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化分类复习题(带答案)

生化分类复习题(带答案)

名词解释:1.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的特定空间构象被破坏,也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

2.蛋白质的复性:若蛋白质变性程度较轻,去除变性因素后,有些蛋白质仍可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有的构象和功能3.氨基酸(蛋白质)的等电点: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4.亚基:在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中,每一条独立的具有完整的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称为亚基5.DNA的变性:某些理化因素(温度、pH、离子强度等)会导致DNA双链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发生断裂,使DNA双链解离为单链。

这种现象称为DNA变性。

6.退火: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可以复性,这一过程也称为退火7.增色效应:在DNA解链过程中,由于有更多的共轭双键得以暴露,含有DNA的溶液在260nm处的吸光度随之增加。

8.Tm:DNA的解链温度或融解温度,即在解链过程中,紫外吸光度ΔA260达到最大变化值的一半时所对应的温度。

9.酶: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10.酶的活性中心:酶的活性中心或活性部位是酶分子中能与底物特异地结合并催化底物转变为产物的具有特定三维结构的区域11.酶的必需基团:酶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侧链由不同的化学基团组成,其中一些与酶的活性密切相关的化学基团称作酶的必需基团12.酶的专一性: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并产生一定的产物,酶的这种特性称为酶的特异性或专一性。

13.酶原: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或在其发挥催化功能前处于无活性状态,这种无活性的酶前体称作酶原14.酶原的激活:酶原向酶的转变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15.Km:米氏常数、其值等于酶促反应速率为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16.同工酶: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17.维生素:维生素是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甚少、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过程所必需的一组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

18.生物氧化:在生物体内,从代谢物上脱下氢及电子,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与氧化合成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19.呼吸链:指线粒体内膜中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系列具有电子传递功能的酶复合体,可通过链锁的氧化还原将代谢物也脱下的电子传递给氧生成水,这一系列酶和辅酶复合体为呼吸链20.氧化磷酸化:由代谢物脱下的氢,经线粒体氧化呼吸链电子传递释放能量,此释能过程与驱动ADP磷酸化生成ATP相偶联,即还原当量的氧化过程与ADP的磷酸化过程相偶联,产生ATP。

因此又称为偶联磷酸化21.底物水平磷酸化:与脱氢反应偶联,直接将高能代谢物分子中的能量转移至ADP(或GDP),生成ATP(或GTP)的过程22.糖异生:饥饿状况下由非糖化合物(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23.血糖:指血中的葡萄糖24.脂肪动员:指储存在脂肪细胞内的脂肪在脂肪酶作用下,逐步水解,释放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供其他组织细胞氧化利用的过程25.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26.必需脂肪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提供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27.必需氨基酸:体内需要而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氨基酸,包括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赖氨酸28.血脂:血浆中的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29.生物转化:机体在排出非营养物质之前,需对它们进行代谢转变,使其水溶性和极性增强,易于从胆汁或尿排出,这一过程为生物转化作用简述题:1.简述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的定义及维持稳定的因素结构的定义稳定因素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从N端至C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肽键二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氨基酸残基的侧链三级结构: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次级键、疏水键、盐键、氢键、范德华力等四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的相对空间排布及各亚基接氢键、离子键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2.什么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常见的二级结构有哪些?二级结构:蛋白质分子镇南关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也就是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想常见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3.简述DNA二级结构的特点DNA二级结构为双螺旋结构,其特点是:①DNA由两条多聚脱氧核苷酸连组成②核糖和磷酸位于外侧③DNA双链间形成互补碱基对④碱基疏水作用力和氢键共同维持着DNA的双螺旋结构4.简述三种类型的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①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②tRNA是蛋白质合成中的氨基酸载体③以rRNA为组分的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5.酶的催化作用有哪些特点①酶对底物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②酶对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③酶量和酶活性具有可调节性④酶具有不稳定性6.什么是酶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有哪些内容?酶的专一性: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或一类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产物内容:①相对专一性:有些酶对底物的专一性不是依据整个底物分子结构,而是依据第五分子中的特定化学键或基团②绝对专一性:有的酶只作用于特定结构的底物分子,进行一种专一的反应③立体异构专一性:酶只作用于立体异构物种的一种,而对另一种无用7.试述在酶促反应中酶蛋白与辅助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酶促反应中,酶蛋白主要决定酶促反应的特异性和作用机制,辅酶因子主要决定酶促反应的性质和类型。

酶蛋白和辅酶因子结合在一起称为全酶,它们单独存在时均无催化活性,只有全酶才有催化活性。

8.什么是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以磺胺类药物为例说明竞争性抑制作用在临床上的应用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物与酶的底物结构相似,能与底物竞争性的结合酶的活性中心,阻碍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

临床应用:磺胺类药物与对氨基苯甲酸的化学结构相似,能竞争性结合FH2合成酶的活性中心,抑制FH2以至于FH4生成,干扰一碳单位代谢,进而干扰核酶生成,使细菌生长受到抑制。

9.简述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①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与底物竞争性结合酶的活性中心,能影响酶对底物的亲和力,却不影响Vmax②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结合酶活性中心之外的调节点,不影响酶对底物的亲和力,却使Vmax下降③反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的结合位点由底物诱导产生,没有底物时,游离的酶并不能与抑制剂结合10.简述影响酶作用的因素有哪些,能绘制出影响作用曲线的请绘制出影响作用曲线影响因素:酶浓度、底物浓度、PH、温度、抑制剂和激活剂等11.简述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以及坏血病的发病机制①维生素C是一些羟化酶的辅酶②维生素C作为抗氧化剂直接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③维生素C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坏血病发病机制:维生素C是胶原蛋白形成所必需的物质,有助于保持细胞间物质的完整,当维生素C严重缺乏时就会引发坏血病的发生,表现出毛细血管脆性增强易破裂,牙龈腐烂,牙齿松动,骨折以及创伤不易愈合等症状。

12.为什么多晒太阳可预防佝偻病人体皮肤储存有从胆固醇生成的7-脱氢胆固醇,即维生素D3原,在紫外线照射下可转变成维生素D3,适当的日光浴可满足人体对维生素D的需要,而维生素D可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影响骨组织的钙代谢,从而维持血钙和血磷的正常水平,促进骨和牙的钙化因此能预防佝偻病。

13.有人认为“新鲜生鸡蛋的营养价值极高,长期食用对人体有益”,这种说法对吗?不对。

生鸡蛋含有卵白素,会破坏人体内的酶,另外,鸡蛋清中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和抗胰蛋白酶,这两种物质直接影响消化系统对鸡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14.抑制氧化磷酸化的物质有哪几类,机制如何?典型代表物有哪些?有三类①呼吸链抑制剂机制:阻断电子传递过程代表物:鱼藤酮、粉蝶毒素A、异戊巴比妥等②解偶联剂机制:阻断ADP磷酸化过程代表物:二硝基苯酚③ATP合酶抑制剂机制:同时抑制电子传递和ATP生成代表物:寡霉素、二环己基碳二亚胺15.糖酵解有何生理意义①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取能量的有效方式②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完全依靠糖酵解功能③神经、白细胞、骨髓等代谢极为活跃,即使不缺氧也常由糖酵解提供部分能量16.简述糖有氧氧化的三个阶段及其关键酶①糖在胞质中经糖酵解生成丙酮酸关键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②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关键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③乙酰CoA 进入柠檬酸循环,并偶联进行氧化磷酸化关键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17.简述三羧酸循环过程的特点及其生理意义特点:每循环一次消耗一个乙酰基,经历二次脱羧,四次脱氢,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理意义:①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②为其他物质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③产生大量能量18.简述血糖有哪些来源和去路?来源:①饱食时,食物消化吸收补充血糖②短期饥饿时,肝糖原分解提供血糖③长期饥饿时,非糖物质糖异生提供血糖去路:①有氧氧化分解供能②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储能③转变为其他糖④合成脂肪或氨基酸19.简述血浆脂蛋白有哪两种分类方法,分别分为哪些种类,两种分类方法的对应关系,正常人空腹血浆中的情况分类方法:①电泳法:乳糜微粒、α-脂蛋白、β-脂蛋白、前-β脂蛋白②超速离心法: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对应关系:极低密度脂蛋白----前-β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β-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α-脂蛋白乳糜微粒----乳糜微粒血浆中情况:正常人空腹血浆中没有乳糜微粒,三分之一为极低密度脂蛋白,有极少低密度脂蛋白,三分之二为高密度脂蛋白20.血浆中各类脂蛋白的主要成分和功能乳糜微粒成分:脂质、甘油三酯功能: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成分:脂质、甘油三酯功能: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成分:脂质、胆固醇和酯化胆固醇功能:转运内源性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成分:蛋白质和脂质功能:逆向转运胆固醇21.简述酮体生成的组织、原料、代谢的特点及生理意义组织:肝组织原料:脂肪酸β-氧化生成的乙酰CoA代谢特点:肝内生成肝外用生理意义:酮体是人体利用脂肪酸的正常现象,对于不能利用脂肪酸的脑组织来说,利用酮体作为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酮体的利用可减少肝外组织对血糖的摄取,对维持血糖恒定及减少氨基酸异生也具有重要意义。

22.一分子14碳的脂肪酸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时,需经多少次β氧化?净生成多少分子ATP?进过6次β-氧化6×1.5+6×2.5+7×10-2=9223.哪些是人体内必需的氨基酸?如何判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必需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比例24.测定血清GPT/ALT有何临床意义?为什么?血清GPT/ALT的比值可以反映肝功能是否正常,正常值为1.5~2.5,若倒置则出现水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