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数学高考适应性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已知集合A={-1,1},B={m|m=x+y,x,y},则集合B等于()
A . {-2,2}
B . {-2,0,2}
C . {-2,0}
D . {0}
2. (2分)(2017·万载模拟) 复数(i是虚数单位)的模等于()
A .
B . 10
C .
D . 5
3. (2分) (2019高二上·拉萨期中) 在等比数列中, ,前项和为 ,若数列也是等比数列,则等于()
A .
B .
C .
D .
4. (2分)(2017·晋中模拟) 函数的图象大致为()
A .
B .
C .
D .
5. (2分) (2020高一下·胶州期中) 若样本数据的标准差为8,则数据,,
,的标准差为()
A . 8
B . 15
C . 16
D . 32
6. (2分) (2019高一上·郑州期中)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都是,那么的图象一定位于()
A . 第一象限
B . 第二象限
C . 第三象限
D . 第四象限
7. (2分)当,关于代数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有最大值无最小值
B . 有最小值无最大值
C . 有最小值也有最大值
D . 无最小值也无最大值
8. (2分) (2016高一下·新余期末) 函数f(x)=Asin(ωx+φ)(A>0,|φ|<)其中的图象如图所示,为了得到g(x)=cos(2x﹣)的图象,只需将f(x)的图象()
A . 向左平移个单位
B . 向右平移个单位
C . 向左平移个单位
D . 向右平移个单位
9. (2分) (2019高三上·雷州期末) 点是抛物线()上的一点,点是焦点,则以线段为直径的圆与轴位置关系是()
A . 相交
B . 相切
C . 相离
D . 以上三种均有可能
10. (2分) (2016高二上·驻马店期中) 对任意的a∈[﹣1,1],f(x)=x2+(a﹣4)x+4﹣2a的值恒大于0,则x的取值范围是()
A . (﹣∞,1)∪(3,+∞)
B . (1,3)
C . (﹣∞,1)∪(2,+∞)
D . (1,2)
二、填空题 (共7题;共10分)
11. (1分)(2013·天津理)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1,∠BAD=60°,E为CD的中点.若,则AB的长为________.
12. (2分) (2019高二下·浙江期中) 已知双曲线,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顶点,是双曲线上除两顶点外的一点,直线与直线的斜率之积是,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若该双曲线的焦点到其渐近线的距离是4,则双曲线的方程为________.
13. (1分)(2018·江西模拟) 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三视图的轮廓均为正方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
14. (1分) (2020高一下·南宁期末) 已知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且,,则 ________.
15. (1分)(2017·镇海模拟) 定义域为{x|x∈N* ,1≤x≤12}的函数f(x)满足|f(x+1)﹣f(x)|=1(x=1,2,…11),且f(1),f(4),f(12)成等比数列,若f(1)=1,f(12)=4,则满足条件的不同函数的个数为________.
16. (2分)若向量、满足 2 +3 = ,3 ﹣2 = ,、为已知向量,则
=________; =________.
17. (2分)(2017·北京) 某学习小组由学生和教师组成,人员构成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i)男学生人数多于女学生人数;
(ii)女学生人数多于教师人数;
(iii)教师人数的两倍多于男学生人数.
①若教师人数为4,则女学生人数的最大值为________.
②该小组人数的最小值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共5题;共45分)
18. (5分) (2019高三上·汉中月考) 已知函数.
(I)当时,求的值域;
(II)已知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求的面积.
19. (5分)(2019·东城模拟) 如图,在棱长均为的三棱柱中,点在平面内的射影为与的交点,分别为的中点.
(Ⅰ)求证:四边形为正方形;
(Ⅱ)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Ⅲ)在线段上存在一点,使得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求的值.
20. (10分)已知函数.
(1)若在上单调递减,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求函数的极小值.
21. (10分) (2016高二上·余姚期末) 已知椭圆C: =1(a>0,b>0)经过点(﹣,).且离心率为.
(1)求椭圆C的方程;
(2)若过椭圆C的左焦点F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动弦AB与CD,记由A,B,C,D四点构成的四边形的面积为S,求S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2. (15分) (2016高二上·上杭期中) 在数列{an}中,a1=1,an+1=1﹣,bn= ,其中n∈N* .
(1)求证:数列{bn}为等差数列;
(2)设cn=bn+1•(),数列{cn}的前n项和为Tn ,求Tn;
(3)证明:1+ + +…+ ≤2 ﹣1(n∈N*)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二、填空题 (共7题;共10分)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三、解答题 (共5题;共45分) 18-1、
20-1、20-2、
21-1、
21-2、22-1、
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