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产权法复习重点重点讲义资料

知识产权法复习重点重点讲义资料

知识产权法复习重点注意问题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

我国对驰名商标一般采取个案认定与被动认定方式。

驰名商标的认定机构是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人民法院。

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下列因素:1、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2、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3、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4、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5、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

商标法明确保护驰名商标,根据其是否在我国取得注册,给予不同的保护措施。

复习中注意掌握的问题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这是知识产权的法律性质。

其特征表现为:1、识产权的法律确认性;2、识产权的专有性;3、知识产权的地域性;4、知识产权的时间性。

知识产权的范围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一部分第一条所界定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范围是:(1)版权与邻接权;(2)商标权;(3)地理标志权;(4)工业品外观设计权;(5)专利权;(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拓扑图)权;(7)未公开的信息专有权。

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各个国家普遍采用的确认、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

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确认、行使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而发生的各种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商标的概念商标,是指在商品或者服务项目上所使用的,用以识别不同生产、经营者所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有显著的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位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的可视性标志。

它是表彰商品或者服务的一种标志,是一种识别性标志,是由经营者使用的一种标志。

商标的构成要素,2001年《商标法》规定,“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可视性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

”商标权的概念、法律特征商标权,也可称为商标专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专用权利。

所谓注册商标,是指经国家商标主管机关核准注册之商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勋章相同或者近似的,以及同中央国家机关所在地特定地点的名称或者标志性建筑物的名称、图形相同的。

(2)同外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相同或者近似的,但该国政府同意的除外。

(3)同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名称、旗帜、徽记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经该组织同意或者不易误导公众的除外。

(4)与表明实施控制、予以保证的官方标志、检验印记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经授权的除外。

(5)同“红十字”、“红新月”的名称、标志相同或者近似的。

(6)带有民族歧视性的。

(7)夸大宣传并带有欺骗性的。

(8)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

(9)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

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义或者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组成部分的除外。

已经注册的使用地名的商标继续有效。

下列标志不得作为商标注册(1)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的;(2)仅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3)缺乏显著特征的。

上述标志经过使用取得显著特征,并便于识别的,可以作为商标注册。

商标注册的审查和核准我国采用注册取得商标权原则,对商标注册采用审查原则。

1、申请在先原则对商标权的授予实行申请在先的原则,并辅之以使用在先的办法。

《商标法》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商标注册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者近似商标申请注册的,初步审定并公告申请在先的商标;同一天申请的,初步审定并公告使用在先的商标,驳回其他人的申请,不予以公告。

”按商标法规定,商标注册的申请日期,以商标局收到申请书件的日期为准。

商标注册申请的审查与复审申请人向商标局提出商标注册申请之后,商标局依法对该申请进行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

经审查对符合规定的申请,予以初步审定,并予以公告;对不符合规定的予以驳回并通知当事人。

公告期满无异议的,予以核准注册,发给商标注册证,并予以公告。

商标注册申请人对驳回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由商标评审委员会做出裁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商标异议对初步审定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3个月内,任何人均可以提出异议。

所谓商标异议,是指在法定期限内对某一经过初步审定并予以公告的商标,依据《商标法》提出反对意见,要求商标局撤销该商标的初步审定,不予核准注册。

商标局对商标异议进行裁定。

商标异议人或被异议人对商标局异议裁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异议裁定通知15天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

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30.注册商标争议的裁定注册商标争议,是指在先申请注册的商标注册人认为他人在后申请注册的商标与其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的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而引发的商标专用权的争执。

《商标法》规定,对已经注册的商标有争议的,可以在该商标经核准注册之日起5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裁定,由商标评审委员会依法做出裁定,撤销或维持被争议的注册商标。

申请对注册商标争议裁定的,应符合以下条件:1、申请人必须商标注册人,而且其商标核准注册日期必须先于被争议商标标准注册日期。

2、申请注册商标争议裁定的法定期限为5年,申请人必须自被争议的商标核准注册之日起5年内申请注册商标争议裁定。

3、争议中的两个注册商标,即被争议商标和提出争议所依据的商标须具有利害关系。

4、申请争议裁定的事实与理由,不得与被争议商标核准注册前提出异议并经裁定的事实理由相同。

商标评审委员会是我国负责处理注册商标争议事宜的法定机关。

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商标裁定的对方当事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注册不当商标撤销注册不当商标撤销制度,也称为注册商标无效审定制度,是指对那些不具备注册条件而取得注册的商标,通过法定程序撤销其注册的制度。

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注册不当商标由以下两类:1、违反《商标法》第10、11、12条规定的,或者以欺骗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商标。

2、违反《商标法》第13、15、16、31条规定取得注册的商标。

对上述第一类注册不当商标,商标局可以依照职权予以撤销,其他单位和个人也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

对上述第二类注册不当商标,字商标注册之日起5年内,商标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

对恶意注册的,驰名商标所有人不受5年的时间限制。

注册商标的有效期限注册商标的有效期限是指注册商标受法律保护的期限,即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的期限。

《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

注册商标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期满前6个月内申请续展注册;在此期间未能提出申请的,可以给予6个月的宽展期。

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10年。

续展注册经核准后,予以公告。

使用注册商标,应当标明“注册商标”字样或者标明注册标记。

在商品上不便标明的,应当在商品包装或者说明书上以及其他附着物上标明。

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注册人通过签订使用许可合同,将其注册商标许可他人使用的行为。

使用许可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独占使用许可和普通使用许可。

商标管理商标管理是指商标主管机关依法对商标使用、印制等行为所进行的指导、协调、检查、监督等活动的总称。

.我国对商标实行统一注册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制度,设有专门的商标主管机关来进行商标管理。

《商标法》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主管全国商标注册和管理工作,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内的商标管理工作。

商标权的保护商标权的保护,是指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来防止和制裁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以保护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的专用权。

我国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主要由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两种方式。

商标侵权行为,是指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的表现形式根据商标法第52条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类:1、使用侵权,是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或者类是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品的行为。

2、销售侵权,是指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行为。

3、标识侵权,是指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

4、反向假冒侵权,是指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

5、其他侵权,包括《商标法实施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的其他侵权行为。

商标侵权行为的例外,是指在特定情形下,即使行为人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记,也不构成商标侵权行为。

其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1、合理使用,是指他人依照法律规定,不经商标权人许可而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标志的行为。

《商标法实施条例》第49条规定:“注册商标中含有的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或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或者含有地名,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

”2、权利用尽,是指商标权人或经其同意的人将带有其注册商标的商品投入使市场后,商标权人的权利就用尽了,其他人在这些商品上使用该注册商标的行为,不视为侵权。

3、先用权,是指在商标权人提出商标注册申请之前,他人以善意适用于其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志,且该使用已使该标志获得了一定的声誉;在申请人或的商标权后,先使用人又继续在其商品上使用该标志的权利。

先用权是一种抗辩权。

我国《商标法》规定,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对于侵犯自己权利的恶意抢注商标,自商标注册之日起5年内,商标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

4、在先权利,是泛指在特定商标上可能先于商标权产生的民事权利。

专利权专利权是基于发明创造,由申请人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专利局依法审查核准后,向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独占权。

1474年威尼斯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奠定了现代专利法律制度的基础。

1883年签订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标志着专利申请国际化。

专利法保护的客体我国专利法保护的客体有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

与此相对是三种专利权。

专利法所称的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组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