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某些领域,市场机制不能起作用,而这些部门是社会再生产又需要这些部门。
国家为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为保护人民利益和社会稳定,国企就必须在某些领域存在。
激励机制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将员工对组织及工作的承诺最大化的过程。
国有企业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 ,我国国有企业的各项权利集于政府一身 ,企业只不过是政府的生产车间。
在这种政企合一的模式中 ,委托代理关系被弱化了。
但是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股份制试点的改革 ,以及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 ,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开始显现出来。
关键词: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委托管理机制
浅议国有企业存在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扭亏增盈成效显著,但一些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国有企业普遍效率低下,经营缺乏活力,我国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存在手段单一、方式陈旧,经营者和技术骨干积极性受到挫伤,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从总体上来看,多数我国国有企业目前的员工激励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
没有企业内部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相配合,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也很难激发出来。
由此,寻找科学的方法和机制激励员工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成十分重要的课题。
国有企业产权模糊,权责不清,激励低效,国有企业所有权缺位(或虚位),使得国有企业中所有权关系模糊,国有产权虚置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委托人的链条和层次之中。
从整体上看,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都是所有权代表,但如果从 10 具体情况分析又都不是所有权主体,谁也不肯承担经济责任,国有产权并未有效行使,没有人真正关心国有产权的利益。
所有权约束的软化导致经营者责任的缺乏,经营者形不成激励的内在动力。
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不可避免地成为国有企业的委托人,在企业外部对代理人进行约束,常常导致对企业直接的行政干预。
经营者由政府任命、管理,而不是产生于市场竞争之中;素质、能力较差;经营者关心的是个人升迁,随时准备着上级的调动,缺乏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长期经营的动力,不利于激励机制的落实。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坚强的管理团队、全面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外,还必须建立一套有效地激励机制。
因此,及时地发现企业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对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改进和完善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由于历史上遗留的某些因素,其体制和传统观念上的束缚仍然十分强烈,改革的压力和阻力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也影响到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国际分工的能力,更关系到国民经济运行的情况。
所以,不断完善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中产生委托—代理关系。
而国有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存在双层委托—代理关系,使得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机制更加复杂。
我国国有资产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中央政府委托各级政府行使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各级政府在经过行政任命将国有企业的经营权委托于经理人,这一过程则产生了双层的委托—代理关系。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处于改革期,正在建立现代企业公司制度,治理结构仍不完善,产权不明晰,委托人缺位,使得国有企业经理人行为监督薄弱,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造成国有企业代理成本过高,企业效率低下。
再者,国有企业兼有社会目标和利润目标,一般集中于事关国家
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领域,占有一定的垄断资源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质,很少参与市场竞争,私人资本一般不愿意也很难进入。
虽然在目前的国有企业改革中有一部分国企已经实现股权多元化,但实际上国有股还是很集中,处于一股独大的地位,这样流通股的股东则没有能力也难以行使对国有企业经理人的约束与监管权,这就使得对国有企业经理人的激励约束难上加难。
然而,国有企业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所以建立完善的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约束机制将关系整个国民经济
的健康发展。
总之,国有企业发展到今天,成就很大,问题也不少,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改革。
国有企业战线收缩,退出一些领域是应该的,国企必须改革,但忌一概民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