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自信心的培养》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技能,更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对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进行综合的培养和训练,塑造具备良好的心理特质的健全人格。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教师工作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利的家庭教育因素,不同形态的家庭环境,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当今多元性社会文化会对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主导文化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击乃至抵制学校教育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会使一些学生产生心理上的问题,如:自卑、厌学、缺乏同情心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
这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必须剖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创设有利的外界环境,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治,促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向有益的方向转化。
学生基本情况:
单文卓,男,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
凡是教过他的老师都会无可奈何的摇摇头“这个同学软硬不吃,拿他没法子。
”这个貌不惊人的男孩,开学初即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上课时
常与同学讲小声话,作业是经常不做,在校期间与同学发生矛盾,不可忍让,教育处分毫不奏效,久而久之,老师们见了他绕道而行,都觉得他是无可救药。
心理问题与根源:
1、自尊自卑,矛盾交织
大部分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
但有的学生由于长期的失败经历,经常遭到不公正的待遇,所以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便产生自卑心理,可是他们又非常害怕别人对自己冷嘲热讽,就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
经过观察,通过询问其他的同学,我才知道他的学习基础不太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却不见效,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总觉得被人瞧不起,意志消沉。
每次发到考卷后,便坐立不安,下课后,故意磨磨蹭蹭晚回家,2、逆反心理,容易偏激,由于知识经验的扩展和加深,逐渐长大的学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
对教师的简单说教,喜欢从反面思考,喜欢索隐猎奇,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因而产生逆反心理。
而在小桐的生活经历中,不是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就是被老师批评、训斥,被同学挖苦、讽刺。
因此,他往往很敏感,抱有很大的戒心和敌意,不信任别人,一点惹不起,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也会引发一场轩然大波。
教师对他进行教育,他会不理不睬,一副你能奈我其何的模样。
其结果往往是成绩越来越差,
学习兴趣自然减弱。
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大多是不能科学地、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对周围的事物总是持无所谓的态度。
3、意志薄弱,不愿学习
绝大多数学生内心深处有求上进的愿望,也常常在为此付出努力。
但是许多学生往往不能持久,反复产生某方面的问题。
这部分学生的弱点在于自身的惰性,经不得外界的压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动脑筋,学习乘机退步,在学习中遭多次失败,就产生了厌学心理,认为功夫花了,没有用,不如不出力;犯了错误受到老师教育后,有时有悔改之意,想振作精神奋发向上,但是由于他们自制能力差,一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有可能知难而退,坚持不了几天时间便又故态复萌了,长期如此,就自己放弃自己,听之任之了。
矫治对策: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
为了去除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让他帮我送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有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他主动冲我笑,渐渐的开始和我交谈。
我给他讲考试的目的,考不好是很正常的,要端正学习态度,做好考前复习,不懂的地方及时问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
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考试时做深呼吸,放松紧张的情绪,或在心中对自己说“有什么可怕的,我都复习了。
”“我能行。
”等给自己加油。
经过调整,害怕考试的症状消失了。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在平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重视为学生树立自信心。
良好的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的悉心教育和热情鼓励不可忽视。
要特别注意正确对待他们,鼓励他们积极进取,遇到困难时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给予帮助和指导,把受挫学生的自信心及早地树立起来。
在与何同学的接触中,我发现他的确不守纪律,被别人当成差生,又无力去改变,只好任着性子发展。
为了恢复他的自信心,3、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就这样,经过我耐心、细致、全面的心理健康辅导,一个学期过去了,再也不是“问题”学生了。
拥有健康是成功的关键,是人生旅程的起点。
少年儿童正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型到定型,可塑性很大的年龄阶段,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排忧解难,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的氛围。
增强他们自身的心理防御能力,重视健康,关爱健康,为学生拥有一个健康和谐的未来社会而努力。
结论:
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
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
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
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人,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多关爱,让她们感到:“我能行。
”“我是最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