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体会与总结摘的要:随着国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新的教学理念正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
本文结合自身对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体会,总结了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教学体会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如何把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讲的津津有味,出神入化,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这是每位授课老师所期望的。
本人结合自身近年来对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一、利用假期,充分备课,上好第一堂课
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把下学期要上的市场营销学课程的讲稿、课件及其他教学资料,结合授课班级学生的专业背景,重新梳理一遍并作相应调整,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上好第一堂课,对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信心、热忱及自我教育的欲望是极其重要的。
具体阐述如下:
第一,分析教材特点,指出主要参考资料。
让学生了解所选教材的特点、目的以及如何结合课程特点更好地使用教材。
同时,市场变化莫测,除了每门专业课都有不同版本、风格、内容、时间、系统性、质量的教材之外,相关参考资料也很多,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给学生指出主要参考资料可帮助、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率的课外学习。
第二,通俗形象地介绍主要学习内容。
旨在交待给学生一个围绕核心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大框架,让学生明确各章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帮助学生对整个课程体系的整体把握,“万变不离其宗”,如果能把握住本课程中的本源的东西,学习起来就简单的多。
第三,帮助、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真正目的。
帮助学生产生自觉学习、自我培养、自我人格完善的动力,产生自我教育的欲望,实现教育的最高境界。
第四,介绍学习方法,提出本门课的教学要求。
市场营销课的特点是实践性、应用性较强。
因此,学习中要求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
提出教学要求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与学”之间的相互配合。
总之,教师要设计好每一堂课的开头,需要经过精心设计,针对学生吸收特点导入新课,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感情的第一座桥梁,为整堂课的讲解定下基调。
二、构建灵活开放的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科任务和教学大纲设定的,但任课教师在这方面仍有一定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和学科发展状况,对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增补,以求精心选择。
尤其是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依据该学科当前的发展形式和趋势,在教学中多使用创造性和拓展性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将学科领域进行交叉和综合运用。
比如,近年来市场营销理论有了新的发展,如绿色营销、网络营销、服务营销、情感营销
等,教师就可以不断地将这些内容穿插入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过程中,既活跃了课堂,又加深了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
教学内容体系应该是一个灵活开放的系统,为此,本人建议学院市场营销教研室部门应建立教学内容更新调整机制,坚持每一个教学循环都检验和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企业营销实践活动的需要适时地补充增加新的营销理论、知识和技能,使教学内容始终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
三、积极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多年讲授《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发现学生对老师在黑板上讲授书本上的营销理念、营销方法不感兴趣,也无法真正理解。
我的教法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去探究。
第一,创设案例,引发思维。
案例是教学的主线,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能起到组织教学各环节的作用,比如导入、讲解、讨论、对话、总结等具体教学过程都以案例为基础而展开,因此,选好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首要条件。
《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总共有12 章内容,我事先搜集好相关的资料,针对每章的内容,设计好一个案例,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要能包含这章教材的基本营销理念和基本营销
方法。
对于这个案例的设计非常关键,要体现这么四点:①联系实际,必须是现实中真实的案例;②能很好地反映本章的基本营销理念和营销方法; ③符合时代,比较新颖;④综合性强。
第二,督促学生自己去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搜集相关的案例资源。
每一堂课,甚至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质,这
一点在网络教学中更加明显的体现出来了,而且每一个学生对课程的准备情况、起点、能力都不同,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必须因人而异的开展教学活动。
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主题,让学生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
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充分地发挥了学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从实践中获得了知识,真正地理解所学知识。
当然,这种形式教师必须时刻地跟踪、督促和指导,与所有学生保持联系,并且布置任务要非常明确具体,及时地检查。
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堂中的“教”与“学”是互动的,课堂教学应起好“导”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所以,教师还需通过多种形式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市场营销学科所强调的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一定的实践教学手段来完成,当然,这里所说的实践主要是指课内实践。
比如,在学习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这一节时,传统教学模式是老师反复强调购买决策过程,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旦考试涉及操作实践问题,便一窍不通了。
而如果教师改变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演示社会购买过程,或利用实验室完整地模拟一遍购买过程,则学生不但会兴趣盎然,也能促使其他们初步掌握购买过程的实践操作步骤。
可见,教师要彻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不但要把实践操作活动作为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也要挖掘表象蕴涵的智能因素,利用它发展知识,使学生手、口、眼、脑进行立体化互动,培养学生“试一试”的精神,使他们敢于尝试,善于尝试。
五、网上学习,互相交流
网上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通过网络搜集相
关学习材料,并在网上小组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
它是现在学生学习的关键一环。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从网上获得该门课程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及各章内容的重
点和难点。
作为《市场营销学》课程的辅导教师,我把该门课程各章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和课程实施方案,在开学前就全部挂在了网上,让学生通过网上浏览,对该门课程有
一个初步的了解,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
第二,敦促学生阅读文字印刷教材,定期检查学习笔记。
文字教材是最主要的媒体资源,学生必须认真仔细地阅读。
只有通过对文字教材的阅读,学员才能真正对该门课程有一个全方位细致的了解,当然不是死记硬背。
作为辅导教师要定期给出学生的学习任务,督促学员自主学习文字教材,要他们做好学习笔记,把有关问题通过
学习笔记,定期由管理教师收缴转交到课程辅导教师手中。
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一定的压力,也能变压力为动力,按期完成学习任务。
第三,网上小组学习交流。
我把学习《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定期在网上进行学习交流。
特别是对我给出案例的每一章的一个综合性的案例进行分析交流,交流各自的见解和所搜集案例资源的情况,这样有些问题在学生小组的讨论和交流过程中就解决了,而且学生兴趣也特别大,收效也比较显著。
通过同学们定
期在网上进行学习小组讨论和交流,各抒己见,开拓思维,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
这样,同学们在互相讨论交流中掌握知识、理解概念、学习方法、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互相启发互相提高的目的。
六、专题讨论,融会贯通
专题讨论是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
是在学生自主探究案例、网上学习以后,对所学知识已有一个初步的理解掌握的基础上,由教师结合本章学习内容,给出一个实际案例。
在课堂让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样做既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阐述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
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温故而知新。
以上只是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对《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课堂教学的一种总结与探讨,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敏.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实践[j].中国成人教
育,2004,(2):78.
[2]杨日新.立足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21-22.
[3]王纪忠.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北方经
济,2005,(10):21-22.
[4]徐维莉.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模式谈[j].成功(教育),2009,(5):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