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灌浆技术交底

灌浆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书
编号:
工程名称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交底项目环氧灌浆
工程地点南水北调工程上游线隧洞内交底日期2014-4-9 交底内容:
隧洞内衬已施工完毕,根据设计下发文件《穿黄隧洞防渗处理技术要求》,对内衬施工可能存在的渗水点进行处理。

一、处理范围
根据所排查的锚具槽渗水点统计表(1026个),对出现缝渗的锚具槽进行环氧灌浆处理(详见《锚具槽渗水点排查统计表》)。

二、处理措施
渗水锚具槽化处理
采用环氧灌浆材料对渗漏水的锚具槽进行化学灌浆处理。

首先对渗水锚具槽施工缝部位进行清理和打磨,对施工缝进行标定。

布设灌浆孔,采用Φ32的取芯钻钻孔,钻孔深度7cm。

钻孔完成后采用高压风对灌浆孔进行清理,防止粉尘将裂缝堵塞。

孔道清扫完成后在所完成的灌浆孔内预埋内径Φ6mm(外径Φ8)的耐压胶管(锚具槽四个拐角各1个,锚具槽两侧竖向施工缝每隔25cm布置一个,总共10个),采用专业封孔材料封堵耐压胶管四周。

灌浆管埋设完成后对施工缝两侧进行打磨,刮涂5cm宽(施工缝两侧各2.5cm)的环氧胶泥进行封缝,等环氧胶泥强度达到灌浆要求后进行环氧灌浆。

灌浆过程中,端部锚具槽灌浆压力不超过0.3MPa,其余不超过0.55MPa,锚具槽总灌浆量应不超过3.5Kkg。

三、施工工艺及要求
(1)施工流程
渗水部位勘察→表面清理→裂缝描述及标定→表面打磨→布(钻)孔、冲洗→通风检查(补孔)→凿槽→清理→埋设或安装灌浆嘴→环氧胶泥封缝→压风检查→灌浆泵调试→管路连接→环氧灌浆材料配制→灌浆→屏浆(延续灌浆结束)→质量检查→拆除灌浆嘴→表面修饰。

(2)施工工艺及要求
1>渗水部位勘察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勘察渗水部位
2>表面清理
对渗水部位的混凝土表面残渣及杂物进行清理,用钢丝刷沿缝清理并用高压风将缝面清扫干净。

3>表面打磨
以施工缝或裂缝为中线,沿缝用角磨机进行打磨(打磨宽度5cm),打磨至新鲜混凝土面。

4>裂缝描述及标定
采用记号笔对渗水部位的施工缝或裂缝进行描述和标定,描述裂缝的产状、走向、缝长、是否渗漏水以及缝口有无钙化物等。

5>布(钻)孔
为避免锚槽内钢绞线在钻孔时受损伤,在锚具槽四个拐角处布孔,两侧竖向施工缝按照25cm的间距布孔。

钻孔采用手持式取芯钻机(孔径Ф32mm)进行钻孔。

钻孔方向为骑缝钻孔,穿过橡胶止水条为止,孔深为7cm。

具体布孔见下图:
6>冲洗
钻孔完成后,采用高压风对孔内粉尘进行清扫,将孔内粉尘冲洗干净。

7>通风检查(补孔)
用空气压缩机风连接气管对钻的孔进行通风检查,检查孔与裂隙是否相通,否则重新补孔。

8>凿槽
锚具槽施工缝、裂缝或冷缝表面缝隙有流水状的需凿槽,缝面湿状的不凿槽。

凿槽以裂缝为中线凿“V”或U型槽,槽深1.0cm~2.0cm ,槽宽1.0cm~2.0cm。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凿槽。

不凿槽采用沿缝打磨,打磨宽度为5cm。

9>清理
钻孔、打磨和凿槽后,用高压风将钻孔内的粉末、碎屑清扫干净,再沿缝清扫干净,最后检查、记录孔径、孔深及孔的角度等。

10>埋设或安装灌浆嘴
先将灌浆嘴放入孔内,再用速凝材料和环氧胶泥封闭固定。

灌浆嘴选用Ф6mm的耐压胶管。

11>封缝
待灌浆嘴安装完毕后进行封缝,缝上有明显渗水处,先用速凝材料封堵,再用环氧胶泥进行封缝,涂刷尺寸:沿施工缝或裂缝中心两侧各2.5 cm。

12>压风检查
待封缝材料有一定强度后(24h),将每个灌浆嘴逐一记录、编号。

进行通风检查,风压不超过0.2MPa。

对灌浆管四周漏气的孔重新处理。

13>灌浆泵调试及管路连接
灌浆时灌浆读数显示应在压力表最大标值1/4~3/4之间,便于精确读数。

灌浆设备应能连续工作,压力流量可调,能稳定工作(本次试验采用手压泵进行注浆)。

在化学灌浆泵前面安装三通,管路采用透明的Ф8mm×Ф12mm耐压塑料管连接。

14>化学灌浆材料配制:
根据用量称取适量的A、B组份;A组份(基液):B组份(固化剂)=7:1(重量比),可根据灌浆情况调整配方。

A组份(基液)和B组份(固化剂)混合过程中,注意将B 组份(固化剂)缓慢注入A组份(基液)中,边注入边搅拌,控制注入速度以保持浆液在30℃以下。

分批配制浆液,随用随配以利保持浆液低粘度,提高灌浆质量,节约浆材。

第一批配制量应略大于管路和钻孔占浆,以后根据吸浆量而定。

15>灌浆:
化学灌浆时采取自下而上,从低往高,从一端往另一端依序灌浆或多点同步进行灌浆,灌浆压力为0.3 MPa ~0.4 MPa。

锚具槽灌浆时,端部锚具槽灌浆压力不超过0.3MPa,其余部位的锚具槽灌浆压力不超过0.55MPa。

灌浆时打开所有灌浆嘴,采用稳压慢灌、依序灌浆的施工方法,当灌浆压力没有达到规定压力而邻近的灌浆嘴出纯浆时,关闭并结扎出浆嘴,继续压浆。

当灌浆达到设计压力下,基本不吸浆后,开始进行下一孔的灌浆施工。

16>结束标准:
基本不吸浆时,屏浆10min即可结束。

17>表面修饰:
拆除灌浆嘴,对灌浆管嘴部位打磨处理干净后,采用环氧胶泥刮磨平整。

四、施工质量技术标准及注意事项
①灌浆结束标准:基本不吸浆时,屏浆10min即可结束。

②灌封质量检查:已进行过化学灌浆的裂缝及接缝,灌浆后须进行压水或声波检查。

对重要部位的裂缝,增加检查孔,并进行钻孔取芯检查。

钻孔取芯检查:化灌结束后14天,视灌浆情况,分别对接缝和裂缝布置钻孔取芯
检查确定,检查孔孔径50mm,抽取部分芯样进行力学试验,要求缝面粘接强度≥2.0MPa。

③配制浆材时,应在空气流通处进行,并使用耐酸耐碱手套进行防护,浆液储存和运输应采取适当的密封措施,避免浆液挥发。

④在灌浆过程中,根据吸浆需求量,将主液和固化剂溶液按比例混合均匀,倒入储浆桶即可灌注。

⑤主液和固化剂溶液混合过程中,注意将固化剂溶液缓慢注入主液中,边注入边搅拌,控制注入速度以保持浆液在30℃以下。

⑥分批配制浆液,随用随配以利保持浆液低粘度,提高灌浆质量,节约浆材。

第一批配制量应略大于管路钻孔占浆,以后根据吸浆量而定。

⑦未加固化剂的浆液盛于密闭的搪瓷或聚乙烯容器中,置于干燥、阴凉通风处。

五、安全文明施工事项
1、参加压浆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掌握有关作业规程;严禁在不停泵的情况下进行任何修理;作业现场需通知有关运行当班人员,并派遣懂工艺、懂安全的人员监护。

2、作业现场必须整洁无杂物、道路畅通,遇有紧急情况能保证作业人员撤出现场。

3、作业时必须穿好防护服、防护鞋、戴防护帽、防护手套、防雾眼镜和面罩。

作业时应迅速平稳,注射阀的导流方向不能对着人和设备及易燃易爆物品。

4、灌浆时,操作泵的人员应时刻注意浆液的灌入量,同时观察压力变化情况。

一般压力突然升高可能由于浆液凝固、管路堵塞或由于浆液逐渐充填沉降缝,此时立即停止灌浆。

压力稳定上升,但仍在一定压力之内,此时是正常的。

有时出现压力下降情况,这可能是由于孔隙被冲开,浆液大量进入沉降缝深部所致,此时可持续灌浆。

随着大量浆液进入缝隙,压力会逐渐上升并稳定。

压力降低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封缝或管道接头
漏浆造成的,需及时停止灌浆,进行处理。

有时由于泵压力增大,将浆液压入沉降缝深处,使大量浆液流失,这时可调节浆液固结时间,使之缩短凝结时间或采用间歇灌浆的方法来减少浆液损失。

5、灌浆所用的设备、管路和料桶必须分别标明。

6、注浆设备上必须配备注浆压力控制阀,当注浆压力大于0.5MPa时,注浆自动停止,避免因压力过大。

7、压浆泵及管道内压力未降至零时,不准拆管路或松开管路接头,以免浆液喷出伤人。

8、压浆泵有专业人员负责操作,未经同意任何人不得操作。

9、在拆除管路及压浆泵操作时应戴防护眼镜,以免浆液溅入人眼。

严格遵守安全用电操作规程。

所有电气设备状况必须良好,各项指标达到规定值并定期检查。

10、施工现场人员挂牌,持证上岗;施工人员必须穿戴统一的工作服。

11、施工区域或危险区域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设置安全通道,并定期组织专人检查。

12、工程材料、制品构件分门别类、有条理地堆放整齐;机具设备定机定人保养,保持运行整洁,机容正常。

13、施工现场坚持日做日清,工完场清,严禁乱堆乱放建筑垃圾。

不详之处请及时与工程部取得联系!
注:本技术交底书一式六份
报:经理副经理送:安质部、
交:现场技术人员施工协作队存:工程部
交底:复核:总工:接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