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开展基层供销社建设情况汇报供销社开展基层供销社建设情况汇报省供销社:根据省社《关于认真做好全省县级供销合作社发展情况专项调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们对全区基层社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一、我区基层供销社的现状林区供销社是全省最小的山区社,现有独立核算的基层社6个,分别是松柏、阳日、木鱼、大九湖、新华和宋洛供销社。
基层社现有经营网点185个,在岗职工15人,退(离)休人员56人。
改制前,全区有7个基层供销社,即:松柏、阳日、木鱼、宋洛、下谷、大九湖和板仓供销社,共有58个分店,有干部职工113人,1999年以前,基层供销社年均购销总额为1400万元。
20xx年,根据林区体改委神企改〔20xx〕6号文件,我们对全区的基层社进行了改制,改制后,全区有独立核算的基层社3个,即:松柏、阳日和木鱼供销社;名存实亡的基层社1个,即:宋洛供销社;由直属公司和基层社代管的基层社2个,即:大九湖供销社由中药材公司代管,板仓供销社由木鱼供销社代管,取消独立核算资格;解体了下谷供销社。
为充分发挥供销社职能作用,增强供销社合作社“三农”服务功能,根据国务院专门出台《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40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xx〕75号)文件,经联社党组研究,决定于20xx年11月28日恢复xx林区大九湖供销合作社,负责大九湖乡、下谷乡等地的“新网工程”、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行业协会等“三农”服务工作和企业自身建设工作。
20xx年湖北供销总社为扎实推进基层供销社建设年活动,充分发挥基层供销社在服务“三农”和繁荣农村市场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基层建设的创新和发展,印制下发《关于加强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的实施意见》(鄂合发[20xx]22号),林区供销社结合区情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围绕一年见成效,二年上台阶,三年全覆盖”的目标要求,在全区恢复重建基层供销社6个;改造升级1家:改造升级阳日供销社(中心社);重组新建2家:重组新建松柏和宋洛供销社(中心社);联合或合作新建3家。
联合或合作新建木鱼、大九湖、新华供销社。
今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总数达23个;从20xx年开始试点建设,20xx年推开建设,截止20xx年底林区供销社共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63家,覆盖率95%。
20xx年开始重点抓好村级综合服务社的提档升级工作,截至20xx年底,按照省供销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标准,林区供销社改建村级综合服务50家。
基层社及联社做了大量工作,涌现了一批典型,出现了一批亮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明年的工作重点:一是按照省委组织部和省供销合作总社《关于依托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快村级综合服务社规范化建设的通知》(鄂组通〔20xx〕56号)文件精神,做好20xx年的选址工作。
二是要建设一批带产权式的村级综合服务社和使用永久性固定标识牌,因为按照省社通知建设这样的服务社可以折合3—5家普通村级综合服务社的补助标准。
三是已建和新建的村级综合服务社要扩大公益性服务范围。
四是扎实推进村级服务社规范性建设,五是加快区级配送中心建设。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路和规划我区有丰富的中药材和山野菜资源,且高山无公害蔬菜已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
但由于农民缺乏市场信息、生产技术和稳定的销售渠道,我区的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还处在粗放经营阶段,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不仅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而且严重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为此,根据林区的实际情况,我们向林区人民政府上报了《供销社参与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意见》,将“两社一会”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其基本思路和计划是:(一)积极发展“两社一会”,夯实为农服务组织基础1、加快专业合作社建设。
为认真落实全省供销社系统合作指导工作座谈会精神,我社明年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是工作重点之一。
其具体要求:一是坚持“量质并举”,把建设数量与建设质量摆在同等重要位置,在注重质量同时,加大推进力度,在数量上有新的突破。
二是注重抓好典型示范社的发掘与培育,总结成熟有效的办社模式,以点带面。
三是按照“四化”要求即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标准化,增强“四力”即带动力、控制力、竞争力和生命力,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
四是抓好“八个连接”来增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控制力。
即利益连接、市场连接、品牌连接、服务连接、管理连接、技术连接、资金连接和政策连接,从而密切供销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之间的关系。
现已发展23个专业合作社,即:林区新华豹儿洞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林区阳日晨光养鸡专业合作社、神合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林区庄源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林区而红产销合作社、林区下谷黄连种植专业合作社、林区阳日桃园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林区高坪冬花专业合作社、林区大九湖蔬菜专业合作社、林区山巴佬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林区神蜜养蜂专业合作社、林区曙光养羊专业合作社、林区太阳山葛根种植专业合作社、林区农合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林区丽君产销专业合作社、。
林区雨田种植专业合作社、林区饶家河中药材种植作业合作社、林区利宏蔬菜种植作业合作社、xx金镶玉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xx林区兰英养鸡专业合作社、xx林区农盛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xx林区聚丰农资专业合作社、xx林区红星魔芋种植专业合作社。
专业合作社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开发、引进、试验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组织开展社员生产经营中的技术指导、咨询、培训和交流等活动,向社员编发生产技术和经营信息等资料;组织采购、供应社员需要的种籽种苗、生产资料和农用物资;制定产品生产质量标准,注册商标,设立销售窗口,筹建交易市场:组织收购、销售社员的产品;开展社员需要的运输、储藏、加工、包装等服务;开展社员需要的法律、保险、担保等服务和文化、福利等其它事业。
2、改造升级村级综合服务社。
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是供销社抢占农村市场、修复经营网络、强化为农服务的战略举措,是赢得党委政府认可,防止社会地位边缘化,重新回归到为“三农”服务的中心位置。
综合服务社既是供销社开展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又是供销社连锁经营网络的终端。
到目前为止全区已建成63家,覆盖率达95%。
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发展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终端,是完善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
是创新供销社为农服务方式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
为加强后续服务管理,我社计划开展创“星级”村级综合服务社活动。
按照一季一督导、半年一检查、年终一评比的管理措施,实施服务创“三星”评比奖励机制。
村级综合服务社建成验收后满一年可参加星级评定申报,由供销联社、所在乡、镇政府、村委会共同组成星级评定委员会,在申报之日起,最多不超过40个工作日内完成评定工作。
要在现有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拓展教育培训、信息咨询、文化娱乐、养老幼教、劳动就业、政务代办等服务,不断拓宽服务内容,真正体现综合性,逐步实现“四有”标准,重点突出信息化建设。
3、大力发展行业协会。
现已成立四个行业协会,即:烟花爆竹行业协会、农业生产资料行业协会、大九湖镇养猪协会、农贸市场管理中心计划生育行业协会。
充分发挥协会自律、协调、服务、维权等积极作用。
(二)加快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形成我区农村市场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
按照省社七代会的总体要求,我们把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村流通、扩大农村消费作为“新网工程”建设的战略着眼点,加快构建覆盖全区的现代流通网络,成为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
加快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以“新网工程”建设为抓手,围绕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等供销社支柱产业,努力提升网络覆盖率、市场占有率和商品配送率。
目前,在全区已经建成工业品连锁店32家,农资农家店64家,烟花爆竹连锁店73家,村级综合服务社43家,基本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配送中心为支撑、以乡(镇)连锁超市为基础、以村级综合服务社、超市、便利店为终端的覆盖全区、布局合理、业态先进、功能完备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体系。
1、大力培育农村消费品市场。
充分利用供销社的网络资源,加强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大力培育农村新型流通方式,积极引导和扩大农民消费。
以中心集镇为重点,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
通过示范引导、自愿进入的方式,逐步以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经营方式改造农村传统的流通方式。
鼓励有实力的零售企业应用特许经营、销售代理等方式,改造“代销店”、“夫妻店”,力争用3年的时间,初步形成以松柏为重点、乡镇为骨架、村为基础的农村消费零售网络,实现“双向”物流,加快发展现代经营网络终端。
2、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
一是建立健全新型农资流通组织。
充分利用供销社的经营网络,积极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鼓励农资公司采取特许经营方式,加快系统内外资源整合,吸收个体经营户加盟,扩大经营规模,推进供销社农资企业公司制改造,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更好地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鼓励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等方式参与农资经营;允许农资生产企业到林区建立销售网络。
二是健全农业生产资料服务体系。
农业生产资料公司要将农资销售与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开展配送、加工、采购和技术服务及农机具租赁等多样化服务,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大力推广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型农资产品;加快配肥站的技术改造项目建设,研制生产适合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和不同农产品种植特点的新型农资产品。
农资公司于20xx年8月成立农合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该专业合作社由林区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牵头发起、组织农民自愿入社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拥有注册资金150万,入社社员276余人,蔬菜基地250余亩。
并投资30万元新建冷库一个,冷库面积300余平方米,冷藏容量50吨。
三是整顿和规范农业生产资料生产秩序。
建立健全农资价格监控机制,防止流通环节随意抬高价格,保证农民能够得到各种政策优惠;加快建立农药、化肥、农机具等产品经营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农资损害赔偿机制,为保护农民利益提供制度保障;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劣质农资产品等坑农行为,完善农资市场监督体系,加快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3、努力搞活农产品流通。
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引导现有农产品物流企业改造升级,推动其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针对农产品流通特点,加快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列;继续实行农产品生产“承诺服务”制度,实行合同制生产,保护价收购,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卖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