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 热点题型训练 10.2现代文阅读(二)(含解析) (2)

高考语文 热点题型训练 10.2现代文阅读(二)(含解析) (2)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1~3题。

园日涉以成趣陈从周中国园林如画如诗,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于一体的精华,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

每一个园林都有自己的风格,游颐和园,印象最深的应是昆明湖与万寿山;游北海,则是湖面与琼华岛;苏州拙政园曲折弥漫的水面、扬州个园峻拔的黄石大假山等,也都令人印象深刻。

在造园时,如能利用天然的地形再加人工的设计配合,则不但节约了人力物力,并且利于景物的安排,造园学上称为“因地制宜”。

中国园林有以山为主体的,有以水为主体的,也有以山为主水为辅,或以水为主山为辅的,而水亦有散聚之分,山有平冈峻岭之别。

园以景胜,景因园异,各具风格。

在观赏时,又有动观与静观之趣。

因此,评价某一园林艺术时,要看它是否发挥了这一园景的特色,不落俗套。

中国古典园林绝大部分四周皆有墙垣,将景物藏之于内。

可是园外有些景物还要组合到园内来,使空间推展极远,予人以不尽之意,此即所谓“借景”。

颐和园借近处的玉泉山和较远的西山景,每当夕阳西下时,在湖山真意亭处凭栏,二山仿佛移置园中,确是妙法。

中国园林,往往在大园中套小园,如颐和园的谐趣园、北海的静心斋、苏州拙政园的枇杷园、留园的揖峰轩等,它们不但给园林以开朗与收敛的不同境界,同时又巧妙地把大小不同、结构各异的建筑物与山石树木安排得十分恰当。

至于大湖中包小湖的办法,运用的最妙的要推西湖的三潭印月了。

这些小园、小湖多数是园中精华之所在,无论建筑处理、山石堆叠、盆景配置等,都是工笔细描,耐人寻味。

游园的时候,对于这些小景观,宜静观盘桓。

中国园林的景物主要模仿自然,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天然的景色,即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些景物虽不一定强调仿自某山某水,但多少有些根据,用精练概括的手法重现。

颐和园的仿西湖便是一例,可是它又不尽同于西湖。

亦有利用山水画的画稿,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诗情画意的景色。

在曲折多变的景物中,还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等手法。

颐和园前山为华丽的建筑群,后山却是苍翠的自然景物,两者给人不同的感觉,却相得益彰。

在中国园林中,往往以建筑物与山石作对比,大与小作对比,高与低作对比,疏与密作对比等。

而一园的主要景物又由若干次要的景物衬托而出,使宾主分明,像北京北海的白塔、景山的五亭、颐和园的佛香阁便是。

中国园林,除山石树木外,建筑物的巧妙安排,十分重要,如花间隐榭、水边安亭。

还可利用长廊云墙、曲桥漏窗等,构成各种画面,使空间更加扩大,层次分明。

因此,游过中国园林的人会感到庭园虽小,却曲折有致。

这就是景物组合成不同的空间感觉,有开朗、有收敛、有幽深,有明畅。

游园观景,如看中国画的长卷一样,次第接于眼帘,观之不尽。

“好花须映好楼台”,到过北海团城的人,没有一个不说团城承光殿前的松柏布置得妥帖宜人。

这是什么道理?其实是松柏的姿态与附近的建筑物高低相称,又利用了“树池”将它们参差散植,加以适当的组合,使疏密有致,掩映成趣。

苍翠虬枝与红墙碧瓦构成一幅极好的画面。

这怎不令人流连忘返呢?颐和园乐寿堂前的海棠,同样与四周的廊屋形成了玲珑绚烂的画面,这些都是绿化中的佳作。

江南的园林利用白墙作背景,配以葱茏的花木、清拔的竹石,明洁悦目,又别具一格。

园林中的花木,大都经过长期的修整,使姿态曲尽画意。

若干园林亭阁,不但有很好的名字,有的还有很好的对联,读过刘鹗的《老残游记》,总还记得老残在济南游大明湖,看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对联后,暗暗称道:“真个不错。

”不同的季节,园林呈现不同的风光。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郭熙在其画论《林泉高致》中说过:“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造园者多少参用了这些画理。

如扬州个园中的春夏秋冬不同的假山,在色泽上,春山用略带青绿的石笋,夏山用灰色的湖石,秋山用褐色的黄石,冬山用白色的雪石。

黄石山奇峭凌云,俾便秋日登高;雪石罗堆厅前,冬日可作居观。

晓色春开,春随人意,游园当及时。

(原文有删改)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园林的设计讲究“因地制宜”,善于利用天然的地形和园内的山水,每一个园林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B.观赏中国园林的方法,有静观和动观之分。

北海的静心斋,西湖的三潭印月,都是园中的精华,适宜静观。

C.中国园林中的长廊云墙、曲桥漏窗,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之外,在园林空间构图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D.中国园林往往以建筑物与山石作对比,大与小作对比,高与低作对比,疏与密作对比,团城承光殿就是最好的例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D项,由原文“团城承光殿前的松柏布置得妥帖宜人……与附近的建筑物高低相称”可知,该项表述错误。

答案:D2.下列有关颐和园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颐和园外面建有墙垣,里面规模宏大,建造者为了给人更加开阔的感觉,还巧妙地把玉泉山和西山移植园中。

B.谐趣园是颐和园的精华之一,这类园中之园在中国园林中很常见,这种组合使园林有了开朗与收敛的不同境界。

C.佛香阁是颐和园的主要景点,是全园建筑布局的中心,从地位上说,它相当于北海的白塔,景山的五亭。

D.颐和园乐寿堂前的海棠,其色彩、形态和周围的建筑形成极美的画面,体现了中国园林善于利用花草树木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项,原文中没有说把玉泉山和西山移植园中,只是把它们作为颐和园的背景。

答案:A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颐和园借近处的玉泉山和较远的西山景,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借景”在中国古典园林建设中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B.中国园林模仿自然,参以诗词画的情调,还运用对比和衬托等手法,在世界造园艺术中是最具有艺术价值的。

C.颐和园有谐趣园、北海有静心斋、苏州拙政园有枇杷园、留园有揖峰轩,都是中国园林中的大园中套小园的典型。

D.中国园林讲究巧妙安排建筑物,使空间更加扩大,层次分明。

因此,中国园林会给人以庭园虽小却曲折有致的感觉。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项,“最具有艺术价值的”夸大其词,只能说是“独树一帜的”。

答案:B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家谱漫说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祭祖的习俗,而祭祖的习俗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感激先人的情怀;然而对于每个家族来说,那么多从未谋面的先人是如何被纳入到祭奠和追怀的对象中的呢?这就要归功于家谱了。

家谱是记载一个家族血缘关系发展的过程,同时也重点记录家族里面重要人物的事迹的家族历史文献,又被称为族谱、宗谱等。

在我国的北方和南方地区,家谱的形式并不相同。

在北方,家谱又叫“谱单”,以图表的形式简明、清晰地记录家族血缘发展过程,还可供后人悬挂供奉。

南方的家谱则要详细得多,除了家族血缘世系发展图外,还有序言、凡例、家训族规、族产、坟茔、契约等与家族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

这些内容被装订成册,存放在祠堂里面,因此家谱又被称作“谱书”。

谱单和谱书就是我们目前可以看到的文字家谱的两个主要种类了。

关于家谱的起源时间目前尚无统一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还曾有口承家谱、结绳家谱等。

到了魏晋时期,中国的家谱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

当时,由国家设立谱局、选取谱官统一进行家谱的编纂工作,并与九品中正选官制度相配合,共同维系世家大族的贵族地位。

宋明以后,家谱沉降到庶民社会,开始成为庶民家族“尊祖、敬宗、收族”的文献依据。

此后,“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家谱的体例也不断得到完善,并形成了连续不断的民间修谱传统。

中国传统家谱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可分为4大部分:一是谱序。

谱序多由家族名人或族外名人撰写,主要包括此次修谱缘起与目的、修谱经过、家族历史渊源、迁徙经过及谱学理论等,目的是宣扬祖先功德,使子孙敬祖向善。

二是凡例。

凡例是家族思想的总括性表述,规定了家谱纂修的基本内容与首要原则,可以说是家谱纂修活动的纲领性文字。

三是家族世系。

世系是家谱的核心部分,也是家谱中分量最重的部分。

传统的世系记载方法提出家谱要重点记载上至高祖,下至玄孙五服以内族人的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是指家族排行、父祖何人、婚姻情况、官爵情况、生卒情况等。

在始祖方面,家谱通常会以古代名人或传说人物为始祖,例如姜姓家谱认为炎帝是姜氏的始祖,并会在家谱里面记载炎帝的历史传说。

四是重要家族文献。

主要包括家训族规、田产契约、祠堂坟茔、诗文传记等。

以上便是家谱的主要内容,由于各地风俗不同,各个家族情况不一,家谱的内容方面也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为什么家谱在传统社会中得到这样的重视呢?这与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传统习俗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我们都知道,魏晋以来,国家选官、个人婚姻以至社会交往都要看门第,致使人们开始重视记载家族郡望、源流及世系,所以家谱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宋明以后,随着国家选官体制的改变,家谱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渐渐消失,官方修谱的传统禁例也被打破,民间私修家谱的风气开始逐渐盛行,家谱成为传统宗族组织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工具,在宗族民俗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发挥着延传家族历史、服务现实生活的多重功用。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4.下列各项中,对“家谱”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家谱又被称为族谱、宗谱等,它的存在使得许多家族在祭祖时能够祭奠和追怀那些从未谋面的先人。

B.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文献,其最主要的内容是记载家族血缘关系发展的过程及家族里面重要人物的事迹。

C.虽然家谱的起源时间目前没有定论,但家谱与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传统习俗关系密切却是不争的事实。

D.家谱在中国北方通常叫作“谱单”,在南方通常称为“谱书”,谱单和谱书是我国家谱的两个主要种类。

解析:D项,以偏概全,原文是说“谱单和谱书就是我们目前可以看到的文字家谱的两个主要种类了”。

答案:D5.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谱书的内容较为详细,主要包括序言、凡例、家训族规、族产、坟茔、契约等与家族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

B.中国传统家谱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可分为4大部分:一是谱序,二是凡例,三是家族世系,四是重要家族文献。

C.家谱内容的组成形式不仅有南北差别,而且由于各地风俗、家族情况不一,家谱的内容组成还呈现多样化。

D.宋明以后,家谱在宗族民俗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起着加强宗族内部管理、延传家族历史等多重作用。

解析:A项,表述有误,原文说的是“除了家族血缘世系发展图外,还有……的内容”。

答案:A6.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家谱记录了一个家族繁衍发展的历史,为后人“尊祖、敬宗、收族”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

B.“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家谱就是一个家族发展的历史资料,对研究中国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C.魏晋时期,由于国家主要实行九品中正选官制度,所以家谱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维系世家大族的贵族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