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能源与节能技术 第3章 燃料
能源与节能技术 第3章 燃料
笃 学 格 致、厚 德 重 行
01煤炭
一、煤的形成与分类
3、常用的煤质指标 常用的煤质指标: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发热量。 水分是煤中不可燃成分,其来源由三种:外部水分、内部水分和化合水分。 灰分是指煤完全燃烧后其中矿物质的固体残余物。根据煤中灰分含量的多少,可将煤分成不同的 级别。
表3-2煤炭灰分等级划分标准
二、石油资源、生产与消费
2、石油产量
图3-15 全球致密油的产量及其预测
笃 学 格 致、厚 德 重 行
笃 学 格 致、厚 德 重 行
01煤炭
一、煤的形成与分类
3、常用的煤质指标 挥发分: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将煤加热到850℃左右,从煤中有机物质分解出来的液体和气体产 物。
表3-3煤的挥发分分级标准%
笃 学 格 致、厚 德 重 行
01煤炭
一、煤的形成与分类
3、常用的煤质指标 发热量:单位质量煤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笃 学 格 致、厚 德 重 行
01煤炭
二、煤炭资源、生产与消费
1、煤炭资源ຫໍສະໝຸດ 表 3-8 2012年世界主要国家煤炭探明储量
笃 学 格 致、厚 德 重 行
01煤炭
二、煤炭资源、生产与消费
1、煤炭资源
表3-9我国各大区煤炭储量分布概况%
笃 学 格 致、厚 德 重 行
01煤炭
二、煤炭资源、生产与消费
2、煤炭生产
01煤炭
二、煤炭资源、生产与消费
2、煤炭生产
图3-1 1987—2012年全球煤炭分区域的产量
笃 学 格 致、厚 德 重 行
01煤炭
二、煤炭资源、生产与消费
3、煤炭消费
图3-2 1987—2012年全球各种能源的消费总量的变化
笃 学 格 致、厚 德 重 行
01煤炭
二、煤炭资源、生产与消费
3、煤炭消费
表3-4煤炭发热量等级划分标准
笃 学 格 致、厚 德 重 行
01煤炭
一、煤的形成与分类
4、煤的分类
表3-5煤的分类方法
表3-6我国动力煤的分类方法
笃 学 格 致、厚 德 重 行
01煤炭
一、煤的形成与分类
4、煤的分类 褐煤、长焰煤、不黏煤、弱黏煤、贫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无烟煤
表 3-7美国ASTM煤的分类方法
节能技术与应用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主讲: 2019.11
山东师范大学汇报答辩通用模板
弘德明志 博学笃行
目录
CONTENTS
01 概 述 02 能量的转换 03 燃 料 04 电 能
05 核 能 06 可再生能源 07 氢 能 08 先进的节能技术
笃 学 格 致、厚 德 重 行
01煤炭
四、洁净煤技术
2、燃烧中处理:炉内脱硫、脱硝。 3、燃烧后处理:烟气脱硫、烟气脱硝、烟气除尘
笃 学 格 致、厚 德 重 行
01煤炭
五、煤的气化与液化
煤气化是将煤与气化剂起反应,使之转化为煤气的技术。 煤的液化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
笃 学 格 致、厚 德 重 行
弘德明志 博学笃行
目录
CONTENTS
01 煤
炭
02 石 油 及 其 制 品
03 天然气及其他气体燃料 04 核 燃 料
弘德明志 博学笃行
01 煤炭
弘德明志 博学笃行
01煤炭
一、煤的形成与分类
1、煤的形成
化石燃料,原始植物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变而成,这一演变过程称为成煤 作用。
01煤炭
二、煤炭资源、生产与消费
3、煤炭消费
表3-141990—2012年我国的煤炭消费构成万t
笃 学 格 致、厚 德 重 行
01煤炭
三、煤炭的开采
1、开采方法 露天开采 优点:开采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建设周期短,劳动条件好,安全性高; 缺点:易受气候和季节影响,矸石占地面积大。 矿井开采 分为:平峒开拓、斜井开拓、竖井开拓。
笃 学 格 致、厚 德 重 行
01煤炭
三、煤炭的开采
2、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 扩大规模、集中生产 简化生产系统 采用高产高效工作面,进一步提高矿井的安全性 3、矿井安全技术的进展
笃 学 格 致、厚 德 重 行
01煤炭
四、洁净煤技术
1、燃烧前处理:选煤、型煤和水煤浆 选煤的目的是降低原煤中的灰分、硫分等杂质的含量,并将原煤加工成质量均匀、能适应用户需 求的不同品种及规格的商品煤。 型煤是将粉煤或低品位煤加工成一定形状、尺寸和有一定理化性能的煤制品。
表3-101950—2012年世界煤炭产量亿t
表3-101950—2012年世界煤炭产量亿t
笃 学 格 致、厚 德 重 行
01煤炭
二、煤炭资源、生产与消费
2、煤炭生产
表3-111980—2012年世界五大产煤国产量及其位次变化亿t
表3-121990—2010年我国原煤生产情况万t
笃 学 格 致、厚 德 重 行
02 石油及其制品
弘德明志 博学笃行
02石油及其制品
一、石油的形成与分类
水体中沉积于水底的有机物和其他淤积物一道随着地壳的变迁,埋藏的深度不断增加,有机物开 始经历生物和化学转化阶段。先被喜氧细菌,然后被厌氧细菌彻底改造。 分类: (1)按密度分类:轻质石油、中质石油、重质石油和特重质石油。 (2)按硫含量分类:低硫石油、含硫石油、高硫石油。 (3)按蜡含量分类:低蜡石油、含蜡石油、高蜡石油。
图3-3 1987—2012年全球分区域的能源消费量
笃 学 格 致、厚 德 重 行
01煤炭
二、煤炭资源、生产与消费
3、煤炭消费
表3-13我国煤炭按行业消费情况万t
笃 学 格 致、厚 德 重 行
01煤炭
二、煤炭资源、生产与消费
3、煤炭消费
表3-13我国煤炭按行业消费情况万t
笃 学 格 致、厚 德 重 行
笃 学 格 致、厚 德 重 行
02石油及其制品
二、石油资源、生产与消费
1、石油资源
表3-15 2012年部分国家石油储量10亿t
笃 学 格 致、厚 德 重 行
02石油及其制品
二、石油资源、生产与消费
2、石油产量
图3-14 1987—2012年世界石油的分区域产量
笃 学 格 致、厚 德 重 行
02石油及其制品
(1)炭泥化阶段
成岩作用
(2)煤化作用阶段
变质作用
笃 学 格 致、厚 德 重 行
01煤炭
一、煤的形成与分类
2、煤的元素组成 煤是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混合组成。有机物质主要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碳是煤中有机物质的主要成分,也是最主要的可燃物质。 氢也是煤中重要的可燃物质。 硫、磷是煤中有害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