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激素概述及替代治疗策略
不良反应
乳腺胀痛、腹胀、恶心、呕吐、头痛、体
重增加、子宫出血等,常与剂量有关。 用药风险与患者的年龄、用药时机、基础 健康状况、雌激素的制剂、剂量、给药途 径、遗传背景等有关
用药注意事项
特纳(Turner)综合征患者应在骨龄13岁后开始 雌激素替代治疗,以免引起骨骺早闭
绝经后妇女选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前,应权衡个体 利弊并知情同意后再开始应用(在绝经后5年内) 每年进行一次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并对雌激素治疗 的利弊进行再权衡后,决定是否继续使用 应用长效雌激素制剂(尼尔雌醇)时,应每3个月 使用孕激素10~12天
替代治疗的安全性问题
目前所用的睾酮制剂 无明显的肝毒性
心血管事件:60%的研究结论是有益,37%无关,3%是危险 因素,总评价:睾酮水平降低是危险因素
前列腺:和治疗前比较,前列腺增大,但仍在正常大小范 围,不影响排尿,没有诱发前列腺癌的证据 起始治疗可能发生乳腺增生 阴茎异常勃起、唑疮、睡眠呼吸暂停(剂量依赖的) 血脂谱没有恶化,有Tch和LDL降低的报告 末梢血红细胞计数和血色素轻度增高
J Clin Endocr Metab 1999, 84: 3666.
雄激素替代治疗适应症
原发性睾丸功能减退症 ① 先天性曲细精管发育不全 (Klinefelter)综合征 ② 特纳(Turner)综合征 ③ 46,XY型单纯性性腺发育不全 ④ 先天性无睾症 ⑤ 唯塞托利细胞综合征(Sertoli-cell-only syndrome) 继发性睾丸功能减退 ① 柯曼(Kallmann)综合征 ② 垂体瘤 ③ 下丘脑区肿瘤
绝经后5年内:浓度为早卵泡期水平(40~60 pg/ml)
65岁以上的绝经后妇女使用时应选择更低的剂量
雌激素替代治疗常用制剂
口服天然制剂:微粉化雌二醇(诺坤复)、
戊酸雌二醇(补佳乐、协坤)和普瑞马林 (Premarin,倍美力)
口服人工合成制剂:尼尔雌醇、己烯雌酚 和炔雌醇 注射制剂:苯甲酸雌二醇(肌内)和普瑞 马林(静脉)
性激素及替代治疗策略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 杨国庆
性激素合成途径
胆固醇
孕烯醇酮
孕 酮
17-OH孕烯醇酮
17-OH孕酮
DHEA
雄烯二酮
雌酮
雄烯二酮
睾 酮 双氢睾酮
雌二醇
性激素替代治疗
雄激素替代治疗
来源 生理和药理作用 种类 替代治疗的目的
雌激素替代治疗
来源
生理和药理作用 种类 替代治疗的目的 替代治疗的原则
使用方法
用药途径: 一般情况下,口服给药 合并肝胆疾病和代谢异常的患者应选用经皮给药 以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为主的患者应选用经阴道给药 用药方案: 有完整子宫的妇女,必须加用适当剂量和疗程的孕激素
青春期和育龄期妇女的雌、孕激素的配伍可选用周期序贯 方案
根据对月经来潮的要求,绝经后妇女可选用周期或连续序 氟氢甲基睾酮,但17 α 烷化基团同样会引起严重肝毒性,已禁用。 十一酸睾酮(口服剂)
餐后服促进吸收;由肠淋巴系统吸收
口服后达峰时间1-8 h(个体差异),平均4h; 峰浓度17-96nmol/L;约10h恢复服药前水平。 剂量:120-240mg/d,维持量40-120mg/d,分次 餐后服。
睾酮酯混合制剂:丙睾+庚酸T
(1)加入丙睾使注射第1天血药浓度提高 (2)庚睾维持注射后未期的血药浓度
外 用 制 剂
阴囊睾酮贴剂(Testoderm)
规格:10mg(40cm2)或15mg(60cm2) 释放量:4mg/d或6mg/d, 达峰时间:2-4h 用法:早晨剃毛后贴在阴囊皮肤上,1/d
替代治疗的原则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替代治疗的安全性
替代治疗的安全性
雄 激 素
来源 睾丸 肾上腺皮质 主要雄激素
睾酮(睾丸) 雄烯二酮 DHT DHEA、DHEAS
游离睾酮
2%
30%白蛋白结合睾酮
Free T SHBG Albumin
68%性激素结合蛋 白
睾丸雄激素合成途径
T 可以在外周转 化成雄烯二酮 T和雄烯二酮在 芳香化酶的作用 下在外周转化为 雌二醇和雌酮
3毫克/天
6毫克/天
雄烯二酮是男性 雌激素的主要来 源
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对生殖系统的作用
促进胎儿性分化 诱导中枢神经系统-下 丘脑的性分化 对生精过程的作用: 促进精子生成 加强支 持细胞对FSH反应 男性第二性征的发育 男性性功能和性行为
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对代谢的作用 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分解 轻度水、钠潴留作用 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
“睾酮替代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地 使血浆睾酮水平恢复至生理浓度
(WHO,1990)”
雄激素替代治疗的目的是诱发、促
进和维持男性第二性征和性功能
睾酮替代治疗
Butenandt A.(1931): 首先从尿中分离出 睾酮 Dauid K, et al(1935):首次从牛睾丸分 离出睾酮结晶 Butenandt A & Hanish G(1935): 化 学 合 成睾酮 Hamilton JB(1937):应用睾酮治疗性器官 发育不良
安全性问题
慎用的情况: 子宫肌瘤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严重高血压、糖尿病、高TG 血栓栓塞性疾病及血栓形成倾向者 母系乳腺癌家族史,乳腺增生 胆囊疾病 垂体泌乳素瘤
禁忌症
雌激素依赖性肿瘤(乳腺癌、子宫内膜癌) 原因不明的阴道流血 近6个月内有血栓栓塞性疾病史 严重肝肾疾病 冠心病 结缔组织病(如红斑狼疮)
皮下睾酮植入丸 规格:①100mg ② 200mg 于下腹部两侧或臀部局麻小切口,皮下隧道5-10cm,充填器植入 600-1200mg,维持4-6月。吸收率:1.3mg/d/100mg 优点:有效时间长而稳定
缺点:创伤性
睾酮微囊 睾酮微囊315mg溶于2.5ml葡萄聚糖中,注射器包装 深部肌肉注射,每天释放睾酮3mg
雌激素替代治疗的指征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任一异常所引起的低 雌激素性卵巢功能不全
特纳综合征
46,XX性腺发育不良 两性畸形(社会性别为女性) -睾丸女性化综合症 -真两性畸形 CAH(17α羟化酶缺乏) IHH或Kallmann综合征 空蝶鞍 席汉综合征 下丘脑和/或垂体占位、炎 症 、手术 卵巢早衰 更年期综合征
雌激素的剂量
结合型雌激素 0.3mg-2.5mg/d 雌二醇 0.5mg -2mg /d 雌酮 0.3mg-2.5mg/d 环戊丙酸雌二醇 1mg-5mg /月 戊酸雌二醇 10mg-40mg /月 肌注 经皮雌激素制剂 1-2周给药一次 雌二醇 适用于糖尿病和高TG的患者
替代治疗的安全性问题
禁忌症: 已知的前列腺癌患者 良性前列腺增生伴排尿困难的患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 红细胞增多症患者
雌激素
来源
卵巢 肾上腺 在脂肪、肝脏等外周组织的转换 妊娠时的胎盘
育龄妇女:雌二醇和雌酮 绝经后妇女:雌酮
E2约40%与SHBG结合,58%与Alb
非阴囊睾酮贴剂(Androderm)
规格:6.1mg(18.5cm2)或12.2mg(37cm2)
2.5mg/d或 5mg/d, 用法:睡前贴于躯干或四肢皮肤
释放量:
睾酮者喱(AndroGel) 组成:水酒精性者喱,含T1%(10mg/g) 用法:涂布于皮肤(1处或多处)每天1次。
长效注射制剂
雌激素替代治疗的目的
促进女性性征发育,诱导人工月经
缓解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症状
保持骨量,预防绝经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 性骨折
雌激素替代治疗原则
确认患者有雌激素缺乏的证据后
优先选用天然雌激素制剂 替代目标: 青春期及育龄期:血清雌二醇的目标浓度达到中、晚 卵泡期水平(150~300 pg/ml或410~820 pmol/L)
睾酮酯类(肌注制剂)
非脂化睾酮t1/2只有10min,需10-20min注射1次
酯化睾酮t1/2延长,延长的程度与脂酸侧链的类型有关。
常用的睾酮酯类有十一酸、庚酸和环戊丙酸 睾酮酯类的最大缺点是血睾酮超生理浓度(4080nmol/L),而在第2次注射前又过低。 推荐治疗方案:100-200mg,每2周注射一次。
结合,游离部分仅占1%~3%。 卵巢雌激素合成途径
雌激素的生理功能
---对生殖器官的作用
排卵:调节卵母细胞的成熟,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 诱导排卵前LH峰的出现,促进排卵 输卵管:促进上皮细胞增生及平滑肌的发育及收缩
子宫:促进子宫发育,子宫内膜增生,增强子宫肌的
兴奋性,提高子宫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阴道:使粘膜上皮细胞增生,维持局部内环境的稳定
外阴:促使大、小阴唇色素沉着及脂肪沉积
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使乳腺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 大量雌激素可抑制乳汁分泌 促进第二性征的发育 (体型、脂肪和毛发分布、音调、骨盆) 对下丘脑有正负双重反馈调节作用 代谢:促进水钠潴留,HDL合成,蛋白合成 骨骼:促进儿童的长骨生长,加速骨骺闭合 保持骨量 心血管改善血脂、抑制动脉硬化. 扩张血管
雌激素替代治疗常用制剂
经皮制剂:均为雌二醇制剂
雌激素凝胶(Estrogel,爱斯妥凝胶) 雌激素皮帖剂(松奇Fem7,欧适可Oscl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