蔗糖(D-葡萄糖-D果糖)
xx(葡萄糖1→4葡萄糖)
3.多糖:
水解后能生成多个单分子的,称为多糖。
如:
淀粉、纤维素等
2、什么是氧苷(O-苷),可以分为几类,请举例说明。
苷元与糖基通过氧原子相连,根据苷元与糖缩合的基团的性质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7、溶剂提取法:
利用药材中各种化学成分在不同极性溶剂中溶解性的不同,选择与有效成分能相互溶解,而对无效成分及其它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将有效成分从中药药材组织中尽可能的溶解出来的方法
第二次作业
题目:
名词解释:
1、纯化
2、结晶
3、沉淀法
4、萃取法
5、凝胶过滤法
6、离子交换色谱
7、单糖
8、低聚糖
9、多糖
10、苷类
药材的xx程度:
新鲜的药材,组织已经充盈水分,很难用溶剂进行提取。尤其用有机溶剂提取时,宜用干燥药材。同理,用水提取含有大量油脂类的药材时,应首先考虑脱脂。
题目:
名词解释:
1、天然药物
2、有效成分
3、无效成分
4、一级代谢物
5、二级代谢物
6、提取技术
7、溶剂提取法
参考
答案:
1、天然药物:
人类在自然界中发现并可直接供药用的植物、动物或矿物,以及基本不改变其物理、化学属性的加工品。"中药”、"草药”和"民族药”除极少数(如铅丹等)为人工合成药外,绝大多数均同天然药物范畴。
其结构类型:
香豆素母核为苯骈α-吡喃酮。环上常有取代基。
通常将xx分为四类:
A、简单香豆素类,指只有苯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取代基:
羟基、烷氧基、苯基、异戊烯基等。
由于绝大多数香豆素在C7位都有含氧官能团存在,因此,7-羟香豆素可以认为是香豆素类成份的母体。
B、呋喃香豆素类(furocoumarins)(线型和角型)
无效成分是指相对某一疾病而显无效的化学成分,如糖类、蛋白、油脂等。无效成分又叫做杂质,可分为水溶性杂质和脂溶性杂质。
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划分不是绝对的。例如鞣质:
在多数中药中为无效成分,但在地榆、五倍子等中则被认为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效成分,具有抗菌、收敛的作用。过去认为无效的成分,如多糖、蛋白质等,目前通过研究发现蘑菇多糖、天花粉蛋白质等具有重要的医药功能,而成为有效成分。
3、溶剂提取法的基本原理及影响提取的因素
1)、基本原理
利用药材中各种化学成分在不同极性溶剂中溶解性的不同,选择与有效成分能相互溶解,而对无效成分及其它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将有效成分从中药药材组织中尽可能的溶解出来的方法。
2)、影响因素:
药材的粉碎度:
药材粉碎越细、总表面积越大,接触越充分,提取效率越高。
C3、C4xx常有取代基:
苯基、羟基、异戊烯基等。
4、xx有哪些理化性质?
A、性状
游离的香豆素多数有较好的结晶,且大多有香味。香豆素中分子量小的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汽蒸馏,并能升华。香豆素苷多数无香味和挥发性,也不能升华。
B、溶解性
游离的香豆素能溶于沸水,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甲醇、乙醇、叙情和乙醚;香豆素苷类能溶于水、甲醇和乙醇,而难溶于乙醇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
优点:
经济、安全、无毒。
缺点:
(1)含杂质多,不易纯化;
(2)体积大,沸点高,不好浓缩;
(3)容易发霉;难过滤;
(4)加热时易糊化等。
4、简述浸渍法的操作方法、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常用溶剂:
水、乙醇
操作过程:
→将药材粗粉置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常温或加热浸泡→过滤或倾倒→提取液;药材可重复浸泡2~3次。
苷元的羟基与糖端基脱水而成。苷键有缩醛和酯的性质,易为稀酸和稀碱水解。
E、吲哚苷:
指吲哚醇和糖形成的苷,在豆科和蓼科中有分布,如靛苷。
3、香豆素有何结构特点,通常可以分类几类?
答:
香豆素类化合物是一类邻羟桂皮酸的内酯,具有芳甜香气。
分布:
在高等植物中,芸香科和伞形科中含的多,还有豆科、兰科、木樨科、茄科、菊科等,少数发现于动物和微生物中。
11、醌类化合物
12、黄酮类化合物
13、萜类化合物
参考
答案:
1.纯化(purification):
从分离出来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需要的活性单体的过程。
2.结晶:
从非结晶状物质通过处理得到结晶状物质的过程称为结晶。
3.沉淀法是在中药提取液中加入某些试剂,与其中一些成分生成沉淀,或加入某些试剂后可降低一些成分在溶液中的溶解度而自溶液中析出的一种方法。
温度:
一般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扩散速度加快,有利于提取。
浓度差:
粉碎后的药材颗粒界面内外,提取溶剂的中有效成分的浓度差越高,提取效率越大。
最好的增大浓度差的方法是:
搅拌、换溶剂、渗漉。
时间:
提取需要时间,但却不是越长越好。一旦组织内外达到提取平衡,再长的时间也是无用的。必须通过改变内外浓度差来提高提取效率,而不能一味延长提取时间。
(7)毒鱼作用
第四次作业
1、常用的溶剂提取法有哪些?简要说明其优缺点:
(1)浸渍法
浸渍法常以水或者乙醇为溶剂,因其操作简便、低温、有利于酶解作用等而适宜于挥发性成分、热不稳定性成分、含淀粉或树胶多的成分的提取。其缺点是:
时间长、溶剂用量大、提取效率低等。有时为防止水提液发霉,常需加入少量防腐剂。
(2)渗漉法:
适用范围:
能与特定试剂生成沉淀、或溶解度有显著差异或改变条件后溶解度有显著差异的组份的分离。
6、醇适用于哪些天然活性成分的提取,其优缺点有哪些?
醇溶剂主要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