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二、行业概况三、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四、行业发展趋势五、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七、行业主要风险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行业监管体制润滑油属于精细化学品,其生产过程为石油和化工产品的深加工,属于(GB/T 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中的石油加工、石油制品制造行业。
我国润滑油行业管理体制为国家宏观指导及地方行业协会自律管理下的市场化竞争体制,从事该行业的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政府职能部门依法管理。
其行政主管部门为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及地方各级政府相关主管部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是润滑油行业全国性的行业协会,主要职能是服务、协调、指导会员企业有关经营活动,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行业主要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政府机构制定。
目前关于润滑油品行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如下:二、行业概况1、润滑油概念润滑油泛指不挥发的油状润滑剂,为工业消耗性材料,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对各类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起到润滑、冷却、散热、密封、抗腐蚀防锈、清洁、应力分散缓冲、动能传递和绝缘等作用。
据不同的标准以及功能,润滑油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根据应用领域不同,润滑油可分为车用润滑油和工业润滑油两大类。
车用润滑油是各类车辆所使用润滑油的统称,包括车用燃机油、车辆齿轮油、车辆减震器油、汽车冷却液等。
工业润滑油主要用于各类工业机械设备和工程机械的制造及其日常运转、金属制造及加工、工艺添加及其他领域,其应用领域广泛、用途多样、种类繁多、性能各异,被形象地称为“工业机械设备的血液”。
工业润滑油根据应用领域又可细分为电力电器设备润滑油、工程机械润滑油和工业机械设备润滑油和其他品种用油。
润滑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构成。
根据润滑油的品种和性能不同,基础油通常约占润滑油成分的70%-99%,其余成分则是根据具体需要加入的添加剂。
基础油的种类和品质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能,添加剂则可弥补或改善基础油性能不足,或赋予润滑油产品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润滑油行业规模2014年润滑油产量5月份开始产量逐渐下滑,2013年全年润滑油产量为574.6万吨,而2014年产量为570万吨,产量变化不大,有略微下降趋势,2014年市场呈现“旺季不旺,淡季不淡”的局面,整体市场比较低迷,厂家开工负荷低迷,产量有所下滑。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5年1至11月,国润滑油生产量累计为 532.8万吨,比上年同期降低了3.2%。
2013年润滑油消费量约为760万吨,2014年润滑消费量约为590万吨,下降幅度为22%。
2015年1-11月份国润滑油表观消费量为542.71万吨,同比去年同期小幅减少0.38%。
国经济增速放缓仍是润滑油需求降温的主要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纵观2014年1-12月润滑油进口量29.08万吨,累计同比上升6.67%,国调和厂开工负荷低,所以贸易商通过进口资源来弥补市场,国外品牌质量较好,受到国市场欢迎。
2014年12月份润滑油出口量1.85万吨,环比下降8.42%,整体润滑油市场销售不尽人意,国外需求量减少导致出口量下降。
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全国进口润滑油总量为29.69万吨,同比去年同期累计增长2.11%。
1-11月份,国累计出口润滑油10.58万吨,同比去年同期累计下滑1.29%。
润滑油出口属于国营贸易,不过受到全球经济疲软的影响,国营润滑油企业出口业务发展并不顺畅。
3、行业上下游关系润滑油行业属于石油化工行业的子行业,其上游行业为石油初级炼制行业,下游行业为电力电器、汽车、工程机械、金属材料加工等行业,润滑油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情况见下图:润滑油行业上游是基础油炼制行业,目前我国基础油市场情况是供应渠道多元化、供大于求和供需结构矛盾的特点,基础油价格低位运行,但是未来价格波动风险较大。
润滑油应用于工程机械、汽车、能源、冶金、电力电器、化工、船舶、金属加工等行业中的机械设备日常运转及其加工制造过程中,其市场需求量与宏观经济的整体发展情况密切相关,行业发展受整个国民经济景气程度的影响较大。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下游行业发展增速下降,而且有继续下滑趋势,也将影响润滑油行业的发展。
三、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润滑油行业为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少数完全开放的领域之一,其市场参与者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埃克森美孚、壳牌、BP、福斯为代表的跨国润滑油生产企业,该类企业以其雄厚的研发实力、强大的品牌效应、广泛的销售渠道和与整车厂商之间的深度合作占据了高端车用润滑油大部分市场份额和部分高端工业润滑油市场;第二类是和中国石油两家国有大型石化产业集团,其通过庞大的资产规模、充足的原材料供给、完整的产业结构和有力的政策扶持,提供几乎涵盖所有领域的润滑油产品,并占据了国润滑油大部分市场份额;第三类则是以市安美润滑科技、龙蟠石化有限责任公司等为代表的民营润滑油企业,充分利用成本优势和灵活的经营机制,在润滑油细分市场深耕细作,取得细分市场优势地位的同时,不断扩充产品线,完善产品结构,力图与国有大型产业集团和跨国企业展开竞争。
以上三类企业都有明确的市场竞争策略和目标市场,且由于润滑油产品市场容量巨大,细分市场繁杂,目前没有任何润滑油生产厂商能够在所有细分领域上都取得领先优势。
民营润滑油生产企业往往根据自身特点而专注于某些具体细分领域产品,力求首先占据细分市场领先地位,再立足于此拓展其他产品市场。
该三类市场参与者的产品及市场地位具体介绍如下:1、跨国企业20 世纪90年代初,以埃克森美孚、壳牌、BP、福斯等为代表跨国润滑油生产企业利用为进口汽车提供初装用油的契机,进入我国润滑油市场,随后通过进口车辆授权经销店或汽车特约维修厂指定品牌等方式迅速占领了高端车用润滑油市场。
随着我国润滑油市场的完全开放和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跨国润滑油企业进一步通过在我国境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大力拓展渠道建设、加强品牌宣传,扩大和巩固了其高端车用润滑油市场地位。
目前我国高端车用润滑油市场中,埃克森美孚、壳牌、BP、福斯等跨国润滑油生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 50%22;在工业润滑油领域,跨国企业亦在食品机械润滑油及风力发电润滑油等高端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2、国有企业以和中国石油为代表的大型国有企业因历史和政策原因,长期占据国润滑油市场主导地位。
随着跨国企业在高端市场的不断扩和民营企业在细分市场的深耕细作,两大国有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但依靠其原料、资金、销售渠道及政策等优势,仍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并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和中国石油的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润滑油的品种,2014 年合计销售润滑油数量占我国润滑油总需求量的 43.70%。
3、民营企业受研发能力、品牌形象和渠道建设等因素制约,民营润滑油企业在与跨国企业及国有企业相抗衡中主要采用差异化竞争策略,其市场竞争策略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种:一是走小规模低端之路,生产低品质润滑油产品,满足低端客户需求,以低价位参与竞争,该类企业占据了民营润滑油生产厂商的多数;二是以龙蟠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定位于车用油润滑油市场,利用成本优势、灵活的经营机制和细分市场差异化需求,在跨国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狭缝中求得生存;三是以安美科技股份、惠源高级润滑油、ft 东源根石油化工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专注于润滑油细分市场的深度拓展,通过在细分产品上形成竞争优势和稳定的客户关系,逐渐将该优势延伸至与之相近似的润滑油品种,再逐步拓展扩充产品线,最终形成系列产品优势。
其中主要企业的基本情况:(1)壳牌集团该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供应商之一,其润滑油系列产品覆盖汽车用油、摩托车用油、工业用油和船舶润滑油等,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企业之一,在国车用润滑油和工业润滑油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2)埃克森美孚该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天然气供应商之一,其主要业务包括石油勘探、天然气及燃料销售、润滑油销售和服务,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企业之一。
在国市场的润滑油业务包括汽车润滑油、工业润滑油和船舶润滑油,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3)BP-嘉实多该公司隶属于英国石油,在世界多个国家及地区设有经销网络,是国市场主要的外资润滑油制造商之一,其主要产品为工业润滑油、汽车和摩托车润滑油。
(4)中国石油润滑油分公司中国石油润滑油分公司是中国石油直属企业,成立于2000年12月19日,是集生产、研发、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润滑油公司,也是我国最大的润滑油生产企业之一,现设2个研究开发中心、11个润滑油生产基地、6个销售分公司,其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克拉玛依、、辽河等地,产品包括 28个大类700多种具体型号的润滑油(脂、剂)产品,润滑油科研开发能力在国处于领先水平,营销、服务、信息网络覆盖全国市场。
中国石油润滑油分公司为国润滑油龙头企业,在多个细分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中国石油润滑油分公司生产的“昆仑”牌变压器油长期占据我国变压器油市场领先地位。
(5)润滑油分公司润滑油分公司是的直属企业,成立于2002年5月29日,是国最大的润滑油专业生产厂商之一,共设有11家分公司,同时在、设有两个独立研发中心;其产品包括燃机润滑油、工业齿轮油、液压油、润滑脂、冷却液、刹车液、金属加工液、船用油及润滑油添加剂等系列产品。
润滑油分公司生产的“长城”牌变压器油2011年销量为7万吨,市场占有率为15.6%。
(6)安美科技股份安美科技股份为国领先的工业润滑油提供商,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311.15万元,主要产品包括工业设备润滑油、金属切削加工用油、冲压拉伸成型油、环保精密清洗剂、金属防锈保护油等产品,其金属加工油市场占有率在全国排名前列。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1)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利行业的长期发展尽管宏观经济发展减缓,润滑油行业产量、消费量有所下降,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技术落后、规模小以及管理水平落后的企业将被实力雄厚的企业兼并或退出市场,有利于行业集中度的提高。
同时,实力雄厚的公司通过兼并能够获得技术等优质资源,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
(2)产业升级改造以及新兴产业给润滑油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目前经济存在结构性矛盾,表现在落后的制造水平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等等政策,都对制造业的升级改造提出高要求,同时也对一些新兴行业提出了方向性的指引,这些对润滑油行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2、不利因素(1)我国润滑油行业规程度有待提高我国润滑油生产企业已达数千家,其中部分小型企业缺少润滑油生产所必备的生产设施、安全环保设备和检验检测设备,亦不具备基础油加工的必要工艺技术,以“低质、低价”产品冲击市场,甚至个别企业采用不合格基础油或回收废油为原料,严重损害了终端用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