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1)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1)

121.胆固醇在体内的主要代谢去路是( C )
A.转变成胆固醇酯
B.转变为维生素D3
C.合成胆汁酸
D.合成类固醇激素
E.转变为二氢胆固醇
125.肝细胞内脂肪合成后的主要去向是( C )
A.被肝细胞氧化分解而使肝细胞获得能量
B.在肝细胞内水解
C.在肝细胞内合成VLDL并分泌入血
D.在肝内储存
E.转变为其它物质127.乳糜微粒中含量最多的组分是( C )
A.脂肪酸
B.甘油三酯
C.磷脂酰胆碱
D.蛋白质
E.胆固醇129.载脂蛋白不具备的下列哪种功能( C )
A.稳定脂蛋白结构
B.激活肝外脂蛋白脂肪酶
C.激活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D.激活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
E.激活肝脂肪酶
131.血浆脂蛋白中转运外源性脂肪的是( A )
(内源)
136.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 D )
A.转运外源性脂肪
B.转运内源性脂肪
C.转运胆固醇
D.逆转胆固醇
E.转运游离脂肪酸
138.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的原发性代谢障碍是( C )
A.缺乏载脂蛋白B
B.由VLDL生成LDL增加
C.细胞膜LDL受体功能缺陷
D.肝脏HMG-CoA还原酶活性增加
E.脂酰胆固醇脂酰转移酶(ACAT)活性降低
139.下列哪种磷脂含有胆碱( B )
A.脑磷脂
B.卵磷脂
C.心磷脂
D.磷脂酸
E.脑苷脂
二、多项选择题
203.下列物质中与脂肪消化吸收有关的是( A D E )
A.胰脂酶
B.脂蛋白脂肪酶
C.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D.辅脂酶
E.胆酸
204.脂解激素是( A B D E )
A.肾上腺素
B.胰高血糖素
C.胰岛素
D.促甲状腺素
E.甲状腺素
206.必需脂肪酸包括( C D E )
A.油酸
B.软油酸
C.亚油酸
D.亚麻酸
E.花生四烯酸208.脂肪酸氧化产生乙酰CoA,不参与下列哪些代谢( A E )
A.合成葡萄糖
B.再合成脂肪酸
C.合成酮体
D.合成胆固醇
E.参与鸟氨酸循环
216.直接参与胆固醇合成的物质是( A C E )
A.乙酰CoA
B.丙二酰CoA
217.胆固醇在体内可以转变为( B D E )
A.维生素D2
B.睾酮
C.胆红素
D.醛固酮
E.鹅胆酸220.合成甘油磷脂共同需要的原料( A B E )
A.甘油
B.脂肪酸
C.胆碱
D.乙醇胺
E.磷酸盐222.脂蛋白的结构是( A B C D E )
A.脂蛋白呈球状颗粒
B.脂蛋白具有亲水表面和疏水核心
C.载脂蛋白位于表面、VLDL主要以甘油三酯为核心、HDL主要的胆固醇酯为核心
215.下列代谢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是( A C D )
A.脂肪酸β-氧化
B.脂肪酸合成
C.酮体的生成
D.酮体的氧化
E.胆固醇合成
四、问答题
223、简述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答:脂类在小肠内进行消化,是在小肠内三种消化液—胰液、小肠液和胆汁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食物中的脂肪在胰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多种产物,主要有游离脂肪酸、甘油、甘油一酯以及少量的甘油二酯和甘油三酯。

胆汁在脂肪消化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其中的胆汁酸盐将脂肪粒乳化成微粒,增加油脂与脂肪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脂类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内进行,水溶性脂类水解产物(甘油、短链脂肪酸)可直接经肠粘膜上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难溶于水或不溶于水的脂类水解产物(长链脂肪酸和甘油酯)在肠上皮细胞内重新合成为甘油三酯,然后以甘油三酯的形式进入淋巴,再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

230、写出胆固醇合成的基本原料及关键酶?胆固醇在体内可的转变成哪些物质?
答:胆固醇合成的基本原料是乙酰CoA、NADPH和ATP等,限速酶是HMG-CoA还原酶,胆固醇在体内可以转变为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和维生素D3。

231、简述血脂的来源和去路?
答:来源:食物脂类的消化吸收;体内自身合成的脂类;脂肪动员释出的脂类。

去路:氧化分解供能;进入脂库储存;构成生物膜;转变成其他物质。

232、脂蛋白分为几类?各种脂蛋白的主要功用?
答:脂蛋白分为四类:1、CM(转运外源脂肪),2、VLDL(前β-脂蛋白)[转运内源脂肪],3、LDL(β-脂蛋白)[转运胆固醇],4、HDL(α-脂蛋白)[及逆转胆固醇]。

235、简述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对脂肪代谢的调节作用?
答:胰高血糖素增加激素敏感性脂肪酶的活性,促进脂酰基进入线粒体,抑制乙酰CoA羧化酶的活性,故能增加脂肪的分解及脂肪酸的氧化,抑制脂肪酸合成。

胰岛素抑制HSL活性及肉碱脂酰转移酶工的活性,增加乙酰CoA羧化酶的活性,故能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及脂肪酸的氧化。

29、乙酰CoA可进入以下代谢途径:
答:①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分解为和O,产生大量能量。

②以乙酰CoA为原料合成脂肪酸,进一步合成脂肪和磷脂等。

③以乙酰CoA为原料合成酮体作为肝输出能源方式。

④以乙酰CoA为原料合成胆固醇。

39、简述鸟氨酸循环的基本过程和生理意义。

答:(1)尿素循环基本过程:在肝细胞线粒体内,氨和二氧化碳生成氨基甲酰磷酸,后者与鸟氨酸作用生成瓜氨酸,瓜氨酸进入胞液与天冬氨酸作用生成精氨酸代琥珀酸,后者裂解成精氨酸和延胡索酸,精氨酸水解生成尿素和鸟氨酸,鸟氨酸可进入线粒体再参与下一轮反应,此循环称鸟氨酸循环。

(图示亦可)(2)生理意义:经尿素循环体内有毒的氨合成无毒尿素,随尿液排出体外。

尿素的2分子氨一个来自氨,另一个来自天冬氨酸,且合成1分子尿素需消耗4个高能磷酸键。

7、解链温度/融解温度:在DNA解链过程中,紫外吸光度的变化达到最大变化值的一半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或称熔融温度(Tm值)。

8、DNA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温度、pH、离子强度)的作用下,DNA双链间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使双链DNA解离为单链,从而导致DNA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丧失,称为DNA的变性作用。

11、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的必需基团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但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地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14、何为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有何特点?
答:有些抑制剂与酶的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

这种抑制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

2)有两个特点,一是抑制剂以非共价键与酶呈可逆性结合,可用透析或超滤的方式除去,二是抑制程度取决于抑制剂与酶的相对亲和力和底物浓度的比例,加大底物浓度可减轻抑制作用。

15、比较三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特点。

答:1)竞争性抑制: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结构相似,共同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抑制作用的大小与抑制剂与底物的浓度以及酶对它们的亲和力有关。

Km值升高,Vm 不变。

2)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结构不相似或不同,只与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因结合。

不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

抑制作用的强弱只与抑制剂的浓度有关。

Km值不变,Vm下降。

3)反竞争性抑制:抑制剂只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生成的三元复合物不能解离为产物。

Km,Vm均下降。

19、简述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答:1)迅速供能2)某些组织细胞无线粒体,完全依赖糖酵解供能,如成熟红细胞等3)神经细胞、白细胞、骨髓细胞等代谢极为活跃,即使不缺氧也常由糖酵解提供部分能量。

30、氧化磷酸化:指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给氧化成,并偶联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32、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在呼吸链中,能传递氢的酶或辅酶称为递氢体,能传递电子的称为递电子体。

(注:由于氢原子中含有电子,递氢体也必然递电子,所以呼吸链又常称为电子传递链)。

34、转氨基作用:在转氨酶的催化下某种氨基酸转移到另一种α-酮酸的酮基上,生成一种相应的氨基酸,而原来的氨基酸转变为α-酮酸,这种作用称为转氨基作用。

36、一碳单位:某些氨基酸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含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一碳单位46、半保留复制:以DNA双链中的每一条链为模板,以dNTP为原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两个相同的子代DNA的过程。

8、尿素循环:尿素循环也称鸟氨酸循环,是将含氮化合物分解产生的氨转变成尿素的过程,有解除氨毒害的作用。

10、重组修复:这个过程是先进行复制,再进行修复,复制时,子代DNA链损伤的对应部位出现缺口,这可通过分子重组从完整的母链上,将一段相应的多核苷酸片段移至子链的缺口处,然后再合成一段多核昔酸键来填补母链的缺口。

12、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