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时代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思维引领

新时代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思维引领

新时代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思维引领
摘要:现如今,我国乡村建设不断加快,人们对乡村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


丽中国建设中乡村建设是其核心部分,是农村在全新的生态文明建设下的一次改革,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革命。

美丽乡村建设中包含设计规划以及建
设等其他内容。

本文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深入分析,简单概括在乡村建设的背景下,乡村景观的规划原则等内容,努力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意见。

关键词: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思维引领
引言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获得了更多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密。


据实际情况可知,目前我国美丽乡村的建设在大多数地方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依然存在一些
问题,具体如下。

1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规划原则
1.1保护乡村原有生态环境
自然生态为人类提供了生活所需条件,保障着人类生存所需的食物以及其他能源。

乡村
由于过去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对乡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致使多种生物数量急剧
减少,动植物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逐渐影响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问题。

乡村景观规划需要
遵循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规划施工,建设乡村生态景观与人类生
活完美融合,保证乡村生态资源进行可持续开发生产,培育出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乡村生
态环境,构建良好的居住环境。

1.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乡村的经济发展受到乡村经济以及地区文化的影响。

乡村居民为了改善当前贫困的状况,采取合理的措施获取短期的经济利益,比如随意砍伐树木进行贩卖。

乡村居民虽然获取了部
分经济利益,但并不适合乡村经济的长远发展,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后果的破坏。

因此,乡村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放缓,切勿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破坏,对人们的开发行
为严加掌控,保证乡村当地的资源能够持续应用。

2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村庄规划布局标准低
当前,我国很多村庄对于整体的规划和各种专项规划重视不够,根本没有意识到农业农
村规划对于村庄未来建设的重要性。

更有一些村庄实际已经建设完成,然后又重新进行了规划,而规划的内容与实际建设大相径庭,导致资源的浪费。

2.2可持续性发展后劲不足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地方政府过于追求产业结构的改变,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大力发
展旅游业,然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备,交通不便利,景区建设不完善,缺乏特色,产
业水平偏低,后劲不足,农民经营者收入不足,积极性降低,导致资源的浪费,游客体验感
差,甚至有些景区出现了建设工程烂尾现象,不仅使政府的财政负担加重,也制约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进程。

2.3美丽乡村建设任务重资金少
目前,我国许多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都比较落后,这也就导致了在进行乡村改造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美丽乡村的建设是一项非常繁重且需要长期进行的工程。

与此同时,在如此重的任务下,政府的资金投入不能满足乡村改造的需求,导致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资金不足,出现建设过程中人员配备不到位的情况,影响建设质量。

在资金方面不仅要依靠政府的投入,还要积极引进企业和社会的资金流。

但是由于农村整体素质较低,主体意识淡薄等方面的原因,使得许多企业不愿冒着高风险进行乡村投资,所以就使得一些地区的农民经济收入得不到有效增长,进一步影响着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

3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
3.1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
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单纯依靠政府绘画蓝图,不能靠财政资金一包到底,否则不可能持续发展,更不可能推广到其他乡村。

需要以财政各项奖补资金为主导,鼓励吸引多种投资方式和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目前存在的投入与需求之间的根本矛盾。

3.2深化思想观念
随着美丽乡村的不断建设,乡村的振兴战略变得更加细致,在这样的环境下,美丽乡村活动应运而生,这些活动不仅和物质文明有一定的关系,还对精神文明有一定的影响。

必须不断提高农村的法治治理力度,确定美丽乡村的创建是有重要意义的,同时也要重视美丽乡村的创建工作,采取相关措施,并贯彻下去。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没有养成积极优质的生活习惯以及卫生习惯,各乡领导需要不断地提升精神风气,重视培养优良习惯,使农村的居民在物质脱贫的同时精神脱贫。

3.3发展强村富民产业
以当地现有农业为根本,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荒山荒坡的利用,将现有特色农业规划化、产业化发展,逐步形成当地特色支撑农业体系,增加市场份额。

同时,积极探寻其相关联的上下游产品,如农业产品的深加工、产品艺术加工、农业废物的再利用等,带动更广泛的农村参与其中。

并与当地自有环境资源相结合,创新发展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增加农民其他收入,形成稳定的经济来源。

3.4维护各方利益,提升生态环境优化积极性
一是要建立健全相关利益协调保障机制。

在利益的驱动下,才能保证农村生态环境优化中的各个主体,有充分的积极性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保护好各个主体的利益,避免其在环境优化的过程中,利益受到损失,才能更好地将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节能环保工作的效率。

二是要加大利益保障机制的执行力度。

空有制度,而无法落实,制度终究会失效。

为了保障利益协调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其激励功能,就必须要大力提升执行力度。

政府各部门应当做好监督,使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切实保护好各方主体的利益。

3.5规划乡村格局,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体验
乡村街道、庭院仿若自然界所独有的纹理,设计者在通过编制串联后,逐渐形成形式各样的空间格局。

为有效构建环境舒适、尺度适宜的空间格局,在规划公共设施的过程中,应做到注意居民活动半径与设施半径的科学合理。

譬如,乡村设施的半径为1000m,则能促使村民在半小时内到达该区域。

其中,在整体规划过程中,设计者应引入公共空间设计理念,通过规划将乡村主要的公共空间进行标识,并运用道路衔接的方式明确不同区域的村民到达
指定公共空间的时间以及路程,假若甲村民能在15分钟到达a公共空间,到达b公共空间却需要花费30分钟,则需要设计者对现有的公共空间格局进行重新设计,以期均衡两者的行程。

然而在大多情况下,乡村公共空间的联系性相对不足,极易被村民所忽视,因此,在设计路线时,可通过更改道路的方式,将不同区域的公共空间相互连接,以此提升不同公共空间的利用率,提高乡村格局的有效性。

此外,在功能层面,乡村景观设计虽能够有效激发村民的心理感受,却难以满足其与时俱进的物质需求。

在新的经济时代,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已发生了巨大转变,对诸多乡村空间景观的需求已呈逐年下降趋势。

因此,在规划乡村景观格局的同时,应结合现代公共设施,在不同景观内部配置无线网络发射系统或自动贩卖装置等。

结语
美丽乡村,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全新阶段,尤其是在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体系的背景下,打造美丽乡村已经成为各地农村发展的重头戏了。

所以,对于有关人士来讲,就要认清目前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有效手段优化相关工作,最大程度提升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1]杜娇.美丽乡村建设的制约因素与提升路径[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7(1):98-102.
[2]董科鹏.美丽乡村建设的制约因素与提升路径[J].农业经济,2019(5):22-23.
[3]丁莉莉.美丽乡村建设政策执行力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8.
[4]蒋鹏飞.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现代农村规划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2019(11):3-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