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专业建设规划一、制药工程专业现状1.专业概况及师资队伍北京化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成立于2001年初,同年9月开始招生,经过多年的发展,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已成为国内有影响的专业,2008年获得北京市特色专业称号。
本专业目前有专职教师13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
2.本科生培养(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制药工程方面专业知识和设计、研究能力的厚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能从事药物生产的工程与工艺、药厂新产品开发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
(2)基本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制药、化工原理、药物化学、药剂学、制药工艺设备等基本知识,接受化学化工实验和微生物、生物化学等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研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生物医药品、保健品的新药研发、工程设计、生产营销的基本能力。
(3)专业知识技能:学生应掌握生物制药、生物技术、现代中药制备、化学制药、药物制剂技术与工程的基本知识;在工艺设备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药物生产装置、工艺流程与设备设计方法;并具有对药品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或设计初步能力。
学生还要熟悉国家关于化工与制药生产、设计、研发、营销、环保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与前沿,具有较强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达标。
学生还应具有一定人文知识,较好人文素质。
(4)课程设置:依照以上要求目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实验,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微生物实验,生化分离工程,生物工艺学,化工基础实验,传质单元操作,流体流动与传热等;学科方向课有:制药工程,药理学,中药化学,生化制药学,工业制剂学,制药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生物技术制药,生化制药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专业英语,毕业环节等。
除此之外还有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
为保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紧密结合最新的科学发展的方向,上述课程的教材均为近几年出版的新教材。
实践教学中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以参观生化制药和以制剂为主的药厂,使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理解,对所学的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
实验教学方面目前已建成专业实验室,可满足药物制剂实验,工程菌发酵实验,药物分离实验,合成药物实验等的需要。
以上课程总学分约189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71学分、学科基础课52学分、学科方向及特色课12学分、其他46学分。
(5)教学工作实施:为保证上述计划的实施,我们已制定了相关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并已得到专家认可。
为加强教学管理,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如在新课程开课之前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并进行试讲。
定期抽查教学情况,与学生座谈、了解教学动态,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组织教师相互听课,互相交流。
严把考试关,试题的制作程序为:教师出题后由教学主任组织对试题的水平进行评估,选修课的考试一般选派两名以上的教师监考,必修课由学校安排,试卷的评分要客观,严格,不送人情分,不提分。
在毕业环节,充分发挥我们在科研上的优势,真题真做。
从选题开始,注重与科研项目结合。
规定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时间不低于2小时/(周·每个学生),论文的写作严格按照学校的格式要求,实行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教学院长三级负责制度,取得良好的效果。
3.学科基础制药工程专业是化工大学发展较快的专业之一,主要体现在科研能力方面:如近两年来已申请863项目3项,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年均科研到款超过500万元。
学科在中药现代化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分别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一等和二等奖的好成绩,树立了制药工程专业在国内的地位。
为达到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的专业课外读物的购置是重要的一环,它可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目前学校图书馆有关制药工程的图书很少,专业期刊只有有限的几种,这方面有待改进。
以上是目前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学状态。
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应该看到制药工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表现出其勃勃生机,医药行业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出现,社会医药消费将进入加速增长阶段,医药产业具有标准的消费升级特征。
制药工程专业是适应现代医药行业的需求而产生的一个新的交叉学科,制药工程人才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社会急需人才。
它是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对药品保健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制药人才短缺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出现。
这为制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国外的制药工程专业教学也是随着医药工业的发展而出现和发展的。
目前美国、欧洲、日本、印度等国家的许多学校都设立了制药工程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1995年,受美国科学基金的资助,第一个全美范围内的制药工程研究生教育计划在制药业最集中的州-新泽西州立大学Rutgers分校(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Rutgers)诞生了,标志着制药工程教育的开端。
随后密西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等高校也相继设立制药工程研究生教育计划,1998年加州大学Fullerton分校(The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Fullerton)设立本科教育计划。
另外也有一些大学已将制药工程作为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如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化学工程系,阿拉巴马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等等。
随后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开设了该学科,制定了相应的教育计划,并开展了正规但是制药工程学科的研究生教育。
目前国内大约有一百四十多所高校开设了制药工程专业,除少数几个学科成立较早基础雄厚的学校如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处于领先地位外,其他学校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是每个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师需要考虑和认真面对的问题。
目前学校处于一个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作为学科的发展要与学校的大环境相适应,这个大环境就是学校由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
作为学校办学主体的本科教育如何与这种转变相配合是我们遇到的另一个挑战,因此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研究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本科教学规律是我们必需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三、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抓住制药工程专业教育大发展的机遇,走改革和创新之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研究型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建设的新模式。
通过着力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建本科教学国家级示范专业是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四、长期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到2020年专业发展的总的目标是:将制药工程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专业,新增制药工程分支专业一至二个,招生人数扩至5个班。
建设精品课程一至二门。
利用科研优势,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复合人才,建立本-硕、硕-博或本-博连读体系,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探索加强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模式与方法,将工程实验班的实践经验进行推广,实践本专业工程教育,培养一批有工程设计和解决工程问题见长的优秀人才。
建立国内一流、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师资队伍,引进培养教育部一层次人才1-2名。
教学管理规范化、现代化。
研究生(硕士、博士)与本科生之比大于1∶2。
在论文、经费、成果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五、发展目标总的目标是:将制药工程建设成为国家级示范专业,为建设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专业奠定基础,按照学科会议的部署,以生物制药和中药现代化为重点发展方向,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制药工程学科,培养一支既懂药学知识又具有扎实工程技术知识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培养双语教学人才;办学规模稳定在4个班,重点抓好学生创新、工程能力的培养,使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能力的人才脱颖而出。
六、采取的措施与对策1.专业建设发展制药工程专业以我校化学工程、材料科学、应用化学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以生物制药和中药现代化为主要专业方向。
培养能力,体现特色。
制药工程与其他药学专业的不同之处就是工程特色,因此培养具有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工程师是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从大学四年级开始选拔部分优秀生进行重点培养,实行本硕博连读;从大学三年级开始选拔部分具有良好工程基础的优秀生学习和训练工程实践能力,实行本硕连读。
2.师资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实现专业发展规划的关键所在。
专业涵盖生物制药,中药,中药现代化,化学工程,药剂学,药物化学等,学科专业优势互补。
教授,副教授,讲师按照一定的梯队形成教学小组,力争做到副教授以上的老师全部给学生上课,为培养校级教学名师打好基础,培养教学名师1至2名。
同时采取引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培养双语教学人才。
3.课程体系建设在目前的课程基础上完善、整合教学课程的设置,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及建设规划如下:借鉴兄弟院校如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的成果,修改教学体系,以不断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
配合工程实验班和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更能反应出工科学校的特点。
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及时修改培养计划。
同时增加任选修课的种类并向全校开放。
三年级下学期、四年级上学期在学习必修课的基础上进行分流:即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方向。
减少指选课的数目,增加任选课的数目,任选课的数量由现在的3门增加到8-10门。
制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上争取市级立项,争取校级以上成果。
探索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抓好教改,建设样板课程1~2门,教学效果优良率达100%,增加双语课的门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三年级开始积极引进讨论课的课程体系,探索规律,并推广。
4.教材建设鼓励各任课教师主编或参编适合工科特点的教材。
对获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的《工业制剂学》进行修订,力争精品教材。
编写教材《制药工程与设备》,完善实验教材,充实实验内容。
5.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达同类学校领先水平,完善管理。
实验室建设的思路基本要求:让学生掌握生物制药、合成制药、中药制剂、药物制剂技术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药物生产装置、工艺流程。
总的原则:高标准,高起点,特色鲜明,紧密结合当前药物研究开发的方向。
根据学生对目前实验课程的意见,更新实验内容。
实习基地拟与北京及其附近的药厂如石家庄制药集团、华北制药集团、山东益康制药等联系,建立长期的友好的合作关系,聘请其科研人员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习。
6.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1)工程人才的培养工程人才的培养是工科院校特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