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定义]
简称慢性肺心病,就是由于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得慢性病变引起得肺组织结构与(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与(或)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得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与右心病变引起者。

【疾病相关知识】
(一)流行病学特征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女无明显差异,东北、西北、华北地区患病率高于南方地区,农村高于城市,吸烟者高与不吸烟者,冬春季节及气候骤变时易急性发作。

(二)临床表现
1。

肺心功能代偿期咳嗽、咳痰、气促哦、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乏力。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呼吸衰竭与右心衰竭得症状体征。

(三)治疗
1、急性加重期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衰竭与心力衰竭。

2。

缓解期增强免疫功能,去除诱因,减少或避免急性加重期得发生。

(四)康复
掌握疾病相关防治知识,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坚持长期家庭氧疗、加强营养,促进康复,坚持呼吸功能锻炼,有氧锻炼、耐寒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掌握疾病复发征兆,一旦出现及时就医(五)预后反复发作可致肺功能进一步减退,预后差,病死率约10%—15%,经积极正规治疗可改善生
活质量,延长寿命。

【专科评估与观察要点】
1。

咳嗽、咳痰同第七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呼吸困难、气短程度同第七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但较其为重。

3、发纟甘程度。

4。

神志状况就是否有表情淡漠、神志恍惚、烦躁不安、昼睡夜醒等肺性脑病得表现、
5、水肿程度观察身体低垂部位得水肿情况。

6、活动耐力与自理能力病人心、肺功能衰竭,活动耐力下降,自理能力下降、
【护理问题】
1 .气体交换受损与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肺血管阻力增加有关。

2。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多且粘稠,无力自行咳出有关。

3。

活动无耐力与心肺功能减退致机体供氧不足有关。

4。

体液过多与心输出量减少、肾血流灌注不足有关、
5。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呼吸困难、疲乏致机体消耗增多、食欲减退有关.
6。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得危险与水肿、长期卧床有关。

7、自理能力缺陷与缺氧致机体活动耐力降低有关。

8。

焦虑与呼吸困难、气短及病情反复发作有关。

9。

知识缺乏:缺乏避免或减少急性发作诱因得相关知识。

10.潜在并发症:肺性脑病、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弥散性血管内
凝血。

【护理措施】
(一)休息与体位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减轻呼吸困难,肺心功能代偿期湿度活动,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

(二)氧疗护理
遵医嘱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氧流量1—2 L/分,浓度2 5% —29%,保证有效、安全、湿化吸氧,观察氧疗效果。

(三)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呼吸困难、发绀及其严重程度,有无心悸、腹胀、水肿、尿少等右心衰竭征象,有无头痛、烦躁、谵妄、嗜睡等肺性脑病表现、
(四)皮肤护理定时更换体位,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可衬垫棉垫或使用气垫床、
(六)用药护理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七)心理护理解释病情,安慰病人,消除顾虑,稳定情绪。

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指导了解可能导致病情急性加重得诱因,坚持家庭氧疗
2。

提高抗病能力增强营养,适度锻炼、
3。

定期门诊随访掌握病情加重征象,及时就诊、
4。

心理社会指导鼓励病人在力所能及得情况下进行自我照顾
,防止出现厌世、悲观、废用综合征、
【护理结局评价】
1、呼吸困难气短缓解或减轻
2。

发绀减轻。

3。

活动耐力增强。

4。

掌握有效咳痰方法,能自行咳出痰液、
5。

水肿减轻或消退。

6.无压疮发生。

7。

掌握呼吸功能锻炼得方法。

8.自理能力增强。

9.掌握疾病相关防治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