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必修人民代表大会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必修人民代表大会教学设计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3.7规定的:“引述宪法规定,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要求
教材分析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人教版)《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题。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前面两个单元的延伸和深化。

承上:通过本框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前面两个单元的内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同时也为接下来学习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打下了铺垫。

因此,本节课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关于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高一学生在初中就已学过一些粗浅的内容,日常生活中也或多或少地在电视、新闻中看过有关人大的报道,这就为学习本课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由于高一学生受年龄和阅历所限,学生在生活中真正进行的政治参与比较有限,与人大代表很少接触,因此对“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认识,以及对“人大代表如何履行义务、行使职权”认识上不够到位具体化,特别是人大代表职权中的质询权,专业性和理论性都较强,从字面上理解起来很困难。

此外,人大代表的职
权与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易混淆。

这为他们理解本框的基本观点带来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职责。

能力目标:
通过本框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人民代表大会的优越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
教学难点:人民代表的权利和职责
教学策略方法
整体思路
先攻破比较容易的,学生在初中就学过的: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

其次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然后就是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的人大代表,最后再一次归纳总结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和人民的关系,在这里情感升华:感悟人民代表大会的优越性,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景展示:我校高一学生小明同学为准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搜集了有关全国人大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有关视频。

她看到了以下镜头……观看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惑。

播放视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四次会会议开幕式
困惑之一:请同学们帮帮忙吧!
(1)人民代表大会是不是就是一次“会议”?
(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每个人都有管理国家的权力,为什么开幕式提到只有2900多人去开会,人民是怎样管理国家的?
(二)讲授新课:归纳小结
人民

设计意图:先从初中已学过的知识点入手,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由易到难。

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困惑之二:李克强总理正在大会上作工作报告,说明国务院的地位高于全国人大?
请同学们探究:
(1)全国人大在国家机关中处于什么地位?人民代表大会指的只是全国人大吗?
(2)全国人大与其他中央国家机关之间是什么关系
播放视频:人民代表大会
学生阅读课本,师生归纳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的视频和中央国家机关组织系统简表,学生能够更加形象直观的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之大,特别是全国人大。

有利于攻克本框的重点即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

困惑之三:视频中介绍了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组织系统及其职权。

这次人大会议3月16日就要闭幕。

我推论:在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职权也就停止行使了。

我的推论正确吗?
探究:
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过渡:【多媒体展示】
走进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赵林中的一天”
全国人大代表赵林中的一天
探究问题1:我们一起来总结概括一下“全国人大代表赵林中的一天”都做了些什么?
生:(略)
教师总结:我们看到全国人大代表赵林中认真的履行义务: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正确的行使权利:提案权。

设计意图:在我们学生的生活中,他们很少或者说几乎见不到人大代表,因此,人大代表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神秘的。

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运用了直观演示法,给学生呈现“全国人大代表赵林中的一天”,把神秘的人大代表一天的活动展现在我们学生面前,在这里学生看到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认真的行使自身权力,履行义务。

在看完“全国人大代表赵林中的一天”,学生感受到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骄傲与自豪,激起他们当人大代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同时也为下面情景的创设做铺垫。

过渡语:创设情境-“假如我是人大代表”
我们看到全国人大代表赵林中在一天的生活中,认真的履行自己的义务,假如有一天我们也荣幸的成为一名光荣的人大代表,我们会怎样履行自己的义务,行使自己的权利呢?
活动探究(一):联系初中所学有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知识,谈谈你的所看所感?
•攻克重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
•注意: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
探究问题1:作为人大代表,我应该怎样履行自己的职责?
生:(略)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非常棒,将来都能成为光荣的人大代表。

像我们上面谈到的全国人大代表赵林中一样,认真的履行自己的义务,努力
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以便更好的负担起自己的责任,还有正确的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设计意图:由于高一学生受年龄和阅历所限,他们与人大代表很少接触,对其职责了解更少,特别是人大代表职权中的质询权,专业性和理论性都较强,从字面上理解起来很困难。

在这一环节中,在具体事列“全国人大代表赵林中的一天 ”引导下,学生经过合作探究,更加形象具体的了解和如何运用人大代表的职权,从而突破本框的难点:人大代表的职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拓展提升。

过渡语:为什么“我”的提案能得到贯彻和执行呢?在这里就需要我们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

(三)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我”的提案能得到贯彻和执行吗?
生:(略) 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简表
教师总结:从“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简表”我们可以看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际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在直观演示法引导下,又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得到完成并巩固,同时也为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的解决做好铺垫——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

(四)归纳小结,交流感悟
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经过以上三个环节的学习,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归纳总结出:我国的人民是这样行使国家权力的,以《人大代表之歌》为音乐背景。

板书设计:理脉络成体系
(五)课后拓展,注重实践
1.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活动的基本法律,有“小宪法”之称。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刑诉法修正草案以2639票通过,表明全国人大在行使()
A.任免权
B.监督权
C.立法权
D.决定权
2.在某市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人大代表就该市年财政预算案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财政局长几次到会就预算中的一些问题回答代表的提问。

在这里,人大代表行使的权利是()
A.立法权和决定权
B.审议权和质询权
C.任免权和监督权
D.提案权和表决权
3、人民代表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下列属于人民代表的义务的是()
①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②保守国家机密
③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
④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
⑤接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拓展提升: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分别听取了国务院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参加会议的人大代表通过认真审议,分别对政府工作报告等提出了意见,并通过了各项工作报告。

问题:上述材料表明了哪些道理?
课后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
本框的设计打破了教材原有的顺序,采用倒叙的方法,以第一人称“我”的所见、所思、所疑、所感、所悟为主线,把零散的知识点穿起来:先说人民代表;再过渡到由人民代表组成的人民代表大会;最后总结归纳出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

设计了三个思考问题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思考,层层递进的完成本框的学习目标。

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具体化,学以致用。

组长及各位同仁的点评: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政治课程改革的“新”,其关键是让学生去体验,本节课的安排也在于让学生充分体验,力求展现出熟悉的生活的气息。

本节课努力实现《政治生活》主旋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目标的体现。

逻辑严密顺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