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_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1】(2分钟)
图片导入:上课!同学们好!
今天啊,上课之前,先来看四张图片,第一张禹迹图,中国最早的石板地图。

第二张是抗战时期的手绘地图,第三张是毛主席治理海河时在飞机上看地图拍的照片。

第四张是东鲁学校的定位电子版地图。

所以这节课我们要讲什么?
学生:地图。

我们的地理学习就离不开地图,地图是我们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学习地理,除了地图学习还需要哪些方法?
学生:看书并回答
我们今天主要学习怎样看地图
【2】(2分钟)
你知道地图的种类有哪些吗?
学生阅读课本11-12页,完成【自主学习一】并回答
【3】(2分钟)你们小组的地图属于哪种类型的?你从地图上可以获得哪些信息?【4】(5分钟)地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在下面的空白框中画出东鲁学校的平面图。

学生解读展示,教师引出地图三要素
【5】(6分钟)学生阅读课本第8页,完成【自主学习三】:关于方向的相关问题,教师讲解后,学生完成合作探究二并展示。

好,时间到。

汇报讨论结果。

同学们做题仔细,总结非常到位。

【6】(5分钟)
阅读课本8页材料,小组交流在野外有哪些确定方向的方法?
北极星定向、太阳定向.....
教师总结点评,补充手表定向法
【7】(1分钟)学生完成巩固练习一
【8】(10分钟)观察手中的地图,有一个特殊的数字-----比例尺
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完成【自主学习四】关于比例尺的相关内容,并展示,教师点评强调。

并完成【合作探究四】:测得教学楼长0.6厘米,教学楼实际长度是多少米?
【9】(3分钟)
学生完成【合作探究五】
读下面“中国地图”和“北京及其附近地区”图(两幅图图幅大小相同),完成下面表格:并总结规律相互提问
【10】(1分钟)学生完成巩固练习二
【11】【课堂小结】(3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总结后,教师总结提升:
【12】(5分钟)当堂检测:学习过程就要结束了,快来检测一下咱们的学习任务目标你达到了没有吧!
【13】地理,本身就源于生活,希望同学们在课后更深刻地了解地图的有关知识;感谢大家的认真倾听!下课!
我们怎样学地理的学情分析
本节课为初一刚开始学习地理的第二节课,培养起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同时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上也非常关键。

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有很强的积极性,非常积极、乐意回答问题和参与老师的课堂活动,但在知识点的正确性方面不会作很大的考虑。

另外,初中生在小学曾进行过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学习,对各种生活中的自然人文方面现象兴趣比较浓厚,对一些浅显的自然现象也知道一定的原因或原理。

为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尽量多的设计学生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如实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给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但也需要在教学时适时引导和纠正学生到正确的知识和答案上。

讲一堂活生生的课时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能就知识讲知识,而需要大量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联系生活实际,把知识的生活应用贯穿课堂。

我们怎样学地理的效果分析
新课改提出了“重视学生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的观点,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本课题是在学生初一刚开始学习地理的第二节课,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了地图的两大要素--方向与比例尺,丰富学习情景。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本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初步学习地图,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的把握住知识点。

在测试题中学生答题的正确率100%。

我们怎样学地理的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目的主要是带领七年级学生继续认识地理这门学科,希望学生能够在初步具备地理学习兴趣时,加深对地理这门学科及如何进行地理学习的认识,做好一定的地理学习准备。

教材分别从学会看地图、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在野外旅游中学习地理四个部分对学生讲解了“我们怎样学地理"
这个问题。

希望学生通过本节内容学习,认识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工具、指明途径、打好基础,并初步具备地理思维、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

学会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基本技能。

为了能够正确的认识地图,教材从“学校平面图”的制作感性的讲解地图的制作,而对于地图分类等内容,则从理性上用文字阐述。

为了能教学生看懂地图,则必须了解地图的组成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学会搜集地理信息是学习地理之本,思考地理问题是学习地理的关键,野外旅行是学习地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搜集地理信息是学习的地理的有效方法,思考地理问题是对地理问题形成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只有掌握了方法,找到了学习途径,并对地理知识和地理河题进行合理的思考,才能算真正知道了“怎样学地理"。

当堂检测(A层1-5,B层1-4)
1、下列比例尺的地图中,反映地理事物最详细的是()
A.1∶10000000 B.一百万分之一
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D.0 1000 2000 3000千米
2、2008年5月27日,我国首颗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小明想知道太原在哪,他选用了《中国政区图》;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小玲想知道故宫的位置,她选用了《北京城市图》;小聪想去青岛市看奥运会帆船比赛,选用了《青岛市地形图》;小丽想去杭州西湖风景区旅游,她选用了《西湖风景区导游图》。

哪位同学选择的地图不适用:()
A.小明B.小玲C.小聪D.小丽
3、右图是某中学校园的平面图,图中宿舍在实验楼的大致方位是
()
A、西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4、有关方向的判断方法,错误的是()
A、地平面上的基本方向为东、西、南、北四个
B、地图上方向都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判断
C、在有指向标的提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
D、地平面的方向还可根据指南针、北极星、太阳和手表等确定
二、综合题
5、读下图,回答问题
⑴A、B两图比例尺较大的是图。

⑵A、B两图表示内容比较简单的是图。

⑶从两图可以看出,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比例尺越小,表示内容越。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初中学生接触地理这门学科的第二堂课,这节课上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以后的学习心态。

但该节内容比较平淡,需要深层次挖掘更具生活化的内容进行教学,尤其需要把课堂同生活相联系,最大限度跟学生已有的知识相挂钧。

为此,上好这节内容需要一定的知识启发和与艺术性语言。

另外,在讲课当中,很难完全跟教案(即使是祥案)内容一致,因为课堂是灵活的,教案是预先设定的,课堂必须和学生完美结合才行。

所以教案只是一个上课的指导性文件,在课堂上还需要在教案的基础上灵活处理!
我们怎样学地理的课标分析
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主要是落实到对地图三要素的学习,要求在教学时将地图三要素,尤其是地图方向、比例尺的重点教学;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地图的定义、来源、制作方式等内容;而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要求,则主要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形成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的意识。

此外,还要求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监督学生养成左手教材右手地图的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