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历史经典课件——世界现代史

大学历史经典课件——世界现代史


三、伊朗立宪革命、青年土耳其革 命、印度的自主自产运动和中国的 辛亥革命
四、对亚洲觉醒的评价
(一)意义 1、地区发展意义,标志东方民族民主革命 时代的到来。 2、世界历史意义。标志着20世纪初全世界 的历史进入新阶段,因为它实际上是亚洲 各国世界意识的形成,要周成为欧洲无产 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同盟军。 3、为激进资产阶级提供经验教训。


(二)日俄战争与日本跻身世界 列强行列

这次战争是日本和俄国为争夺朝鲜和 中国东北的统治权所进行的帝国主义战 争,也是进入20世纪后第一次大规模的 帝国主义战争。日俄战争对日本、俄国 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大的影响。
第三节 列宁主义的诞生和俄国 1905年革命 一、20世纪初期的俄国
俄国帝国主义的军事封建性 国内形成了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
东线
西线
南线
3.战争的三个阶段
事件结果 三个阶段
重要战役及事件
马恩河战役
结果
德军速决战的计划破产 西线双方转入阵地战 1916年是决定性的一 年,大战的战略主动 权转移到协约国一 方. 1918.11 德国宣布投降, 一战结束
第一阶段 1914
第二阶段 1915-1916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东线俄军夏季攻势 日德兰海战 1917美国、中国参战; 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奥匈帝国瓦解,德国十一月革 命
2、“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是美西战争后到二战结束,美 国对东亚政策中的最重要部分。 1899年9月,国务卿约翰· 海向英法德俄意日提出 了对中国实行“门户开放”的照会。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随着自身 实力的增强而提出的独立的对华政策和积极向远 东渗透和扩张势力的战略意图。“门户开放”政 策日后得到了列强不同程度的认可,因为当时谁 都无法独占中国,但“门户开放”政策却并未通 告中国。
1907年
1882年
填充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三对主要矛盾
和两大军事集团结盟时间

普法战争
霸权和殖民地
1882 1882

1904

1879

1907
1892

同盟国
巴尔干

协约国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战争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2、战争的性质 3、战争的三个阶段 4、美国参战 5、战争的结束
世界现代史
涂永峰
第一章 20世纪初的世界
本章重点难点: 1、20世纪初欧洲的优势地位 2、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评价 3、列宁主义的产生 4、亚洲的觉醒的意义
第一节 世界的整体化趋势和 欧洲的优势地位

20世纪初,世界已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 体,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发展到 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已被瓜分完毕。各民族各 国家的历史被纳入世界历史中。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列强已把世界瓜 分完毕,是世界政治的中心;在经济上,欧洲 不仅是世界的银行家,而且是世界工厂,在国 际贸易方面,欧洲也占有优势;在军事上,俄、 法、德、英是世界上头等军事大国。

第三章 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影响 下的欧洲革命

3、德国十一月革命 4、东欧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匈牙利革命 5、共产国际的建立及其初期活动
第四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的建立

1、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 2、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 3、国际联盟
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从1919年1月到1922年2月间分别 在凡尔赛和华盛顿等地签订了一系列瓜分世界的条约。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就是以这一系列条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国际新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多极力量并 存的国际新体系。它的形成标志着帝国主义国家经过一战的洗礼 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这一体系仅存在 了20多年就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打破,并随之而解体。 根据19世纪的经验,在经历了一场空前浩劫的战争之后,通过战 胜国缔结和约的办法安排战后的世界,便成为当务之急。一战对 战前世界格局所造成的一系列变化与冲突,也必然在不同程度上 影响着主要战胜国的政治家们,并且使他们对战后世界的安排形 成一些共识”,而这些共识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基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美、英、法、意、日这五个战胜国各自不 同的掠夺和争霸计划妥协的产物。“在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列强 坚持‘强权即公理’,他们凭借实力和特权,共同对战败国及弱 小国家进行掠夺;另一方面,主要战胜国又为各自的掠夺和争霸 计划,尽力削弱对手。他们之间勾心斗角,激烈争斗。”同样,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也是战后英、日、美三国在亚太地区角逐的结 果。
第二节 非欧洲国家的崛起

在欧洲保持世界优势地位的同时,美 国和日本两个非欧洲国家迅速崛起。非 欧洲国家的崛起表明欧洲政治体系已被 世界政治体系所取代。
(一)美西战争和美国的“门户 开放政策”
1、美西战争 1898年2月“缅因号”事件 1898年12月10日美西签定“巴黎条约”,西班 牙承认古巴独立,并将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 宾割让给美国。美国对古巴的占领一直到1903 年的“普拉特修正案”。 美西战争是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 战争,美国从此作为一个帝国主义大国登上争 霸世界的舞台。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 最早缔结同盟条约的是哪两个国家?这个条约具有什 么性质? 2. 三国同盟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三国同盟的核心是 哪个国家? 3. 哪两个国家的结盟标志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 峙的局面?两国军事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 英国为什么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与法、俄结 盟? 5.英法、英俄是如何调整它们之间矛盾的?什么协约签 定后三国协约集团建立?其核心是哪个国家?
提出了寻求跃过资本主义新途径的历史性任务
二、1903年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立 与列宁主义的诞生

1883年普列汉诺夫(1856~1918)在日内 瓦创建了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 “劳动解放社”。 1898年3月,代表俄国工人阶级利益的社 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1903年,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布尔什维 克党成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续)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所划定的资本主义世 界新秩序,是美、英、法、意、日等列强为建立各自的霸权而进行分赃 的产物,它是战胜国列强意志的集中体现。它在斗争和妥协中建立,又 将在矛盾中削弱、崩溃,而华盛顿体系只是凡尔赛体系的继续和发展。 “凡尔赛体系是在承认英法占优势的基础上,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 洲、中东和非洲的关系;而华盛顿体系则是在有利于美国的基础上,调 整了诸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20世 纪初帝国主义政治和争霸战争的产物,是协约国分赃的产物。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帝国主义国际和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具有浓 烈的大国强权政治和秘密外交的色彩。它对战败国进行骇人听闻的掠夺 和奴役;它给殖民地人民套上了新枷锁;它把矛头直接对准苏维埃俄国、 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全世界被压迫民族与被压迫人民革命斗争。 凡 尔赛—华盛顿体系虽然完成了战后列强之间关系的调整,但并没有改变 世界的基本格局;资本主义列强继续剥削和压迫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 因此,资本主义大国和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该体系不但没有消 除列强间的矛盾,反而因分赃不均而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复杂,从而注 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的命运。
为什么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 盾?
1、英国在19世纪中期建立了海上霸权、殖民霸权、工业霸权。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并超过英国。 德国是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国家,具有强烈的侵略 争霸 野心。德国从争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 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
3、德英两个新老资本主义国家围绕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产生尖锐的矛盾。
什么是列宁主义
斯大林语:“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 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确切些 说,列宁主义一般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 论和策略,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和策略”。 季诺维也夫语:“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 战争时代和在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国家里 直接开始的世界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三、1905—1907年俄国革命


四、1905年革命的意义

它是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人民革命,它 虽然没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但资产阶级 政党和工会组织得以合法存在,国家杜马 也保存了下来。革命锻炼教育了劳动大众 和布尔什维克党,为十月革命的胜利作了 良好的准备。它不仅促进了欧洲工人运动 的发展,而且推动了亚洲的民族解放斗争。 从而揭开了帝国主义时代革命风暴的序幕。
第四节 亚洲的觉醒
一、什么是亚洲的觉醒?
亚洲觉醒是20世纪初世界发展的新 现象。亚洲觉醒是民族忧患意识和民 主改革意识的觉醒,是世界意识的形 成,基本属于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范畴。
二、亚洲觉醒的背景

1、帝国主义对亚洲的再瓜分激化了民族矛盾 和阶级矛盾。 2、西化教育造就了现代知识分子阶层,成为 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3、工商业资产阶级和西化的知识分子在政治 上结合起来,出现了政治组织。 4、日俄战争和俄国1905年革命的影响。


革命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5年1月~10月之间。是革命浪潮兴 起阶段,各地爆发革命活动,出现了俄国第一个 工兵代表苏维埃。十月总罢工。 第二阶段:1905年10月~1906年1月。沙皇颁布 《十月宣言》,12月武装起义后,革命转入退却 时期,读者阵地由街头转入议会。 第三阶段:1906年1月~6月16日,沙皇政权得到巩 固时期。沙皇公布《国家基本法》,召开第一届 杜马,斯托雷平改革与“六三政变”

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