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语文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成为培养学生个体情感的阵地,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比更具强烈而突出的情感性。
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有了较丰富的情感体验后,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写出有感情的文章,本文对情感培养的方法进行略论。
一、以兴趣培养语文学习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学科不感兴趣或对教师教法不感兴趣,就不会认真学习,当然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得注意课堂教学的导语,导语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俗话说“先入为主”,好的导语等于课堂教学成功了一半。
老师上课的第一句话,第一个眼神,第一个动作,都会给学生以极深的印象,此时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利用恰当的导语将学生带到教学内容中,课堂教学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注意课堂教学。
语文学习的目标不外乎“能写会道,满腹诗书”,为此,语文课堂就应当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记”的训练场。
在课堂上,学生听老师的指导和示范,听同学的发言和议论,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说出自己的疑问、建议和意见,说出现实生活与课文的内容的联系;大声朗读,潜心默读,精读略读,接力读,竞赛读。
总之,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听说读写多种形式,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有事必做。
每次
训练,目标明确,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自学、质疑、练习中逐步培养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以课堂情景创设快乐语文的情感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让学生40分钟内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的确是一件困难的事,而切合课文内容的情景设置,不但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增进课堂的凝聚力。
如在教授《小熊住山洞》这一课时,用多媒体演示了小熊与树一年四季的故事,色彩斑斓的画面,形象的动画,童话式的讲解,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引进了一个童话的世界,整堂语文课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识,增强了学语文的兴趣。
老师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让学生有一个开放的成长空间。
在执教《称象》一文时,多媒体演示“称象”的过程:大象如何上船,使船身压低的位置,再演示装“石块”,使船身压得与大象等高,从而称出石块重量而知道大象的过程。
在肯定了曹冲的办法是最棒之后,我就启发学生动脑筋想一想:你还有没有比这更好的称象办法?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这一个问题的抛出,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思维自由发展的空间。
三、以朗读培养学习语文的情感
文章愈好,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愈强烈、愈真挚,要想有效的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
必须借助朗读体味,揣摩其内在意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在讲读课文中,要尽量地让学生多朗读,眼、口、耳、脑等感官调动的越多,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学习效果就会越好。
要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必须让学生多朗读课文,朗读多了,也就容易掌握其重点,突破其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朗读纠正他们的错误发音,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语言变化中恰如其分地表达情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都说明反复朗读的重要性。
朗读是师生沟通的有效途径,人类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语言,在语文课堂中,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之一就是朗读。
老师范读,就是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展示给学生;学生朗读,则是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反馈给老师。
范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师生之间感情能否共鸣。
师生共读时那会心的微笑,不正是心灵的直接沟通吗?
四、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培养学习语文的情感
为了能使课堂生动有趣,教师就应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可以用实物创设情境,借助学生表演创设情境,借助学生热门的话题创设情境,这样十分直观、形象。
例如实物展现,能最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操作实物,演示一定的情境,能让学生最快进入观察,最想急于表达,交际训练自然进行。
并且学生的情绪已很高。
学生对内容有趣,情节生动的课文犹为感兴趣,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利用课文,让学生充当不同角色的人物,置身其中演一演,学
生会其乐无穷。
如教学《坐井观天》这课,教师扮演青蛙,同学们扮演小鸟,通过教师入情地朗读,读活了这个故事,学生生动的表演,演活了故事,最后让同学们想象,跳出井口的青蛙高兴吗?在这样的情境表演中,孩子一定更想说了,说的面也广了,自然也就培养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五、创设情境,诱发情感
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生动形象,意境令人遐想,要让学生走进作者描绘的空间,需要教师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息息相通。
王夫之说:“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总含情”。
可见情与景是统一的。
导语是创设情境的突破口。
教师一登上讲台,采用生动的导语,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学生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为新课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如:《大海睡了》是一首优美的拟人化的诗,新课一开始,教师身着轻便舒适的休闲服,头戴旅游帽,手持红色导游旗,活脱脱一个导游粉墨登场,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去。
老师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作一次快乐旅游,一起到美丽的大海边。
”然后,学生们作小鸟飞,在《郊游》的音乐声中一起唱着歌来到“浩瀚的大海边”。
此时,教师的语言、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学生置身于情感的氛围中,不由自主地受到熏陶感染,兴趣盎然,学习热情奔放
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