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当前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内容摘要:在大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管理已陷入瓶颈,改制进程缓慢,体制改革落后于企业管理需求,顽疾多年不治,如政企不分,形式主义,独断专行,资源浪费,盲目做大做强等,发展和创新受到了限制。

写下这个题目,本人都有点纠结和为难。

不知该称为企业还是公司,不知应是一般股份公司还是上市公司,不能给出国有企业一个明确的概念。

好在现在社会对国有企业称谓也混乱,也无伤大体。

本人上世纪1985年代,从陕西煤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后,分至国有企业,一直从事财务管理经营工作,具体分别在报销会计,财务办公室,成本科,资金科等岗位工作过,在煤炭生产,机械加工,焦炭生产,医疗管理单位轮流委派任职过,职位从准办公室主任,设备租赁财务科长,下派财务科长,财务总监至今经营主任上上下下亲身管理过,至今已在国有企业侵淫了26年,如不出意外,也将从国有企业光荣退休。

应该说也算亲历了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改制历程。

或许因为所在的企业规模较小,或许不是上市公司,或许因为深入学习不够。

但是,本人终生喜欢学习和观察,又出身农家,天生悲天泯人情怀,杞人忧天,只能谈谈自己26年来的感受,也算是从农家苦孩子变成国家干部后多年的从业总结,冠以“论文”实诚惶诚恐。

我以国有企业为衣食,不能说不爱,“吃肉骂娘”实际上不关娘的事,
是因为肉有病。

所以,爱之深深,责之切切。

盼之盼国有企业真正强大,为国家民族长久栋梁支柱,从本质上能与国际品牌公司持久抗衡,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复兴尽职尽力。

由于受从业的区限,本文所称的国有企业为未上市中小型企业,以管窥豹,不以文献和数据为支持,只谈论个人之见,或有偏见,不可一概而全。

另,国有企业的改制历程和成果,多见报刊网络,专家论著,各说不一,作者也没有什么高见,也不在本文论述之列。

只好沦为“经验之谈”了。

国有企业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与先进的国外公司比较起来,只能说刚刚起步,牙牙学语,与国际公司标准如何接轨,什么目标,什么战略,什么方向,如何定论,本人未见令人信服的高见。

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或公司,都为不妥。

当前,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与整个国家目前大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现状一脉相承,信仰缺失,传统优良文化断裂,价值观的倒错等,不能说没有关系,导致宏观上急功近利,浮躁不安,监管失控,缺乏忧患意识。

微观上来说政企不分,形式主义,好大功喜,人浮于事,独断专行,拖拉推诿,资源浪费等司空见惯。

各种顽疾归纳如下:
1 政企依然不分。

国有企业的兼并组合,信贷融资,甚至破产等依然有地方政府意志存在,违反市场经济规律。

企业内部,政企矛盾重重,互相内耗,争权夺利,各自为营。

体制问题涉及政治,政治正确,
在此不多论说。

2形式主义多多。

有些所谓的“四部一室”,表面上是部室减了,实际上是人反而增了。

部门重叠,巧立部门,甚至发明了可笑的“两套班子,一套人马”,换汤不换药。

岗位责任制匾牌随处可见,经营业绩或厂务公开,到年底一看,日期显示只是一季度的。

现在是“个人岗位描述”一哄而上,其实,什么岗位用什么人,领导一个人说了算,为一个人的问题,专设一个科处一个岗位,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人才招聘和选拔,与当下社会潜规则没什么两样。

不切实际照猫画虎的企业文化建设,还有什么厂歌,军事化等,也不管企业大小,什么行业,什么基础,互相效仿,照搬照抄。

现场观摩会,与企业无关的大型活动,各种会议开来开去,迎来送往,,乐此不彼。

,如何应付检查和被检查,已成了一样学问和本领。

“学习型职工”已走样,变成了“被学习”。

谁要真正的学习,只能得到嘲笑,大多数靠潜规则和经验惯性工作生活,何谈创新!
3 独断专行常见。

从大的方面看行业垄断,无坚不摧,胡作非为,多头管理,谁都不管,谁都管不了谁。

从企业经营管理小处看,一收就死,一放就乱,是普遍的问题。

所谓的“签字一支笔”成了管理瓶颈,一把手一竿子插到底沾沾自喜,还互相切磋经验,甚或直接管理财务出纳和报销会计,绕开财务总监,纪委检查。

内部企业管理及审计部门形同虚设。

中介机构的审计签证,想法设法都能搞定。

谁认真负责,惹人招事,反而成了怪物,不得容纳。

这就是人浮于事,互相推诿的根源。

领导出差像间谍一样,不敢公开,成了秘密,一但传开,整个办公楼就相当于放假,该赌博的赌博,该喝酒的喝酒,该逛街的逛街。

学习培训是一回事,回家执行照旧一回事。

连同“公开比价招标”,也成了越比越高,各方插手其间,瓜分利益,不亦乐乎!
4 资源浪费严重。

资源型经济本身就是急功近利式的浪费,寅吃卯粮,提前消耗后代的宝贵能源,不宜提倡。

再看看国有企业的资源浪费,触目惊心。

上海红十字会的万元宴和广东中石化的茅台专用酒,算什么。

翻翻国有企业的可变动费用就知道了,其中的招待费,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等,不管是环比还是同比,没有不超的。

还有个伟大的“其它”会计二级科目,像个垃圾箱,什么都能扔进去。

每年职代会的《关于业务招待费提取和使用的报告》没有不造假的,真乃“皇帝的新衣”。

假借学习考察,国内国外公费游玩已不是什么新闻,已成炫耀的资本。

更为可笑的是跑日本东南亚考察学习煤炭和石油生产。

高价茅台和中华烟已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职工有怨言是正常不过的,顺便带来不信任感。

大吃大喝,铺张浪费,行贿受贿等不良现象,造成成本费用居高不下。

人财物的浪费,需要管理者关注。

5 做大做强盲目。

这是一个浮躁喧嚣的时代,这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

各大
城市宣称建什么国际型大都市,搞什么亚洲世界第一,国有企业也在所难免,盲目追求什么行业什么世界多少多少强。

要知道,国有企业真正开始发展仅仅三十多年,与发展完善了二百多年的国外知名品牌公司比,有实质性的差距,说天壤之别也不为过。

固才可大,精才能强。

国有企业目前是靠人数靠规模靠产值,科技含量不敢恭维。

工业大跃进已抬头,高铁铁路事故频频,煤矿不安全事故不断,化工污染严重等就是例证。

大搞“利税面子工程”,国强民不富,企大职不裕,员工没有完全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我们的普通员工依然为上学,看病,卖房日夜忧愁,压力愈来愈大,身心疲惫。

按说,按国际公认的公司最大化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顺推国有企业应为员工利益最大化,这个提法好像还不理直气壮。

国有企业的“形象工程”比地方政府的更为可怕和恶劣,地方上的还建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国有企业的很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为什么呢?企业无偿贡献政府“面子利税”,政府管理不良,大搞形象工程,贪污腐败,于民不利;大买美国等国国债,不顾金融风险,受制于人,于国不利,沦为他人奴役。

行业与行业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高管层与员工层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难以形成很好的团队精神和执行力。

当下“公私合营”甚嚣尘上,一方要产值,一方要名分,一拍即合,等一旦真正的坐下来,才发现战略理念和管理水平南辕北撤,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其结果不是骑虎难下,就是引狼入室,变成了怪胎。

另一方面,盲目追求做大做强,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企
业盲目扩张潜在的风险,全不顾国际金融风暴的来临,也不管国内房市的拐点和股市的低迷。

原因就是反正是国有的,肉烂了在锅里,烂摊子甩给下一届,最终寄希望国家兜着。

有多少人真正的发自内心热爱所在的企业,是管理者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结论:
国有企业改制与发展,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要诊治以上顽疾,首先要从体制上入手,尽快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向国外知名公司学习,降低内耗,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尽量减少转型期时间,不为社会不良现象所左右,脚踏实地,专心经营,从而,真正的做大做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