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州快哉亭记(教用完整版)

黄州快哉亭记(教用完整版)

附录一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壹、国学常识
(一)作者简介
(二)二苏评价
(三)苏氏兄弟之台楼阁记
(四)三苏比较
貳、课文深究
(一)内容鉴赏
(二)结构分析
附注─注明写作时间与作者
奔放肆大(第一变) 其势益张(第二变) 与海相若(第三变)
记建亭之缘起—张梦得谪居齐安,建亭览观江流胜状 点出命名者与亭名—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叙建亭与命名之由来
描述江流三变
命名之意涵
写景
怀古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夜则鱼龙悲啸 近观
远眺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 烟消日出,渔樵之舍,皆可指数
曹操、孙权之所睥睨 周瑜、陆逊之所骋骛 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议论─快与不快之因
引言
「快哉”的典故
借楚王与宋玉之对话,说明
风无雄雌之异 人有遇不遇之变
阐述
强调人生之忧乐取决于本身际遇,与风(外物)无关 正面─内心坦然,不以物伤性,何适而非快 反面─内心不自得,何往而非病
參、形音义比较
肆、重要修辞举隅
伍、延伸学习
(一)金圣叹的“不亦快哉”
(二)超然台记(节录)苏轼
(三)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
(四)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
(五)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
陸、历届统测试题
【D】1.苏辙黄州快哉亭记:“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文中的旷达自适心境与下列何者不同?
(A)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潜饮酒)
(C)赋命有厚薄,委心任穷通。

通当为大鹏,举翅摩苍穹;穷则为鹪鹩,一枝足自容。


知此道者,身穷心不穷(白居易我身)
(D)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陆游夜游宫)【解析】(D)表现出作者年已老迈,而报国的雄心却十足旺盛。

语译:(A)只有江上的清风,耳朵听了就是悦耳的音乐;山间的明月,眼睛看了就是悦目的景致,撷取它既无人干涉,享用它也不虞匮乏,这就是自然界的无尽宝藏,也正是我和您现在所共享的啊。

(B)我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中抬头望见南边的庐山,觉得山岭与我都悠闲自在。

傍晚时分,山间云雾格外秀丽,鸟儿成群结伴飞旋回巢。

此情此景中,似乎可以体会到天地间和谐自然
的意趣,想要辩说,却已心领神会,不需语言表达了。

(C)上天赋予的命运厚薄各自不同,就放开心胸任由际遇困穷或显达。

际遇若显达,我就作大鹏鸟,展翅飞翔,飞到接近天空的地方;际遇若困穷,就当一只小鹪鹩,只要在林中找到一截树枝可栖息容身,我就心满意足了。

如果能够体认这个道理,就算外在身体困顿,内在心志也不会穷匮。

(D)我曾经期望在万里外的异域立功封侯。

可是有谁了解呢?如今我已经两鬓斑白,但报国建功之心并未泯灭。

【B】2.下列文句“”中的语词,共有几个不是自谦词?
(甲)凡我多士及我友朋,惟仁惟孝,义勇奉公,以发扬种性,此则“不佞”之帜也
(乙)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苏洵六国论)(丙)秦、晋围郑,郑既知其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丁)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析】(甲)“不佞”指不才,谦称自己没有才华与能力,即“我”的意思。

(乙)“先祖父”称自己已过世之祖父。

(丙)“执事”原指君王左右办事的人,此指秦穆公。

不直言秦君而称执事,用以表示尊敬。

(丁)“寡人”指“寡德之人”,乃君王自谦之词。

语译:(甲)所有我贤能的志士们,和我的亲朋好友,大家要秉持仁孝的心,见义勇为,奉公守法,来发扬民族的特性,这就是不才我写这部史书的目的啊!(乙)想想六国诸侯的祖先们,当年冒着风霜雨露,披荆斩棘,才得到尺寸大小的土地。

子孙对此却毫不珍惜,随意拿来送人,就像丢弃轻贱的杂草一般。

(丙)秦国、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知就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胆敢请您来攻打吧!
【A】3.下列含“其中”的文句,何者没有语病?
(A)这批古董来历完全不同,其中以这一件瓷器年代最早
(B)这群民众全都七嘴八舌,其中以这一位特别沉默不语
(C)这场意外造成全数死亡,他也是其中一个幸免于难者
(D)这次征才全无适合人选,你刚好是其中一个合格的人
【解析】(B)既然“全都七嘴八舌”,怎么可能会有“沉默不语”之人。

(C)既然“全数死亡”,怎么可能会有“幸免于难者”。

(D)既然“全无适合人选”,怎么可能会有“合格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