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离技术》教学大纲

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离技术》教学大纲

药物分离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100154
课程英文译名:Separation Technology in Pharmaceutics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开课对象:制药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第7学期
学分:1.5学分总学时:28学时讲课:28学时
一、说明
【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利用待分离物系中有效活性成分与共存杂质之间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上的差异进行分离纯化的工程技术学科,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

药物的研究、开发与生产,最重要的前提是获得所需纯度的化合物。

药物特别是制剂中的药物的分析,也大多要求先进行分离纯化。

因此,分离纯化技术是药物的研究、开发、生产与分析中的关键技术。

本课程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药物研究、开发相关的分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药物分离纯化工艺过程中的基本原理、方法、流程,熟悉各种分离纯化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了解新型药物分离工程与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种药物分离知识,针对具体的药物分离目标设计选择合理的分离工艺和方法。

【教学安排】
本课程为考查课,在第7学期完成,总学时数为28学时。

二、学时分配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1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生物制药、化学制药和中药制药的概念、特点,了解其发展历史;掌握分离纯化技术在制药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掌握分离过程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一、制药工业
二、制药分离技术的作用、原理与分类
第二章萃取(8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浸取的过程及影响因素;了解浸取工艺及设备;熟悉浸取强化技术。

掌握液液萃取过程的基本原理;熟悉萃取过程的计算;了解液液萃取设备。

掌握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与特点;了解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应用。

熟悉反胶团的形成及特性;掌握反胶团萃取过程基本原理;了解反胶团萃取的应用。

熟悉双水相体系的形成机理;掌握双水相萃取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了解其应用和最新进展。

【教学内容】
一、固液萃取(浸取)
药材有效成分的浸取过程与影响因素;浸取工艺及设备;浸取强化技术二、液液萃取
液液萃取过程的基本原理;萃取过程的计算;液液萃取设备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应用;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局限性与发展性
四、反胶团萃取
反胶团的形成及特性;反胶团萃取蛋白质的过程;反胶团萃取的应用
五、双水相萃取
双水相体系;双水相萃取原理;双水相萃取的应用;双水相萃取技术的最新进展
第三章非均相分离(1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物料的性质;掌握过滤的基本概念和操作,了解过滤的基本理论;掌握离心分离与重力沉降分离的原理,了解相应设备;了解制药生产中药液的固相分离应用。

【教学内容】
一、物料的性质
固体颗粒性质;液体的特性;悬浮液的特性
二、过滤
过滤的基本概念;过滤的基本理论;过滤的基本操作;过滤设备
三、离心分离
离心分离原理;离心分离操作;离心分离设备
四、重力沉降分离
重力沉降原理;重力沉降设备
五、制药生产中药液的固液分离应用
第四章精馏技术(2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间歇精馏的概念、操作方式及特点;熟悉特殊间歇精馏过程。

掌握水蒸气蒸馏的原理;了解其计算和应用。

掌握分子蒸馏原理及其特点;熟悉握分子蒸馏的基本概念;了解分子蒸馏在制药领域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一、间歇精馏
间歇精馏操作方式;工艺流程;特殊间歇精馏过程
二、水蒸气蒸馏
水蒸气蒸馏的原理;水蒸气量的计算;水蒸气蒸馏的应用举例
三、分子蒸馏
分子蒸馏过程及其特点;分子蒸馏的流程;分子蒸馏的基本概念;分子蒸馏在制药领域的应用
第五章膜分离(3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膜分离过程的概念、分类及特点;熟悉分离膜的定义与分类;了解膜分离的应用;熟悉膜的污染与清洗。

掌握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的基本原理;熟悉超滤膜性能参数、浓差极化;理解影响超滤速度的因素。

【教学内容】
一、概述
膜分离过程的概念和分类;膜的定义与分类;膜分离的特点
二、超滤
超滤过程的基本特性;膜性能参数;浓差极化;影响膜分离的因素
三、微滤、纳滤和反渗透
四、膜的污染与清洗
五、膜分离的应用于进展
第六章吸附(2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吸附分离原理;熟悉吸附平衡理论;理解吸附操作与其计算;了解常用吸附剂及其性能、吸附分离设备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一、吸附分离原理
二、吸附操作与基本计算
三、吸附分离设备
四、吸附分离技术的应用
第七章离子交换(2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离子交换基本原理;熟悉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功能和特性及命名;了解
离子交换过程的设备、操作方式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一、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二、离子交换剂
三、操作方式
四、离子交换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第八章色谱分离过程(3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色谱分离过程基本原理和色谱的分类;熟悉保留值、分离度和柱效率等基本概念;理解典型制备色谱工艺及应用;了解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一、色谱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
二、色谱的分类
三、色谱分离过程基础理论
保留值、分离度和柱效率
四、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及其应用
五、典型制备色谱工艺及应用
模拟移动床色谱;扩展床吸附色谱;制备型超临界流体色谱;制备型加压液相色谱
第九章结晶过程(2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结晶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利用相图分析结晶过程;掌握结晶工艺过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控制;理解结晶操作的基本计算;掌握影响结晶产品质量的因素,并能找出提高晶体质量的途径;了解结晶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
一、概述
晶体结构与特性;晶体的粒度分布;结晶过程及其在制药中的重要性
二、结晶过程的相平衡与介稳区
溶解度;两组分物系的固液相图特征;溶液的过饱和与介稳区
三、结晶过程动力学
结晶成核动力学;结晶生长动力学
四、溶液结晶过程与设备
溶液结晶过程;典型的溶液结晶器;溶液结晶过程的操作与控制
五、其他结晶方法
第十章电泳技术(2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电泳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熟悉各种制药常用电泳技术的分离原理;了解电泳技术的应用。

【教学内容】
一、基本原理
二、电泳技术的分类
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因素;电泳分析常用方法及操作要点
三、电泳技术的应用
第十一章干燥和造粒(2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干燥过程基本原理;了解干燥过程动力学;掌握干燥造粒技术。

【教学内容】
一、干燥过程的基本原理
湿空气的基本性质;干燥平衡。

二、干燥过程动力学
湿物料的性质;干燥曲线及干燥速率。

三、干燥造粒技术
喷雾干燥造粒;其他干燥造粒方法;干燥器选型时应考虑的因素。

四、主要参考书
1、李淑芬,白鹏.制药分离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李淑芬,姜忠义.高等制药分离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张雪荣.药物分离与纯化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孙彦.生物分离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5、冯淑华,林强.药物分离纯化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