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潘安
• ‚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 ‘连璧’。‛
• 魏晋时期,士人的审美标准常常采用‚玉‛或与 ‚玉‛相关的喻体,如裴楷被誉为‚玉人‛,卫玠 年少时被称为‚璧人‛,而潘安、夏侯湛被称为 ‚连璧‛。由此可见,魏晋士人心目中的美男子是 ‚玉人‛或‚璧人‛一类具有光洁秀丽之形象的。 • 如宗白华先生所言:‚晋人的美的理想,很可以注意 的,是显著的追慕着光明鲜洁,晶莹发亮的意象。‛ • 《国风〃秦风〃小戎》曰: •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 《礼记〃聘义》曰: • ‚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貌愧潘郎璧,行行潘生赋。 --对于诗作赋的评价
• 《文选〃籍田赋》云: • ‚总角辩惠,摛(chi 吃,铺陈)藻清艳。‛ • 《岳别传》云: • ‚岳美姿容,夙以才颖发名,其所著述,清绮绝伦。‛
文心谈岳
• 《才略篇》:
• ‚潘岳敏给,辞职和畅,钟(集聚)美于《西征》, 贾(gu 骨)余于哀诔,非自外也。‛
• 《指瑕篇》:
• ‚潘岳为才,善于哀文,然悲内兄,则云‘感口泽’, 伤弱子,则云‘心如疑’。《礼》文在尊极(父母), 而施之下流(魏晋人称子孙晚辈),辞虽足哀,义斯 替矣。‛(伤弱子:指《金鹿哀辞》(其幼子名金鹿)
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
• 潘岳的诗歌,钟嵘《诗品》列其为上品, 并加以评说:
• 其源出于仲宣,翰林叹其翩翩然如翔禽之有羽毛, 衣服之有绡縠(xiao hu 肖胡),犹浅于机。谢 混云: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文如披沙简金, 往往见宝。嵘谓益寿轻华,故以潘为胜;翰林笃论, 故叹陆为深。余尝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 当然,对于钟嵘的看法,也有持不同意见者, 他们认为潘岳才情胜过陆机。 • 陈柞明《采寂堂古诗选》曰: • ‚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宛转 侧折,旁写曲诉,刺刺不能自休。夫诗以道情, 未有情深而语不佳者。‛ • 关于潘陆的区别,另有孙兴公云: • ‚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 自从钟嵘《诗品》出现‚陆才如海,潘才 如江‛的评价之后,‚潘江‛亦成为才华 横溢的代名词。 • 唐代著名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云:‚请洒潘 江,各倾陆海云尔。‛即是用‚潘江‛之典 代指在座各位的文采。
西晋风尚--肤胜粉白,烫脸若樱红
• 西晋时期士人偏重于追求物欲之享乐,要求得到全
方位的欢娱,‚恣耳之所欲听,恣目之所欲视,恣 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体之所欲安,恣意 之所欲行。‛这其中,‚恣目之所欲视‛所涉及到 的对美的追求无疑是最具有审美价值和审美体验的。
潘郎车欲满,无奈掷花何。 --徐陵《洛阳道·一》
பைடு நூலகம்
“微身轻蝉翼,弱冠忝嘉招” —入仕之前,早年的声誉
• 《晋书》卷五五《潘岳传》曰:
• ‚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人也。祖瑾,安平太 守。父芘(bi 必),琅邪内史。岳少以才颖见称,
乡邑号为奇童,谓终(终军)、贾(贾谊)之俦也。‛ • ‚岳美资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lei 磊)之文。 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 之以果,遂满车而归。‛
• 关注个性便忽视群体,强调自由便偏废责任,正 是这种难以调和的矛盾迫使阮籍、嵇康等人去探 索一种‘越名教而任自然’、‘内不愧心,外不 负俗’的理想人格。然而,这种以玄、儒兼终为 思想基础的人格理想,也很快在无望的探索中与 政治的高压下归于彻底幻灭,向秀失图,二陆入 洛,晋代人士放弃了对玄学独立品格的追求,向 政权、世俗妥协屈服,柔顺随俗、气格卑弱的士 人主流人格就此形成。西晋人士柔顺随俗的人格 最典型、最集中表现是政治依附权贵。
儒家 入世
性 格 的 必 然
柔顺 文明
轻浮躁竞 懦弱胆怯
士当声 名俱泰
立功立 事效当 年之用
柔顺文明
• 钱志熙先生《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 儒玄结合,柔顺文明是西晋文人的人格模式, 它的基本表现是谨身守礼、儒雅尚文、谦柔自 牧、宅心玄远、通达机变。这是一种折中的、 调和色彩很浓厚的人格模式。
• 郭建勋先生《汉魏六朝骚体文学研究》:
• 潘安因其姿容甚美,不仅赢得了当时社会的广泛认 同,而且在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才比子建, 貌似潘安‛,已成大众共识。
• 当时,被公认的美男子都是以洁白、秀丽的形象 出现的。 • 据《世说新语〃容止篇》载: • ‚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玉柄座尾, 与手都无分别。’,王夷甫手与玉柄同色,其肤 色白哲由此可见。‛
• 潘岳生活在此崇尚唯美风气的社会里,因 其容貌出众,加之天资聪颖,故入仕之前, 即在其青少年时期就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声 誉。由于出身中下层士族家庭,潘岳的才 气为其后来踏上仕途提供了进取之资,自 不必说;而其俊美的容颜在西晋社会唯美风 尚下也一直是时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一个很官方的总结
• 综上所述,结合潘岳的仕途经历、诗文创作及其艺术审美 与六朝评论等,不难看出,‚在太康文坛上,潘岳是一个 典型的抒情诗人,是一个特出的伤感诗人。他情多而略见 气弱,情真而少饰藻采,是一个诗性精神浓厚的文学家。‛ 他有作为文学家光彩照人的一面,在当代与后世都有一定 的地位和影响;同时,他也表现出类似其他西晋文人的复杂、 矛盾的人格心态,而且表现出‚性轻躁‛、‚趋势利‛等 人格缺陷,给后人不少争议的话题。因此,对潘岳的仕途 变迁、人格心态、文学创作等方面,均不可割裂、偏废, 只有‚知人论世‛,较为全面、客观地认识其人其事其文, 才能更好地认识他所生活的西晋时代及其文学。
潘郎何用悲秋色,只此伤春发已华。 --死之为何
• 一方面是由于历史的必然性,其在强烈的功名之心 驱使下,躁竞不已,贪恋荣华富贵,最终卷入当时 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和其他士人一样失去了性命, 这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 另一方面也是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他万万没有料到 因为青年时期与卑鄙小人孙秀有隙而导致三十余年 后覆灭的结局,正可谓是小人不可得罪。
• 本意是说两人关系很铁,老了还在一起玩,谁知 到竟然成了他们死亡的预言。
宠臣潘安
非亲生太子
愍怀
贾南 风
外甥贾谧
• ‚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 宫又宜速自了之。不了,吾当手了之。‛
人品与才情
• 一、轻浮躁竞。
• 《晋书》本传云:
• ‚ 岳性轻躁,趋势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 与崇辄望尘而拜。构憨怀之文,岳之辞也。谧二十四 友,岳为其首。议《晋书》限断,亦岳之辞也。其母 数诮之曰:‚尔当知足,而乾没不已乎?‛而岳终不能 改。‛
• 《世说新语〃容止》:
•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
• 《岳别传》:
• ‚岳姿容甚美,风仪闲畅。‛
“小国寡民务,终日寂无事”
—武帝时期,盛时的寂寞
• 《晋书》本传曰:
• ‚岳才名冠世,为众所疾,遂栖迟十年。出为河 阳令,负其才而郁郁不得志。时尚书仆射山涛领 吏部。王济、裴楷等并为帝所亲遇,岳内非之, 乃题阁道为谣曰:‘阁道东,有大牛。王济鞅,裴 楷鞧(qiu 求),和峤刺促不得休‛。 • ‚微身轻蝉翼,弱冠忝嘉招‛(《河阳县作诗二 首》),潘岳开篇就是对美好过去的回忆,反映了 他对功名利禄的重视程度。 • 性格懦弱胆怯
参考文献:冀秀美《潘岳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高胜利《潘岳研究》扬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惠帝时期,悲惨的结局
• 《晋书》本传曰:
• ‚初,芘为琅邪内史,孙秀为小史给岳,而狡黠自喜。岳 恶其为人,数挞辱之,秀常衔忿。‛
• 《世说新语〃仇隙》曰:
• ‚后秀为中书令,岳省内见之,因唤曰:‚孙令,忆畴昔 周旋不?‛秀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岳于是自知 必不免。后收石崇、欧阳坚石,同日收岳。石先送市,亦 不相知。潘后至,石谓潘曰:‚安仁,卿亦复尔邪?‛潘 曰:‚可谓‘白首同所归’。‛潘《金谷集》诗云:‚投 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乃成其谶(chen 衬)。‛
• 二、懦弱胆怯
• 《晋书》卷四八《阎缈传》载:
• ‚(杨)骏之诛也,缵(zuan 撰)弃官归,要骏故主 簿潘岳、掾崔基等共葬之。基、岳畏罪,推缵为主。 墓成,当葬,骏从弟模告武陵王澹,将表杀造意者。 众咸惧,填冢而逃,缵独以家财成墓,葬骏而去。‛ (缵:阎缵) • ‚小国寡民务,终日寂无事 —武帝时期,盛时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