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矿山生态植被恢复现状土地复垦是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其恢复后的土地,要因地制宜,应优先用于耕地,也可作为农、林、牧业用地,工副业用地,有的还可以作为房建、游览、娱乐用地。
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矿山生态恢复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有哪些?答:⑴复垦技术仅限于一些基本途径的研究,单一用途的复垦,没有根据整个矿区的条件,按照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进行多业、综合、协调并能控制水土流失的生态复垦研究,致使复垦区生态环境改善不明显,复垦环境效益较低。
⑵土地复垦途径研究多为生态复垦技术研究,生物复垦技术研究少,使农林复垦土地生产力低,经济效益较差。
⑶矿山废石或矸石、尾矿及废水、废气是矿山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污染源,对如何减少土地破坏,减少剥岩数量;尾矿的综合利用和复垦;尾矿水的净化、回收、循环和再利用技术等,没有从生态学理论高度,综合研究减少废石生产,抑制污染源,进行生态恢复和治理,是矿山重建生态系统的方法。
二、我国矿山生态恢复方面存在哪些问题?答:⑴矿山类别多、分布广、治理难度大;⑵权责不清,生态恢复业主不明;⑶理念技术方面的问题:1、缺少科学理念指导和专业规划,2、技术形式单一、不能科学进行技术组合,并且技术模式经济可行性差,3、不能科学进行植物品种选配,4、缺乏专业设计和施工队伍;⑷政策规范与环保意识问题:1、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政策、技术法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2、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⑸资金投入不足。
第二章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影响及植被恢复理论基础1 生态学(Ecology)的定义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内涵:环境对生物的决定和塑造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适应环境的生物对环境的改善作用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的,具有表现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破坏,有机体数目急剧减少,生物量下降,生产力衰退,结构与功能失调,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转化受阻等。
.2矿区生态系统具有的特性:①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系统,且该系统的产生、存在、发展和消亡都是按人的意愿进行的。
②是一个开放型系统,它与整个社会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息息相关。
③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改变:生产者数量减少,生物性生产下降,家养动物和野生飞禽走兽,主要的消费者是人。
④特殊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流与物流是开放式的,需要大量的辅助能源和辅助物质。
3、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哪几个部分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答:主要分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两部分。
二者相辅相成、密切相连。
环境污染导致生态破坏,而污染防治有利于生态保护,同时生态保护反过来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
.4、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答:1、对大气环境影响2、对地形地貌影响3、对动植物生境影响4、对景观破坏影响5、对水土流失6、水系水资源破坏7、土地占压与土壤污染8、对防洪安全影响9、地质灾害5、矿山开采的污染源有哪些?答:①、大气污染:柴油发电机产生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采石过程中产生的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以及道路扬尘等。
②、水体污染:各种废水包括矿坑水,选矿、冶炼废水及尾矿池水等。
③、固体废物:包括煤矸石、废石、尾矿及少量的生活垃圾。
④、噪声:爆破及机械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
6、土壤温度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主要表现在:①影响土壤中各种化学反应;②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到有机物的分解、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固氮作用等;③影响土壤养分离子的扩散、水分和空气的运动7砂土类土壤砂粒多,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通气透水,内部排水通畅,不易积聚还原性有毒物质。
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强烈,土壤中有机质分解速度快,易释放有效养分。
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养分含量低,保水保肥性差。
热容量较小,土壤温度易升降,变幅较大。
土粒间黏结性弱。
黏土类土壤的粒间孔隙很小,多为毛细管孔隙和无效孔隙,故通气不良,透水性差,内部排水不良。
黏土中一般矿质养分含量高。
有机质分解慢,易于积聚腐殖质。
黏土保水力强,热容量大,增温降温慢,温差小。
土粒间粘结力强。
壤土类土壤砂黏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消除了其缺点,是植物生长比较理想的质地。
有一定数量的大孔隙,又有相当多的毛管孔隙,通气透水性良好,又有一定的保水保肥性能。
含水量适宜,土温比较稳定。
黏性不大。
8、名词解释01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期内,生态系统内部的生产、消费和分解之间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即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叫做生态平衡02环境(environments):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内涵:环境的本质就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或影响这种资源的因素尺度效应:大环境与小环境03生态因子的分类:有无生命特征: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对生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密度制约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稳定因子,变动因子:0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05缀块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和性质上不同,但是又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部分。
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临两边环境不同的线形或带状结构。
基底是指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也最大的背景结构。
06、生态因子: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07、限制因子:限制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关键性生态因子。
08、生态幅: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为耐受性范围,及生态幅。
09、生态位: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子具有明显的变化梯度,这种变化梯度中能被某种生物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
10、三相分布:土壤中固、液、气三相物质的比例关系称为土壤的三相分布。
11、土壤结构: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粒相互粘结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这种团聚体就称为土壤结构。
12、有效水: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分。
其范围是从田间持水量到凋萎持水量之间的含水量。
13、土壤通气性:指土壤空气与大气空气之间不断进行气体交换的性能。
土壤通气性主要取决于空气孔隙的数量和大小。
14土壤热量的来源:太阳辐射能;生物热;地热9、填空1、矿山污染源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物、噪声。
2、自生原理包括自我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再生、自我繁殖和自我设计等一系列机制。
3、景观的结构单元为:缀块、廊道和基底。
4、恢复生态学的主要理论包括:自然演替理论、集合规则理论、自我设计理论。
5、矿山类型:①、按照矿产资源种类分:煤矿、铁矿、采石场、采沙场、金矿、稀有金属矿山;②、按照矿井开采方式:露天开采、地下开采、露天和地下综合开采;③、按照矿山生产状况:开采矿山、关停废弃矿山。
6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物质循环就是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和氧循环。
7 土壤质地是土壤中各粒级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比组合。
根据黏粒(<0.002mm)含量多少,分为砂土类、壤土类、(黏壤土类)和黏土类,其界限分别为15%、25%、45%、和65%。
8土壤结构的种类:核状结构;片状结构体;块状结构体;柱状结构体;团粒结构体;9土壤水分分为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10土壤水的有效性:指土壤水能否被植物吸收利用及其难易程度。
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称为无效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称为有效水。
有效水的下限:土壤萎蔫系数有效水的上限:田间持水量土壤有效水的范围是从田间持水量到土壤萎蔫系数之间的含水量第三章土地整理和土壤改良技术土地整理思路:因地制宜、近自然整理,“随坡就势、小平大不平”的方式一、土地整理和土壤改良的作用。
答:土地整理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渣体和坡面的稳定性,便于施工作业;同时通过微地形的整理,增加天然降水地表径流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植物成活率。
通过土壤改良,可以提供植物生长的适宜土壤条件,克服或者避免限制因子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主要作用表现在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土壤层;调整土壤物理结构,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提高土壤有机含量和土壤肥力;调整土壤PH值以利于植物生长;隔离重金属污染,避免对植物生长造成伤害。
)土壤改良的目标:改善土壤基质的物理结构;改善基质的养分状况;去除基质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土壤改良的方式:物理改良(表土保护利用技术;客土覆盖;施用有机改良技术);化学改良;生物改良(植物改良;微生物改良;土壤动物改良)二、常用的局部整地方法有哪些?答:常用的局部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带状、反坡梯田整地、水平阶、水平沟整地、鱼鳞坑整地、块状或穴状整地坑、回字形漏斗整地坑。
三、填空1、整地的方式有:局部整地和全面整地。
2、土地整治的实施程序是是:挖填方、土地平整工程(分为组平整工程、细平整工程)、覆土工程。
第四章供排水系统工程一,填空:1、供水系统包括水源、动力、管线部分组成,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还包括调蓄水池。
2、矿区完善的排水系统包括截水沟、汇水沟、急流槽、排水沟、沉沙消能设施等。
3、泄水建筑物的下游水流衔接于消能的形式:底流式衔接消能、面流式衔接消能、挑流式衔接消能。
4、水跃衔接状态有:临界水跃衔接、远离水跃衔接、淹没水跃衔接。
5、消力池的辅助消能工:趾墩、消能墩、尾槛。
二矿区蓄水工程的方式有哪几种?答:在现有汇水地形的基础上人工开挖形成蓄水坑,再结合土工材料进行防渗处理,形成有效地蓄水空间,这种方式一般蓄水量大、投资少;对露天开采形成的开采坑进行处理,蓄积疏干水、汇集地表径流;利用矿区的排水、汇水系统,在空间合适部位设置蓄水池蓄积矿坑疏干水、地表径流。
三,供水系统的设计原则:1尽量充分利用原有的供水系统;2一般采用临时性管道供水,减少水量损失,可不埋入地下。
3在保证供水系统年限的条件下和满足矿山植被恢复用水需求的条件下合理选用供水管材、管径,降低成本。
4对高差太大的矿区废弃地,设置多级调蓄水池和泵站,节约能源。
5管线要尽量做到短(线短)、直(顺直规整)。
6设置分支截门,实行分区供水。
7调蓄水池的砌筑材料就地取材,浆砌石、砖混结构,必要时采用有防渗措施蓄水坑。
四截排水设施设置原则1结合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情况2尽量将排水沟布置在低洼地带,充分利用天然沟道3有效顺接,形成系统4与蓄水利用工程有效结合,综合利用天然降水5合理分流矿区地表径流,逐级增大汇排水能力6沟道顺直,上下级互相垂直,顺利排导7建筑物与土方工程量最少,保证基础稳定8将外水引入排水干沟或排至承泄区9一般采用明排系统,下穿道路采用暗排10采用浆砌石、预制混凝土材料,水量不大时采用草皮排水沟、截水沟第五章;一,边坡的分类按照边坡的成因可分为天然边坡和人工边坡。
按照构成边坡坡体的岩土性质可分为粘性土类边坡、碎石类边坡、黄土类边坡和岩石类边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