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人传读书心得阅读感悟

名人传读书心得阅读感悟

名人传读书心得阅读感悟
名人传读书心得阅读感悟500字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

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

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

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

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马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

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

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以死。

人类喘不过气来。

——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

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
们人格的伟大。

在《米开朗基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
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


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

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

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

以后,他们再
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

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
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
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
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
路历程。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
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
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名人传》就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一流的传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译者,使这部
作品很快即成为经典名著,时至今日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二十
世纪的前半期是人类历史上风云激荡也苦难深重的时期,罗曼·罗
兰创作《名人传》,傅雷先生翻译《名人传》,都是有感而为,是
要从这些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

傅雷先生说,“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
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
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音乐家。

艺术家。

文学家。

三个巨人。

忍者永不言弃
“我窥见我不能加以肯定的目标,我每天都迫近它一些……如果我摆脱了这疾病,我将拥抱世界……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绝不
能让我屈服……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是多么美!”
这是贝多芬发自内心的呼喊。

从1815年开始,贝多芬就只能和别人在纸上交谈了——一只无
形的手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拿走了。

这对他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他曾想放弃作曲、离开祖国、过隐居生活。

但经过了不知多少个不
眠之夜的思考,不知多少次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开始面对命运、顽强耕耘,写出了交响曲《英雄》《田园》《命运》,钢琴协奏曲《皇帝》,小提琴奏鸣曲《克鲁采》,钢琴奏鸣曲《华伦斯坦》
《热情》,歌剧《菲德里奥》……
有个叫密契尔的人,他也许没有贝多芬著名,但也有贝多芬的精神。

他曾自认为世界上最倒霉的人:46岁时因车祸烧得面目全非,
51岁时又因坠机造成瘫痪。

但他不甘心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最终凭
借自己的顽强意志,成了既是受人爱戴的'演说家,又是事业成功的
企业家。

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不管他们是平凡还是出名,凡是有贝
多芬精神、与命运抗争的人,都是伟人。

贝多芬的坚强意志在他的音乐中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他的精神和音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话:
“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
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能说:他完成了伟大
的事业……”
勇者无所畏惧
冯刚,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也有着这样超人的勇气。

为了将野生动物的美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而唤起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他背
着十几公斤重的照相器材,足迹遍及天山南北。

为拍藏羚羊,他克
服了高山反应,摆脱了重重困境;为拍野牦牛,他孤身步行8小时,
冻坏了双脚;为拍蒙古野驴,他曾在40℃的高温中迷路14小时;为
拍大白鹭,他裹在雨衣中等了4个多小时……他和米开朗琪罗一样
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勇气十足。

米开朗琪罗一生作品无数,他却因未完成的太多而认为“虚度一生”。

其实他不知道,只要是勇敢地与艰难搏斗的一生,都是成功
的一生。

他,就是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喜欢打扮成流浪汉的样子徒步旅行。

有一次,他在一个小火车站的月台上休息,月台边列车上的一位妇人误将他当成脚夫,叫他去候车室取回手提包。

他照办了。

妇人随手塞给他五戈比小费。

他先是一愣,而后自然地收起来。

这时周围的人认出了托尔斯泰,
妇人由惊讶变为了窘迫,请求托尔斯泰将那五戈比还给她。

托尔斯
泰拒绝了:“这是我用劳动挣来的正当收入,我要把它留下来。

……这是件很平常的事,您不必感到不安。

再见吧,祝您一路
顺风,夫人。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

”他的行动让人们看到了他灵魂的崇高和人格的伟大。

这就是这三个巨人。

但却是命运待他们不公:为什么贝多芬没有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那样好的身世?为什么米开朗琪罗没有贝多芬
和托尔斯泰的自由?为什么托尔斯泰不像贝多芬和米开朗琪罗那样有
追随者?……他们有种种的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遇上
挫折时表现得勇敢坚毅,沉着地与困难抗争。

他们所表现出的坚韧
与勇敢感动了所有的人。

从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三个“大写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