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课件知识讲解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课件知识讲解
临床表现
本病病程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 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 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 他器官损害的表现。按其功能可分 为代偿期与失代偿期。
肺、心功能代偿期 1、症状: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可有心悸、呼吸困难、乏
力和活动耐力下降。急性感染可加重上述症状。 2、体征: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绀和肺气肿体征。偶有干、湿性啰
潜在并发症:肺性脑病。 (1)休息和安全: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
位,有意识障碍者,给予床栏及约束进行安全保护,必要 时专人护理。 (2)病情观察:定期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密切观察病情变 化,出现头痛、烦躁不安、表情淡漠、神志恍惚、精神错 乱、嗜睡和昏迷等症状时,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3)吸氧护理: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氧流量1~ 2L/min,浓度在25%~29%。防止高浓度吸氧抑制呼吸, 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导致肺性脑病。 (4)用药护理: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观察药物的疗效 和不良反应。出现心悸、呕吐、震颤、惊厥等症状,立即 通知医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课件
慢性肺心病,是由于肺组织、 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 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 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 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 和肥厚,伴有右心功能衰竭 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 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按原发病的不同部位,主要分为三类:
①支气管、肺疾病:最多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约占80%~90%,其次为支管哮喘、支气管扩张
②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较少见。
③肺血管疾病:慢性血栓栓塞性等 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负荷 加重,形成慢性肺心病。
发病机制
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1)肺血管阻力增高的功能性因素:缺氧、二氧 化碳潴留和呼吸性酸中毒导致肺血管收缩、痉挛, 缺氧是形成肺动脉高压的最重要因素,
确记录24h出入量。
患者症状: 1、减轻 2、有效无变化 3、查找原因 4、加重 5、效果差,查找原因
护理评价
三、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1)给氧:氧疗能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减轻组织损伤,恢
复脏器功能;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减轻右心负荷。因此, 氧疗是低氧血症病人的重要处理措施。 给氧方法:常用的给氧方法为鼻导管、鼻塞和面罩给氧。鼻 导管和鼻塞法使用简单方便,不影响咳痰和进食。 效果观察:氧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氧疗效果,如吸氧后呼 吸困难缓解、发绀减轻、心率减慢,表示氧疗有效;如果意 识障碍加深或呼吸过度表浅、缓慢,可能为CO2潴留加重。 应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和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时调整吸氧 流量和浓度,保证氧疗效果,防止氧中毒和CO2麻醉。注意 保持吸入氧气湿化,以免干燥的氧气对呼吸道产生刺激和气 道黏液栓形成。输送氧气的导管、面罩、气管导管等应妥善 固定,使病人舒适;保持其清洁与通畅,定时更换消毒,防 止交叉感染。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氧疗的重要性,嘱其不要擅 自停止吸氧或变动氧流量。如通过普通面罩或无重复呼吸面 罩进行高分数氧疗后,不能有效地改善病人的低氧血症,应 做好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准备,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和机 械通气。
(1)给氧 (2)遵医嘱给药:抗感染药等。 (3)鼓励饮水,保证足够水分
的摄入。 (4)如果痰液粘稠,给予扣背、
雾化吸入等措施,帮助病人有效 的排痰。 (5)观察治疗效果,支持患者 坚持用药 (6)健康指导:戒烟、避免诱 因。
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
(1)用药护理 :
①重症病人避免使用镇静药、麻醉药、催眠药;
音,心音遥远。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和剑突下心脏搏动, 提示右心室肥大。部分病人因肺气肿使胸内压升高,阻碍腔静 脉回流,可有颈静脉充盈。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1.呼吸衰竭 (1)症状: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为甚,常有头痛、失眠、食欲下 降、白天嗜睡,甚至出现表情淡漠、神智恍惚、谵妄等肺性脑 病的表现。
治 疗
【治疗要点】 急性加重期 积极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
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积极处理并发症。 1.控制感染 参考痰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未有培养结果时,根
据感染的环境及痰涂片选用抗生素。常用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 酮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 2.氧疗 通畅呼吸道,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 改善呼吸功能。 3.控制心力衰竭 慢性肺心病病人一般经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后 心力衰竭便可缓解。但对治疗无效者,可适当选用: (1)利尿剂:利尿剂有减少血容量、减轻右心负荷、消除水肿的作用。 原则上选用作用轻的利尿药,短疗程、小剂量使用。如氢氯噻嗪25mg, 每天1-3次,一般不超过4天。重度而急需利尿者可用(速尿)20mg,口 服或肌注。 (2)正性肌力药:由于慢性缺氧和感染,病人对洋地黄类药物耐受性 降低,易发生毒性反应。应选用作用快、排泄快的洋地黄类药物,剂量 宜小、一般为常规剂量的1/2或2/3量,应用指征:①感染已被控制、呼 吸功能已改善、利尿剂未能取得良好疗效而反复水肿的心衰病人。②以 右心衰竭主要表现而无明显感染的病人。③出现急性左心衰竭者。 (3)血管扩张药:可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 肌收缩力,对部分顽固性心衰有一定效果,但疗效并不显著。 4.控制心率失常 一般经抗感染、纠正缺氧等治疗后,心率失常可自行消 失。
②利尿剂应防止低钾、低氯性碱中毒而加重缺氧; 尽可能白天使用利尿剂。
③病人因慢性缺氧和感染对洋地黄类药物耐受性 很低,易发生心律失常,应注意观察;
④应用血管扩张剂时,注意观察心率增快、血压 降低等副作用;
⑤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时,注意观察可能继发的
真菌感染;
⑥根据病情,严密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准
(2)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主要原因有: ①肺血管炎症: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及支气管周围炎,累及邻近肺小动脉,引起血管炎, 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纤维化,甚至完全闭塞。②肺 血管受压:肺气肿加重,肺泡内压增高,压迫肺泡 毛细管,使管腔狭窄或闭塞。
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
肺循环阻力增加时,右心发挥代偿 作用而引起右心室肥厚。随着病情 进展,肺动脉压持续升高,超过心 室的代偿能力,右心失代偿而致右 心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