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一、选择题、名词解释的复习重点:1.着重研究动机的形成和行为目标的选择的激励理论是过程型激励理论2.人的个性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其决定因素是社会生活实践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类最原始的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需要4.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最早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工业企业的人是:斯特恩管理心理学的先驱者是:梅奥提出X理论和Y理论的人是:麦格雷戈提出目标管理法的人是:德鲁克最早提出劳动分工学说的经济学家是:亚当.斯密提出各种能力结构理论的分别是: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结构理论”,塞斯登的“群因素理论”,吉尔福特的“智慧结构理论”5.人的行为改变层次中,最容易改变的是:知识的改变6.情报工作的第一功能是:为决策服务7.学习管理心理学要“以人为本”,即要做到:强调研究人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的作用,强调研究人的动机和心理活动规律,强调研究企业管理中的如何有效地调动人们劳动积极性的途径,强调研究领导行为的问题8.管理学上研究人的行为的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9.权变理论认为,领导的有效性的函数关系是:工作效率=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10. 西方现代行为科学对人群关系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没有改变的是:其实质都是维护资本家利益的11. 决策行为权衡的原则是:利害原则12. 正式领导的主要功能是:领导职工达成组织目标非正式领导是:能满足职工的个别需要13. 看准了就全力行动,这个原则是:确定型决策行为(的思考方法)最忌讳孤注一掷的决策思考方法是:风险型决策行为(的思考方法)14. 希波克拉底根据人体四种体液各人多寡的假设,把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15.什么是能力-是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本领能力结构理论主要有:“二因素结构”理论、“群因素结构”理论、“智慧结构”理论16. 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定量法、问卷法、测验法17.什么是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指某个人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等动力方面的特点气质是个人的典型地表现于哪些方面的特点: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等动力方面的特点18.什么是目标管理和目标管理法目标管理——根据工作目标来控制每个职工行动的新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法——种有名的管理技术,实质上是一种管理上的激励技术企业目标的基本内容包括:企业经营活动、生产发展、经济效益,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对职工生活保障等方面的目标19. 行为科学者认为有哪些情况,使得现代人的性格容易变成神经质:竞争与合作的冲突、满足欲望与抑制欲望的冲突、自由与现实的冲突20. 激励——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强化——通过外力来干预某种刺激与行为的联系意见沟通——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观点或交换情报信息的过程21.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场理论”,与管理心理学有关的基本内容是:群体动力理论22.决策——为实现某一目的,制定行动方案并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决策工作是个系统,有三部分组成:参谋系统、决策系统、管理系统23. 领导行为四分图把各种领导行为最后归纳为:“抓组织”和“关心人”24.正式领导者——拥有组织结构中的正式职位、权力与地位非正式领导者——没有组织赋予的职位与权力,由于某个人的条件而对职工具有实际的影响力领导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技术技能、人文技能、观念技能哪个最重要:人文技能25. 心理活动的过程中,最基本的是:认识过程26.心理现象——人脑的机能,因此,从脑的反映机制来说,人是自然实体,心理现象又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因此从反映的现实内容说,人又是社会实体人的心理现象的决定作用是:人的社会属性27. 目标管理是根据工作目标控制每一个职工行动的新的管理方法。
核心:强调成果,重视成果评定28. 挫折——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挫折的差异性是指-①面临同样的挫折和考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挫折感受,会做出不同的反应②对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对不同的事,构成的挫折因素不同,挫折容忍力也不一样29. 管理现代化包括: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管理组织的高效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管理技术的计算机化、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管理方式的民主化30.经营管理价值观——对经营管理好坏的总看法和总评价,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主要有:最大利润价值观、企业价值最大化价值观、企业价值——社会效益最优价值观31.组织——指对人员及事物进行有效的组合工作团体——由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团体内的成员在工作上互相依附,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在感情上交互影响,在行为上有共同的规范32.个性心理特征——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个性心理特征所指的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包括:性格、能力、兴趣、气质等33. 正式组织的形态有:直线式组织、直线参谋式组织、职能式组织、直线职能式组织34.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管理心理学涉及到的三大基础理论是:管理学、人为学、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原因:现代生产力、科学技术相联系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和生产关系中劳资矛盾的尖锐化;科学的进步与发展35. 行为科学理论形成时期,行为科学主要集中在: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论”、人性管理理论、群体行为理论、领导行为理论36. 领导行为中最重要的是:人群关系行为37. 决策行为的价值准则是:达到决策目标的程度,符合价值准则程度38.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行为的特征:自发的行为、有原因的行为、有目的的行为、持久性的行为、可改变的行为39.需要——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动机——是指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过程人的需要与一般生命体相比,其特点是: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结合、劳动创造与满足需要结合、人的需要与发展生产结合、人的需要与社会生活条件40. 企业目标的基本内容包括企业活动的目标和目标值,确定目标值的原则和要求是两个原则:确定的目标值应该直接或间接地和提高企业或社会经济效益相联系;确定的目标值必须具有激励、诱导作用,以提高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能四个要求:①目标值应定量化,凡是能用数据的都应以数据表示,如果有个别目标不能用数据表示的,也要尽可能避免模棱两可概念的表述,否则就无法考核;②目标值应略高于指标,使其有激励的作用;③目标值必须注意到可行性,切忌好高骛远,防止挫伤职工的积极性;④凡已经达到的标准,不能再用作目标值,这样做就会失去目标管理的意义。
41.性格的特点:复杂性、独特性、整体性、持续性性格发展的因素:①生理性因素-遗传、性格与体型、性别②环境因素-家庭、学校、社会文化、职业42.性格与能力的关系:性格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能力为基础、能力的发展水平受性格特征的影响、优良的性格特点往往能补偿某方面的能力弱点性格与气质的关系:①从气质和性格各自的特点来说,气质更多地体现神经系统类型的自然影响,性格更多地受生活环境的制约②气质对性格有深刻的影响。
在性格形成过程中,气质影响着性格的表现方式;气质对性格的影响,还表现在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和动态③性格对气质的影响也是明显的,性格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着和改造着气质,从而使之服从于生活实践的需要④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而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也可以形成同样的性格特征,但这种区别不能截然对立起来,两者是彼此制约互相渗透。
二、辨析题、材料分析题的复习重点1. 霍桑试验的内容、结论和意义,以及霍桑试验总结出的人群关系论的主要内容内容:于1924年~1932年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
这是由国家研究委员会赞助的研究计划。
包括: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谈话实验。
结论:①生产条件的变化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热情,但生产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并不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②生产条件并非是增加生产的第一要素③劳动者的士气及人与人的关系,使人们心情愉快的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足,这才是增加生产、提高工效的决定性因素。
意义:①第一次正式地把社会学、心理学引入到企业管理领域中来,因而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管理理论②由于人群关系论的出现,使得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开始注重人的因素的研究,使得资本主义企业的管理手段,由原来的只重视机器的作用,逐步改变为更加重视人的作用;③梅奥通过霍桑试验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为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试验的理论基础。
在西方心理学界他被公认为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和管理心理学的先驱。
人群关系论的主要内容:①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而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
②生产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则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③企业中不仅存在正式群体,而且存在非正式群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着其特殊的规范,影响群体成员的行为④提出新型领导能力问题。
其能力在于,通过职工心理需求的满足度来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两重性表现在哪里?①积极性:1)强调了人内在的需要是激励行为活动的主要诱因和动力,所以,否定和批判了人的行为是单纯的对外部刺激反应的行为主义外因决定论.2)将人的需要分成不同的层次,比较接近现实,对搞好教育教学有一定参考价值②局限性:1)只强调个人的需要意志自由和自我实现,没提出社会现实对人需要的制约作用.2)马氏理论缺乏科学实验依据和客观测量指标3.人的气质在管理实践活动中的作用①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②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不同的气质类型并不影响一个人所能取得的成就。
③气质可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虽然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不起决定作用,但是它可能影响活动的效率。
④气质可以影响人的情感和行动。
气质对于形成和改造人的某种情感与行动特点、或个性特征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⑤气质是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特点,是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之一。
4.经营管理价值观的作用以及各种经营管理价值观的利弊 P159(可能不考,老师上课没有说必考题型)5.决策行为中逆反意见的作用(必考)①不同意见的发表,实质上等于提出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