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注射用多西他赛脂质体制备

注射用多西他赛脂质体制备

注射用多西他赛脂质体的制备
[摘要] 目的:解决多西他赛水溶性及稳定性,提供一种安全有
效的多西他赛静脉给药新制剂。

方法:根据药物性质薄膜分散法和乙醇注入法制备多西他赛脂质体。

结果:对于多西他赛,用乙醇注入法制备脂质体,在注入结束时即会有大量晶体析出;薄膜分散法制
备的脂质体更稳定。

结论: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多西他赛脂质体,可得到相对稳定的脂质体。

[关键词] 多西他赛;脂质体;薄膜分散法
脂质体最初是1965年由英国学者bangham和standish将磷脂分散在水中进行电镜观察时发现的。

脂质体属于靶向给药系统的一种新剂型,它可以将毒副作用大、在血液中稳定性差、降解快、不溶于水的药物粉末或溶液包埋在直径为纳米级的脂质体微粒中,这种微粒可以透过人体病灶部位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到达病灶部位,并改变被包封药物的体内分布,使其在病灶部堆积释放,使药物主要
在肝、脾、肺和骨髓等组织器官中积蓄,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减少药物的治疗剂量和降低药物的毒性,以达到定向给药的目的。

多西他赛(docetaxel,doc)又名多烯紫杉醇,溶于乙醇和氯仿,难溶于水,在水中溶解度为6-7mg/l,熔点为232℃,最大紫外吸收为230nm[2]。

多西他赛临床主要用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胰腺癌、软组织肉瘤、头颈癌、胃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等,其单独和联合用药均有显著疗效。

在体外抗瘤活性试验中,已证实多西他赛的抗瘤活性是紫杉醇的1.3~12倍[3]。

1.多西他赛脂质体处方筛选及工艺研究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及实际条件进行
选择。

影响最终制剂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处方因素和制剂因素。

本文以稳定性为指标,对多西他赛脂质体的不同制备工艺进行筛选,结果显示优选的处方工艺条件制备的药物脂质体稳定性良好、粒径分别均匀、载药量高。

1.1 脂质体制备方法的选择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通常有薄膜分散法,有机溶剂注入法,逆相蒸发法等[6]。

根据多西他赛的性质和实验室已有的条件,本文选取了薄膜分散法、乙醇注入法进行考察。

1.1.1薄膜分散法称取处方量的脂质材料和主药,用适量有机
溶剂溶解,置于圆底烧瓶中。

所得混合物于旋转蒸发仪上减压蒸发,除尽有机溶剂,脂质均匀地分布在圆底烧瓶内表面。

加入水化介质振摇,使脂质膜充分水合溶胀,得均匀无白色颗粒的白色混悬液。

1.1.2 乙醇注入法称取处方量的的脂质材料和主药,用1ml无水乙醇溶解,在搅拌下用注射器针头注入5ml于40℃水浴中保温的水化介质中。

所得混合物于旋转蒸发仪上40℃减压蒸发,除尽有机溶剂,所得混合物若体积小于5ml,则加水化介质补体积至5ml,得均匀无白色颗粒的白色混悬液,即为初脂质体。

1.1.3 两种制备方法的比较
结果见下表1:
表1 两种方法制备的脂质体的性状
由上述结果可知,对于多西他赛,同一个处方用乙醇注入法制备脂质体,在注入结束时即会有大量晶体析出;薄膜分散法制备的脂质体更稳定,所以本文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多西他赛脂质体。

2.多西他赛脂质体制备
取多西他赛(doc)200mg,大豆卵磷脂(spc)2600mg,胆固醇硫酸钠(scs)260mg,用适量乙醇溶解,将混合物于旋转蒸发仪上减压蒸发,除去乙醇,脂质均匀地分布在圆底烧瓶内表面,磷酸盐
(ph=6.8)缓冲液50ml,振摇,使脂质膜充分水合溶胀,得均匀无白色颗粒的白色混悬液,高压匀质(一级阀压力120bar,二级阀压力40,匀质5次),经0.22μm滤膜过滤,分装,冻干即得。

2.1含量测定精密移取多西他赛脂质体1ml于10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稀释至刻度,取1ml置于10ml容量瓶,用甲醇定溶至刻度,所得样品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记录峰面积,按照外标法计算含量,分别测定三批样品的含量。

结果表明多西他赛脂质体的含量分别为的98.9%、101.4%、100.7%。

2.2离心超滤法包封率的测定:取多西他赛脂质体0.5ml,加入到超滤管中,离心超滤10min,转速3000r·min-1,弃去前100μl,取离心流出液20μl注入色谱仪。

后计算求得包封率。

本法简单,测定准确,重现性好,故本文用此法测定包封率。

测定三批脂质体包封率分别为95.1%,92.3%,9
3.5%,平均为93.6%。

3.结论与讨论
本文选择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多西他赛脂质体,确定了脂质体的
最佳制备工艺和处方。

比较凝胶过滤法、透析法和离心超滤法测定的包封率大小,最后确定了离心超滤法测定多西他赛脂质体的包封率。

所得脂质体稳定性好,载药量相对较高。

参考文献:
[1]陆彬主编,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107.
[2] the merck index, 2001:24.
[3]宋沁馨,于立洁.多西他赛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1,10(12):900-903.
[4] straubinger r m, balasubramanian s v.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axane-containing liposomes[j].methods in enzymology,2005,391:97-10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