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无效成分或杂质的是()A、生物碱B、叶绿素C、强心苷D、黄酮E、皂苷二、名词解释1、有效成分2、有效部分3、无效成分第二章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一、选择题1、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A、比重不同B、分配系数不同C、分离系数不同D、萃取常数不同E、介电常数不同2、原理为氢键吸附的色谱是()A、离子交换色谱B、凝胶色谱C、聚酰胺色谱D、硅胶色谱E、氧化铝色谱3、分馏法分离适用于()A、极性大成分B、极性小成分C、升华性成分D、挥发性成分E、内脂类成分4、原理为分子筛的色谱是()A、离子交换色谱B、凝胶色谱C、聚酰胺色谱D、硅胶色谱E、氧化铝色谱5、下列各组溶剂,按极性大小排列,正确的是()A、水>丙酮>甲醇B、乙醇>乙酸乙酯>乙醚C、乙醇>甲醇>乙酸乙酯D、丙酮>乙醇>甲醇E、苯>乙醚>甲醇6、不属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A、氯仿B、苯C、正丁醇D、丙酮E、乙醚7、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宜选用()A、回流提取法B、煎煮法C、渗漉法D、连续回流法E、蒸馏法8、下列类型基团极性最大的是( )A、醛基B、酮基C、酯基D、烯基E、醇羟基9、采用溶剂极性递增的方法进行活性成分提取,下列溶剂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C6H6、CHCl3、Me2CO、EtOAC、EtOH、H2OB、C6H6、CHCl3、EtOAC 、Me2CO、EtOH、H2OC、H2O、EtOAC、EtOH、Me2CO、CHCl3、C6H6D、CHCl3、EtOAC、C6H6、Me2CO、EtOH、H2OE、H2O、EtOAC、Me2CO、EtOH、 C6H6、CHCl310、下列那项不是影响提取效率的因素是()A、药材粉碎度B、温度C、时间D、细胞内外浓度差E、晶种11、采用液-液萃取法分离化合物的原则是()A、两相溶剂互溶B、两相溶剂互不溶C、两相溶剂极性相同D、两相溶剂极性不同E、两相溶剂亲脂性有差异12、极性最小的溶剂是( )A、丙酮B、乙醇C、乙酸乙酯D、水E、正丁醇13、可作为提取方法的是()A、色谱法B、结晶法C、两相溶剂萃取法D、水蒸气蒸馏法E、盐析法14、采用透析法分离成分时,可以透过半透膜的成分为( )A、多糖B、蛋白质C、树脂D、无机盐E、鞣质15、从天然药物的水提取液中萃取强亲脂性成分,宜选用()A、乙醇B、甲醇C、正丁醇D、乙酸乙醋 E 、苯16、天然药物水提取液中,有效成分是多糖,欲除去无机盐,采用()A、分馏法B、透析法C、盐析法D、蒸馏法E、过滤法17、下列溶剂能与水互溶的是()A、乙醚B、氯仿C、苯D、石油醚E、甲醇18、萃取分离法通常选用的两相溶剂是()A、水-亲脂性有机溶剂B、两相能混溶的溶剂C、水-亲水性有机溶剂D、乙酸乙酯-石油醚E、亲水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19、哪种方法不适合使用有机溶剂()A、浸渍B、煎煮C、渗漉D、回流E、连续回流20、关于结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杂质少,易于结晶B、快速结晶比缓慢结晶好C、温度以低一些较好D、选用对欲结晶的成分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浓度小的溶剂E、不易结晶的成分,则可制备易于结晶的衍生物21、从水提取液中萃取偏亲水性成分应选用()A、丙酮B、乙醇C、正丁醇D、苯E、乙醚22、非极性吸附剂是()A、氧化铝B、硅胶C、硅酸镁D、活性炭E、硅藻土23、液-液萃取时,两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分别为Ka和Kb,()A、Ka、Kb相差越小越好B、Ka =KbC、Ka ≈KbD、Ka 、Kb值不影响分离效果E、Ka 、Kb相差越大越好24、化合物的取代基,哪个极性最强()A、—CH3B、Ar—OHC、—OCH3D、—COOHE、—CHO25、下列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利是()A、丙酮>甲醇>氯仿>石油醚B、甲醇>丙酮>氯仿>石油醚C、石油醚>氯仿>甲醇>丙酮D、甲醇>氯仿>丙酮>石油醚E、氯仿>甲醇>丙酮>石油醚26、何者为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A、R—COOHB、R—OHC、R—NH2D、R—N+(CH3)3E、R—SO3H27、比水重的溶剂是()A、Et2OB、CHCI3C、n—BuOHD、MeOHE、EtOH28、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的方法是()A、溶剂萃取法B、升华法C、溶剂沉淀法D、酸碱沉淀法E、盐析法29、下列溶剂极性最弱的是()A、乙酸乙酯B、乙醇C、水D、甲醇E、丙酮30、与聚酰胺形成氢键能力最弱的是()A、 B、 C、D、 E、二、名词解释1、盐析法2、色谱法3、透析法4、结晶法三、问答题1、常用溶剂的亲水性或亲脂性的强弱顺序如何排列?哪些与水混溶?哪些与水不混溶?2、溶剂提取法的操作技术有哪些?它们都适合哪些溶剂的提取?3、两相溶剂萃取法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溶剂?4、萃取操作时要注意哪些问题?5、萃取操作中若已发生乳化,应如何处理?6、凝胶色谱原理是什么?第三章生物碱一、选择题1、生物碱不具有的特点是()A、分子中含N原子B、具有碱性C、分子中多有苯环D、显著而特殊的生物活性E、N原子多在环内2、生物碱碱性最强的是()A、伯胺生物碱B、叔胺生物碱C、仲胺生物碱D、季铵生物碱E、酰胺生物碱3、碱性不同生物碱混合物的分离可选用()A、简单萃取法B、酸提取碱沉淀法C、pH梯度萃取法D、有机溶剂回流法E、分馏法4、生物碱沉淀反应的条件是()A、酸性水溶液B、碱性水溶液C、中性水溶液D、盐水溶液E、醇水溶液5、溶解游离亲脂性生物碱的最好溶剂为()A、水B、甲醇C、正丁醇D、氯仿E、乙酸乙酯6、可分离季铵碱的生物碱沉淀试剂是()A、碘化汞钾B、碘化铋钾C、硅钨酸D、雷氏铵盐E、碘-碘化钾7、若将中药中所含生物碱盐和游离生物碱都提取出来,应选用的溶剂是()A、水B、乙醇C、氯仿D、石油醚E、乙醚8、在生物碱酸水提取液中,加碱调PH由低至高,每调一次用氯仿萃取一次,首先得到()A、强碱性生物碱B、弱碱性生物碱C、季胺碱D、酸碱两性生物碱E、生物碱苷9、将总生物碱溶于氯仿中,用pH由高到低的酸性缓冲溶液顺次萃取,生物碱可按下列顺序依次萃取出来( )A、碱度由弱到强B、碱度由强到弱C、极性由小到大D、极性由大到小E、酸度由弱到强10、雷氏铵盐可用于沉淀分离 ( )A、伯胺碱B、仲胺碱C、叔胺碱D、季铵碱E、酰胺碱11、下列方法中能用来分离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是( )A、NaHC03B、Na2C03C、醋酸D、草酸E、氯仿12、下列类别的化合物碱性最强的是( )A、季铵碱B、芳胺C、酰胺D、五元芳氮杂环E、六元芳氮杂环13、碱性最强的生物碱是( )A、秋水仙碱B、麻黄碱C、番木鳖碱(的士宁)D、新番木鳖碱E、小檗碱14、下列生物碱沉淀剂,与生物碱作用后,产生白色晶形成沉淀的是()A、碘化铋钾B、氯化铂(10%)C、苦味酸D、硅钨酸(10%)E、碘化汞钾15、下列生物碱沉淀剂,与生物碱必须在中性溶液中才起反应的是()A、碘化铋钾B、碘-碘化钾C、硅钨酸(10%)D、苦味酸E、磺化汞钾16、下列杂环中,属于吡啶的是()N N H NN CH3A B C D E二、名词解释1、生物碱2、两性生物碱第四章糖和苷一、选择题1、属于L型糖的是()A.OOHOHCH3OHOHB.OOHOHCH3OHOHC.OOHCOOHOHOHOHD.OOHCH2OHOHOHOHE.OOHCH2OHOHOHOH2、提取苷类成分时,为抑制或破坏酶常加入一定量的()A、硫酸B、酒石酸C、碳酸钙D、氢氧化钠E、碳酸钠3、提取药材中的原生苷,除了采用沸水提取外,还可选用()A、热乙醇B、氯仿C、乙醚D、冷水E、酸水4、以硅胶分配柱色谱分离下列苷元相同的成分,以氯仿-甲醇(9∶1)洗脱,最后流出色谱柱的是()A、四糖苷B、三糖苷C、双糖苷D、单糖苷E、苷元5、根据苷键原子判断下列结构属于()H 2CC HH 2CCN OSO 3KSC 6H 11O 5A 、S-苷B 、C-苷C 、N-苷D 、O-苷E 、既是S-苷又是N-苷 6、欲获取次生苷的最佳水解方法是( )A 、酸水解B 、碱水解C 、酶水解D 、加硫酸铵盐析E 、加热水解 7、最难被酸水解的是( )A 、氧苷B 、氮苷C 、硫苷D 、碳苷E 、氰苷 8、苦杏仁苷属于下列何种苷类( )C NCHA 、醇苷B 、硫苷C 、氮苷D 、碳苷E 、 氰苷 9、苷类指的是( )A 、糖与苷元通过糖的2位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B 、糖与苷元通过糖的6位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C 、糖与苷元通过糖的1位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D 、氨基酸与苷元通过糖的1位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E 、脂肪酸与苷元通过糖的1位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10、有关Molish 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A 、Molish 试剂由β-萘酚-浓硫酸组成B 、单糖和苷都可以发生此反应C 、多糖和苷反应的速度比单糖快D 、多糖不能发生Molish 反应E 、此反应的机制是苷元发生脱水生成有颜色的化合物 11、提取药材中的原生苷,可以选用( )A 、冷水B 、酸水C 、乙醇D 、三氯甲烷E 、碱水 12、Molish 反应的试剂组成是( )A 、苯酚-硫酸B 、α-萘酚-浓硫酸C 、萘-硫酸D 、β-萘酚-硫酸E 、酚-硫酸 二、名词解释 1、糖 2、苷 3、原生苷 4、次生苷 三、分析比较题O CH 2OHOHOH HOS C N CH 2CH CH 2O SO 3KOOH HOH 2CNN NNNH 2HOOOHOHOOHOH HOOH HCH 2OHO CH 2OHOHHOO OHA B C D 酸催化水解的难→易程度: > > > 。
四、命名题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一、选择题1、构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是()A、6C-6C-6CB、3C-6C-3CC、6C-3CD、6C-3C-6CE、6C-3C-3C2、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A、具有色原酮B、具有交叉共轭体系和助色团C、具有2-苯基色原酮D、具有2-苯基色原酮和助色团E、结构中具有邻二酚羟基3、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A、糖B、羰基C、酚羟基D、氧原子E、双键4、下列黄酮中酸性最强的是()A、3-OH黄酮B、5-OH黄酮C、5,7-二OH黄酮D、7,4′-二OH黄酮E、3,4′-二OH黄酮5、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性最大的是()A、异黄酮B、黄酮C、二氢黄酮D、查耳酮E、花色素6、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的顺序为()(1)5,7-二OH黄酮(2)7,4′-二OH黄酮(3)6,4′-二OH黄酮A、(1)>(2)>(3)B、(2)>(3)>(1)C、(3)>(2)>(1)D、(2)>(1)>(3)E、(1)>(3)>(2)7、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A、6-OH黄酮B、 5-OH黄酮C、 7-OH黄酮D、 4′-OH黄酮E、7-4′-二OH黄酮8、某中药提取液只加盐酸不加镁粉,即产生红色的是()A、黄酮B、黄酮醇C、二氢黄酮D、异黄酮E、花色素9、可用于区别3-OH黄酮和5-OH黄酮的反应试剂是()A、盐酸-镁粉试剂B、NaBH4试剂C、α-萘酚-浓硫酸试剂D、锆盐-枸橼酸试剂 E 、三氯化铝试剂10、四氢硼钠试剂反应用于鉴别()A、黄酮醇B、二氢黄酮C、异黄酮D、查耳酮E、花色素11、不能发生盐酸-镁粉反应的是()A、查耳酮B、黄酮醇C、二氢黄酮D、二氢黄酮醇E、异黄酮12、为保护黄酮母核中的邻二-酚羟基,提取时可加入()A、石灰乳B、硼砂C、氢氧化钠D、盐酸E、氨水13、盐酸-镁粉反应鉴别黄酮类化合物,下列哪项错误()A、黄酮显橙红色至紫红色B、黄酮醇显紫红色C、查耳酮显红色D、异黄酮多为红色E、黄酮苷类与黄酮类基本相同14、黄酮苷类化合物不能采用的提取方法是()A、酸提碱沉B、碱提酸沉C、沸水提取D、乙醇提取E、甲醇提取15、二氯氧锆-枸橼酸反应中,先显黄色,加入枸橼酸后颜色显著减退的是()A、5-OH 黄酮B、黄酮醇C、7-OH黄酮D、4′-OH黄酮醇E、7,4′-二OH黄酮16、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A、黄酮B、二氢黄酮C、二氢黄酮醇D、花色素E、查耳酮17、分离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方法是( )A、氧化铝柱色谱B、气相色谱C、聚酰胺柱色谱D、纤维素柱色谱E、活性炭色谱18、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常用的碱提取酸沉淀法是利用黄酮类化合物的( )A、强酸性B、弱酸性C、强碱性D、弱碱性E、中性19、黄酮类化合物多显示()色A、绿色B、黄色C、白色D、灰色E、红色20、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的颜色多为()A、无色B、淡黄色C、红色D、蓝色E、紫色21、下列化合物加入二氯氧化锆可生成黄色络合物,但在反应液中加入枸橼酸后显著褪色的是()A、3-羟基黄酮B、5-羟基黄酮C、7-羟基黄酮D、4'-羟基黄酮E、3'-羟基黄酮22、与二氢黄酮反应后产生天蓝色荧光的是()A、HCl-Mg反应B、NaBH4反应C、MgAC2反应D、NaOH反应E、FeCl3反应23、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碱性,可与浓硫酸成盐,是因为结构中存在()A、γ-吡喃环上的1-氧原子B、γ-吡喃环上的羰基C、γ-吡喃环上3-羟基D、7位酚羟基E、苯环24、下列黄酮类化合物极性最大的是()A、二氢黄酮B、查耳酮C、异黄酮D、花色素E、黄酮醇25、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A、7-羟基黄酮>6-羟基黄酮>5-羟基黄酮B、7-羟基黄酮>5-羟基黄酮>6-羟基黄酮C、6-羟基黄酮>7-羟基黄酮>5-羟基黄酮D、6-羟基黄酮>5-羟基黄酮>7-羟基黄酮E、5-羟基黄酮>6-羟基黄酮>7-羟基黄酮26、在5%NaHC03水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化合物是()A、3,5,7-三羟基黄酮B、2,4'-二羟基查耳酮C、3,4'-二羟基黄酮D、7,4'-二羟基黄酮E、5-羟基异黄酮27、属于查耳酮类结构的是()A、OOOHB、OHO C、OO OHD、OOOHOHE、OOHO28、与Mg-HCl试剂反应呈假阳性反应的是()A、黄酮B、花色素C、黄酮醇D、二氢黄酮E、二氢黄酮醇二、名词解释1、黄酮类化合物三、鉴别题1、A B2、OOOHHOOHOOOHHOOHOOHOOH OHOglc rhaA B C四、分析比较题,并简要说明理由1、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列化合物,以浓度递增的乙醇液洗脱时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