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学]《常见运动伤病预防与处理》课件
[医学]《常见运动伤病预防与处理》课件
第三节 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一、适量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适量运动:根据运动者的个人身体状况、场地、器材和气候条件, 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使运动负荷不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
1、心率在110次/分钟以下的运动负荷时,机体的血压、心电图等多 项指标没有明显变化,健身价值不大。
2、心率在160—170次/分钟之间时,虽无不良得异常反应,然而锻 炼后的健身价值不大。
二、健康的分类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 身体健康: 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 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具体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志为;身体、智力、情绪 调和:
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 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社会适应健康 1、与家庭与亲属的关系 2、工作与学习 3、和熟人、朋友之间的活动、交往的程度 4、社团活动 5、其他社会活动
(三)健康的标志与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的10条标志:
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⑤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抵抗力 ⑥体重适当,体态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⑧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⑨头发光洁,无头屑 ⑩肌肉、皮肤富弹性,走路轻松 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人类新的健康标准: 具体“五快”和“三良好” “五快”是指:①吃得快。②便得快。③睡得快。④说得快。⑤走 得快。 “三良好”是指:①良好的个性人格,②良好的处世能力,③良好 的人际关系。
学习常见运动伤病的预防与处理的主要意义: 1、学习运动性伤病的病因、诊断、病理、处理、治疗与预防,运动损伤的急救
方法与技术等。 2、学习疲劳的产生机制及其消除疲劳的方法。 3、学习各种营养素的功能,需要量和来源,健康的膳食指导,营养、健身运动
和慢性病与营养的关系。 4、学习预防伤病的保健按摩的基本手法与穴位按摩部位。 5、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实践中不断
个体健康和人群健康
个体健康是指个人的综合健康状况,个体健康是评价个人 生存质量的最基本指标。
人群健康是指不同地域或不同特征的人群的整体健康状况, 人群健康对制定健康政策、评定国家或地区的健康 状况和健康服务非常重要
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 既是健康状态、疾病状态和亚健康状态 三、影响健康的因素
1、社会经济环境 2、物质环境 3、健康的发育状态 4、个人的生活方式 5、个人的能力和支持 6、人类生物学和遗传 7、卫生服务
第二节 现代Βιβλιοθήκη 育的健康观 一、自然科学的体育健康观
(一)运动促进机体健康 (二)运动促进心理健康 (三)运动带来积极的生活方式 二、人文社会科学的体育健康观 体育要面向全人类发展的根本需要 促进人类健康是体育的终极目的
一是运动负荷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机体在精神、能量等方面过度消耗,使 其无法在正常时间内恢复体力。
二是指当身体的某些功能发生改变时,恢复手段无效,营养不良,情绪突变、 思想波动等。
四、运动缺乏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运动缺乏的概念
运动缺乏是慢性非传染疾病(指一组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病,如高血 压、冠心病、脑猝死、高血脂症、肥胖、糖尿病等)的一级危险因素。
[医学]《常见运动伤病预防与处理》课件
绪论
常见运动伤病的预防与处理:是学习运动性伤病的病因、诊断、病理、处理、治 疗与预防,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与技术等的一门应用性医学课程。
常见运动伤病的预防与处理学习的内容 1、现在健康观 2、运动伤病与营养 3、运动性疾病 5、运动损伤的处理和急救 6、按摩和医疗体育
感”更加强调了人的社会属性。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阿拉木图宣 言》中提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是全世界一项重要 的社会性指标”。1989年WHO又提出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 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的健康标准。 (二)健康概念的特点 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有如下几个特点: 它指向健康而不是指向疾病,其内涵扩大了。 它涉及人类生命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基本侧面,突破了医学的界限, 学研究的范围不能涵盖人类所有的健康问题,健康目标的实现需要人 类知识的融合。 健康不仅仅是个体健康,还包括群体健康。 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基本侧面形成了健康的三维立体概念,即三维健康 观。
二、适量运动对人体心理功能的影响 1、 通过提高本体运动感知觉,使人对自身更加了解 2、通过运动表象,提高认知和记忆能力 3、适量运动对思维的发展良好的促进作用。 4、适量运动对人的情绪有良好的影响 5、适量运动可使运动者产生特殊的体验 6、适量运动可促进心理建设
三、过度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过度运动包括两个含义:
的总结经验,为增强学生体质和增进全民族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第一章 健康与伤病概述
第一节 现代健康观 健康的概念 (一)健康的概念: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给健康下一个定义: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
上的完好状态。 1968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明确健康既是“身体精神良好,具有社会幸福
运动缺乏对人体生理功能的不良影响 1、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运动缺乏可导致氧运输能力低下,血管弹力减弱, 心脏收缩力不足,心功能降低。 2、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运动缺乏可使肺的呼吸功能降低。 3、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运动缺乏可使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减慢。 4、运动缺乏易导致肥胖:可使体内储存的脂肪过多,导致肥胖或体重超出正 常。 5、对运动系统的影响:可导致骨质疏松,关节灵活和稳定性减低,肌肉收缩 能力减退。 6、 对胃肠功能的影响:久坐不动者的胃肠蠕动慢,正常摄入的食物聚积于胃 肠。 7、运动缺乏可导致亚健康:可引起记忆减退、注意力难集中、精神不振、对 自己的健康担心等等亚健康症状。
3、运动时心率范围控制在120—150次/分钟。健身效果最佳.,锻炼时间达到20 -60分钟,每周至少运动3-5次,才能取得理想的运动锻炼效果。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报告,适量规律的体育锻炼至少有以下好处: 减少过早死亡 减少心脑血管病的死亡,全世界有1/3的死亡是由心脑血管病引起的 减少心脏病和直肠癌发病危险性50% 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病,世界有1/5的人口受该病的影响 帮助预防和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减少背下部疼痛发生的危险 促进心理健康,减少抑郁症、强迫症和孤独感的发生 控制体重 预防和控制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