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
[答案]:我国预测预警的现状从横向上看,监测机构呈现出部门分割的特点;从纵向上看,预测预警各个环节表现出衔接不足的问题;不仅如此,我国公共危机的预测预警受科学主义的影响严重。为改变以上状况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建立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公共危机管理的个重要测量手段和工具。它依据科学的方法,对公共危机的演进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各种测量公共危机的敏感因素,识别并确认社会风险、监测公共危机危险源、评价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要求预警信息覆盖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不能挂一漏万、顾此失彼。在公共危机中,损失的降低程度通常与获得警报的人数成正比。为此,在预警信息的传播中,我们要调用多样化的信息传递渠道,不仅要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如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等,也要兼顾传统的预警方式,如高音喇叭、鸣锣敲鼓、奔走相告等。同时,传播预警信息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鳏寡孤独者、残疾人、语言不通的外国人、老人、妇女、儿童等。
此外,公共安全教育还能够提高公共的应急响应效率。在紧急状态下,人们几乎没有时间进行理性的思考,所采取的正确行为基本上是近似于本能的格式化行为。公共安全教育能使人迅速做出正确的格式化行为。
[难度]: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公开度]:公开
[小题分数]:20
2.结合我国预测预警机制构建的现状,谈谈如何建立有效的预测预警机制。
[公开度]:公开
[小题分数]:4
4.危机管理的最佳途径是优化(),从而有效避免危机的发生。
A.程序化决策
B.部分程序化决策
C.非程序化决策
D.应急管理体系
[答案]:A
[难度]:5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公开度]:公开
[小题分数]:4
5.危机管理中地方政府对于媒体的态度,实质上是地方政府的一个()问题。
(2)实现心理干预的长效化。灾后心理干预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许多人灾后的心理疾患具有较长的间歇期,需要长期观察与关注。汶川地震、雅安芦山地震等重大危机造成社会公众大量伤亡,许多孤老、孤儿、孤残等弱势群体因被异地安置而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在日本,阪神-淡路大地震后许多老人因被迁人新社区而缺少人文关怀,甚至出现“孤独死”现象。因此,公共危机管理部门不仅要防止社会公众因灾致病、因灾致贫,还要防范心理问题带来的公众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是因此而引发的反社会行为。在中国,危机发生后,灾区可通过团中央、中国红十字会等部门,与心理救助志愿者建立长期的联系,有计划、有组织地接纳心理救助志愿者,建立心理干预的定向帮扶制度,使心理恢复成为灾后整体恢复重建的一项持之以恒的重要内容。
[公开度]:公开
[小题分数]:10
4.简述危机恢复的内涵和重要原则。
[答案]:根据美国联邦应急事务管理署在《全风险应急运行规划指南》中的定义,恢复是指“使社区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生活恢复到正常的活动,但它应当将减缓作为一个目标”。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两对关系:恢复与重建;恢复与发展。
同时,恢复重建还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政府主导,公众参与;(2)全面恢复,突出重点;(3)公平公正,关注弱者;(4)生产自救,多样补偿;(5)防灾减灾,寻求发展。
(3)提高自救与互救技能。公共安全教育可以培养社会公众紧急状态下自救与互救的技能。
(4)增强公众批判力。危机发生期间,各种流言蜚语很容易滋生。谣言止于智者,所谓智者,无非是接受过良好公共安全教育、具有一定判别是非能力的社会公众。
(5)塑造公众良好的心理素质。危机发生后,人最需要镇定、信心和勇气。而镇定、信心和勇气不是与生俱来的,与公共安全教育分不开。只有接受了适当的公共安全教育,社会公众才能做好应对危机的心理准备。
A.政策选择
B.手段选择
C.方式选择
D.态度选择
[答案]:A
[难度]:5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公开度]:公开
[小题分数]:4
[试题分类]:公共危机管理_81921005
[题型]:问答
[大题名称]:简答题
[题目数量]:4
[分数]:10
1.简述公共危机的特征。
[答案]:(1.)公共威胁性;
(2.)不确定性;
[难度]:5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公开度]:公开
[小题分数]:10
[试题分类]:公共危机管理_81921005
[题型]:问答
[大题名称]:论述题
[题目数量]:2
[分数]:20
1.结合我国的国情,谈一谈恢复重建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案]:结合我国的国情,恢复重建的主要措施如下:
(1)做好灾民的安置工作。由于我国公众安土重迁的文化传统,灾区恢复重建应以原地安置为主、异地安置为辅。但是,对于原居住地灾后不再适宜居住或存在较大风险的情况,政府必须向公众做耐心的思想工作,进行异地安置。但是,我们必须对由此可能引发的群体认同型冲突给予高度重视,做好协调工作,防止灾害移民与迁人地当地也居民之间产生矛盾。
2.危机管理理论的提出,始于()。
A.里斯本大地震
B.古巴导弹危机
C.“9·11”事件
D.卡特里飓风
[答案]:B
[难度]:5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公开度]:公开
[小题分数]:4
3.危机发生后的()小时是危机处置的关键期。
A.24
B.36
C.48
D.72
[答案]:D
[难度]:5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1.)明确公共危机管理相关主体的责任范围和角色期待与分工,保证公共危机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辨识潜在的风险,避免或防止风险扩大或升级,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给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造成的严重损失。
(3.)将危机处置与响应的步骤与措施“格式化”,提高应对效率。
(4.)培养全社会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塑造预防为主的安全文化氛围。
[难度]:5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公开度]:公开
[小题分数]:10
3.简述危机响应的一般原则。
[答案]:(1)以人为本,减轻危害;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3.)社会动员,协调联动;
(4.)属地先期处置;
(5.)依靠科学,专业处置;
(6.)鼓励创新,迅速高效。
[难度]:5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C.危机确认评估
D.危机全面评估
[答案]:B
[难度]:5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公开度]:公开
[小题分数]:4
4.危机恢复的首要内容是()。
A.阶段恢复
B.损失评估
C.短期恢复
D.长期重建
[答案]:B
[难度]:5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公开度]:公开
[小题分数]:4
5.危机处置的成败取决于()。
(5.)避免应急预案更新不及时。
[难度]:5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公开度]:公开
[小题分数]:10
2.简述预测预警机制的构建原则。
[答案]:我们在构建预测预警机制的过程中,要体现以下三个原则:
(1.)及时性原则。公共危机预测预警机制功能实现的前提是:在公共危机发生之前,识别存在的各种威胁。
(2.)准确性原则。准确性原则要求公共危机预测预警机制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资料,分析公共危机相关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公共危机的演化、发展趋势,进行准确的预测和报警。
(4)加强预警信息传播。我们可将媒体、非政府组织、社会公众等力量都纳人风险管理中来,实现多手段、多途径、多渠道传播预警信息,做到动态监测、综合分析、科学预警、有效报警。
(5)降低预测预警的重心,发挥社会基层单位,特别是社区的作用。每个社区都具有定的特征。社区应该根据这些特征,进行科学的风险分析与预测,编制应急预案,并通过演练不断地加以修正。同时,成立社区应急领导组织及救援队伍,避免公共危机来临时群龙无首的状况。社区应对区内居民情况分门别类地进行登记,为经过一定培训的居民进行公共危机管理业务资格认定,组织居民签订灾害互助协议等。此外,社区要考虑根据自身风险情况,配备定的应急硬件设施。这样,社区就能够根据警报的信息,及时、有效地做出响应。
[二级属性]:
[公开度]:公开
[小题分数]:10
3.简述风险减缓的重大意义。
[答案]:(1)减缓可以降低危机的发生概率。许多危机的发生是人们没有重视灾害减缓的结果。比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们把房子建在地质结构脆弱、灾害易发的地带,居民们遭遇滑坡、地震或泥石流的可能性加大。
(2)减缓可以降低危机的影响与损失。事前的减缓措施比事后的应急救援手段及恢复行动更能降低危机的影响与损失。同样强度的灾害作用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这与该国或地区是否重视减缓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3.)紧急性;
(4.)跨界性;
(5.)政治化;
(6.)媒体化
[难度]:5
[一级属性]:
[二级属性]:
[公开度]:公开
[小题分数]:10
2.简述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
[答案]:(1)预防性原则;(2)动态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协调性原则;(5)灵活性原则;(6)专业性原则
[难度]:5
[一级属性]:
(2)综合分析监测信息。我们要本着全风险预测预警的原则,建立统的预测预警信息平台,将气象、地震、水利、森林防火等部门的监测机构通过技术手段汇总起来的信息综合加以分析、研判。
(3)规范风险管理流程。我们要认真地完成风险监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排序、风险控制和风险沟通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特别是要同时兼顾危险要素与脆弱性两个方面,考察其交互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