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茶文化的意义
茶,兴起于巴蜀,自秦人取蜀之后,始有茗饮之事。
而后,自东南广盛及南,乃至全国。
茶为人所爱且自古传之者,缘于茶之文化。
茶文化者,乃形而下者人与物授以形而上之精神所生,萌芽于魏晋。
而后,茶始入文化
精神之域与宗教之域,“茶禅一味”于此而生。
再有后者,文人以
诗文赞颂之,茶文化者,精神气度俱全。
茶,尤物者也。
东坡有言:“从来佳茗似佳人。
”由此观之,万种风情不胜于此。
茶可助诗兴,增山色,探玄虚,参造化,使人明
心见。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饮用恰当,
有醍醐灌顶之效。
茶人好茶,择茶而饮,人对茶,茶对人,于茶中
修身修性。
茶可使人修行,亦可作精神。
茶之益,一言无以蔽之。
泱泱华夏,礼仪之邦。
茶文化者,冠之以礼。
沏、赏、闻、饮与茶同出,饮茶之习生于俗世,却可用于礼仪。
待客敬茶,遵之以礼。
故,茶中有礼,礼中有茶,茶礼精神,贯彻古今。
茶具真善美之意,茶事之纯粹乃为真,以茶礼待谓之善,茶器与茶道则谓之美。
皆此
百般,茶之妙用不胜绝屡。
纵观当下,信息繁复,文化横流,茶文化屹立于世,存以美名,不可为人忽视。
而文化之于学子,无外乎传承乎;茶文化之于学子者,循以审美之导,精神修养之导,文化传承之导,洗净尘心而清心寡
欲之。
德行尚美、精神尚嘉乃清俭之人所求,当下之世,人易为物
所累,为丝竹所扰,茶有淡泊噪杂之效,故此,茶于人者,治累之
药也。
茶生于天地,人顺应自然;茶经采摘、烘焙、泡制等方可出水成香,人历知言、磨砺、雕琢方可成才立志;良器配名茶,优名冠佳人;茶守茶宗,人尽其用;古人有言:茶道即人道。
刘禹锡为凡事所累,故移居一简居陋室,得以作《陋室铭》。
观今社会,陋室实存于心;茶为一佳品生存于世,亦可使人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茶文化有助于高职生增长文化知识,从而树立信心,让精神不再空虚。
茶的故乡是中国,茶的起源、发展、经历了几千年。
所以在高职生中引入茶文化教育,不但能让他们学习到茶起源、发展、传播的
过程,而且能弥补他们的最为缺少的史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茶文化
对他们每个人来说起点是一样的,这就等于给了很多放纵自我的孩
子再一次站起来的机会,让每一个自信心不足的或丧失自信心的孩
子在茶文化里再树立信心,并把这份自信心带到生活中,也能让那
些早已把本专业知识学的得心应手的孩子找到精神的寄托,让他们
课余不再精神空虚。
实践证明,茶艺教学以其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心。
茶艺活动培养中职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清、静、雅、和。
这是中国传统的茶道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把时代精神用恰当的形式、完整的形态体
现出来,使茶道成为体现时代精神的一种载体。
宣扬中国茶道,不
仅有助于发扬茶道的“和谐”精神,使人与人之间增进团结,使人
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而且有助于弘扬茶道的“审美”情趣,为人们带来精神的享受;培育茶道的“高洁”意境,提高人的风度与品位。
同时通过茶道的“求精”精神,培养人的扎实务实品行;发扬“吃
‘苦’”精神,使人在苦中寻找人生乐趣;催生“俭朴”精神,让人矜守俭德,力戒贪奢淫享乐;通过茶道的“专注”精神,使人的意念与事业融为一体。
总之,以清、静、雅、和的中国茶文化精神陶冶
未成年人,对培养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能起到一般德育
无法比拟的作用。
3茶艺教学能培养中职学生人际沟通和集体意识
公关场合,清茶一杯,以茶代酒,强调了饮茶是人际沟通的重要手段,讲的是天地人和。
茶含敬意,以茶敬客。
茶重德性,以诚待人。
围桌饮茶,和气交谈,同事可以增强团结,朋友可以增加友谊,家庭可以充满天伦之乐,商界可以和气生财。
总之,天地人和是茶
事追求的最高境界。
所以,在学校普及中国茶道、茶艺,推广以和
为贵的人伦思想,有助于敦睦人际关系,引导他们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