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国文补充教材-世说新语选

高一国文补充教材-世说新语选

高一國文補充教材-世說新語選
有關六朝士人行為所呈現的風貌,劉大杰說:「他們都在追求各種理想,有的講清靜無為,有的講逍遙自適,有
的講養生長壽,有的講縱慾享樂,有的講田園隱逸,有的講樂天安命,他們的行為理論雖有不同,根本卻一致,都
具有求逸樂、反傳統、排聖哲、非禮法的思想基礎。

」而這種風尚即是所謂「魏晉風度」、「名士風流」。

◎題解
一、世說:是中國古代志人軼事小說的先河,也是記敘軼聞雋語筆記小說的先驅,更是後代記人記事小品文的典範,亦是寫
實文學的代表。

無論在文字表達、語言呈現、人物的勾畫都極富藝術價值,不少精練含蓄、雋永傳神的語言成了詩詞中常用的典故、辭彙,亦有不少事列成為後來戲曲和小說的題材,甚而仿其體例著作新書,亦所在多有。

二、世說新語簡介
◆名稱:世說新語原名世說,唐時稱世說新書。

◆體裁:筆記小說。

◆撰述背景:東漢後,喜品評人物,魏晉又尚清談,助談之書於是興起,世說乃箇中翹楚。

◆內容:所記多為東漢至東晉二百三十年間高士清談、人物評論和機智對應的故事。

共一千一百三十則軼聞瑣事。

◆體例:全書共三十六門,起自德行(上卷:孔門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終於仇隙,以類相從。

依其內容
可大致分為四大類。

(1)描寫魏晉名士的道德修養──如德行、方正、自新、賢媛等門。

(2)描寫魏晉士人的才能稟賦──如言語、政事、文學、捷悟、夙慧、術解、巧藝等門。

(3)描寫不同人物的情感特性──如雅量、豪爽、傷逝、任誕、簡傲、棲逸、輕詆、假譎、儉嗇、忿狷、讒險等門。

(4)描寫人物的日常生活及人際關係──如寵禮、排調、棲逸、企羨、規箴、容止、仇隙、紕漏、黜免、輕詆等門。

三、筆記小說:文言小說中的一種。

篇幅短小,缺乏完整結構和具體描繪,類似後來的「筆記」,故稱筆記小說。

四、清談:魏晉時士大夫專門研究討論玄理,內容以老莊思想為主,不涉現實實務,時人稱為「清談」。

◎世說新語的文學特色
一、善於塑造人物形象
世說中所載人物都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所載事跡也是根據相關史籍和舊聞纂輯、提煉而成,並非編撰者的杜撰。

世說就其總體上講不是虛構的,但其中又有虛構的成分,例如:周處除三害的故事雖早經前人證明為虛構,但向來膾
炙人口,影響世道人心極大。

編撰者雖未親見其事,卻仍能以傳神之筆作細緻生動的描寫,其中顯然有合理想像和創
造的成分,為其價值所在。

二、通過對比刻劃人物
漢、魏、兩晉盛行人物品鑑之風,而人物品鑑又往往通過比較來對照其特點和優劣。

例如: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

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


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

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

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德行第十三
則)
三、抓住個性化的言行以摹寫人物的神韻
摹寫人物,狀其形貌容易,寫其精神則難。

世說中往往通過一、二特異的言行,使人物在簡短的篇幅中瞬間神情
躍然,氣韻生動。

例如:著名的王羲之「坦腹東床」的故事。

王羲之與眾不同的舉動,恰顯示了他那種率性任真、自
然曠達的神情氣韻
郗太傅(按:即郗鑒)在京口(今江蘇省丹徒縣),遣門生與王丞相(按:即王導)書,求女。

丞相語郗信(按:
晉人稱使者為「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

」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咸自矜持。

唯有
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

」郗公云:「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

(雅量第十九則)
四、簡約玄澹的語言風格
魏、晉時期的玄學家們探求玄理,講究玄虛澹遠,不落言筌;世說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清談之書,其中有大量名
言雋語,記錄了魏、晉名士清談論辯的言辭吐屬,其敘述語言可歸結為以下幾個特點:
(一)簡潔洗練,富於概括力:敘事一般極少鋪墊或枝蔓,描寫人物,通常只用一句話敘述個性特點或有關背景,便馬上引入人物言行的刻劃。

(二)準確生動,富於表現力:世說用語不僅簡潔,且能掌握事物的特點和本質,往往抓住人物瞬間的動態,作細緻而鮮活的摹寫,極富表現力。

例如:
陳太丘(即陳寔)與友期行,期日中。

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

元方(按:即陳紀,陳寔之子)時年七歲,門外戲。

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按:扔下別人先走了)。

」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按:牽引,是大人對小孩表示撫愛的動作)之。

元方入門不顧。

(方正第一則)
這則軼事生動地記錄了陳紀與父親友人間的對話,通過客人由「問」而「怒」而「慚」而「引」的姿態和反應,細膩地將他的情緒變化披露無遺;而幼小的陳紀能無畏父執輩自以為是的指責,義正辭嚴地駁斥對方「無信」、「無禮」,最後甚至以「入門不顧」來表示其不屑,可見他雖年幼,卻已具有凜然不可輕慢的器度,實有乃父之風。

中國小說的演變發展
課後學習
一、本課相關成語
二、源出世說新語的成語
【學習單】學號姓名成績
請判斷下列各篇出自世說新語三十六門中那一門?
1.過江諸人,每至暇日,輒相要新亭,藉卉飲宴。

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舉目有江河之異!」皆相視流淚。

唯王丞相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
2.周處年少時,凶彊俠氣,為鄉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跡虎,並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

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餘其一。

而處既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里,處與之俱。

經三日三夜,鄉里皆謂已死,更相慶。

處竟殺蛟而出,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吳尋二陸。

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清河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自改勵,終為忠臣孝子。

3.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仿偟,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

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

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4.晉明帝年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

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

」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

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5.劉伶恆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

人見,譏之。

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褌衣,諸君何為入我褌中?」
6.鍾毓、鍾會少有令譽。

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

」於是敕見。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

」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戰栗栗,汗不得出。


7.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

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8.嵇康與呂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駕。

安後來,值康不在,喜出戶延之;不入,題門上作「鳳」字而去。

喜不覺,猶以為欣。

故作「鳳」字,凡鳥也。

9.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

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過門者,寧讀書如故,歆廢書出看。

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0.石崇與王愷爭豪,並窮綺麗,以飾輿服。

武帝,愷之甥也,每助愷;嘗以一珊瑚樹高二尺許賜愷,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愷以示崇。

崇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

愷既惋惜,又以為疾己之寶,聲色方厲。

崇曰:「不足恨,今還卿。

」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樹,有三尺四尺條榦絕俗、光采溢目者六七枚;如愷許比者甚眾。

愷惘然自失。

11.王安豐婦,常卿安豐。

安豐曰:「婦人卿婿,於禮為不敬,後勿復爾。

」婦曰:「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遂恆聽之。

12.王黃門兄弟三人俱詣謝公,子猷、子重多說俗事,子敬寒溫而已。

既出,坐客問謝公:「向三賢孰愈?」謝公曰:「小者最勝!」客曰:「何以知之?」謝公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推此知之。


答案:
參考選頊:世說新語三十六門類表
答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