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寓言二则》

《古代寓言二则》


他的剑
从船中掉 到水里,
遽契其舟,
遽:立即,匆
忙 契:雕刻 其:那,那个
急忙在
船边上刻 下记号,
曰:“是吾剑之所从 坠。” 是:指示代词, 说:“这 这儿 儿是我的 所从坠:剑坠 剑掉下去 落之处 的地方。”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止:停止 所契者:指船
船停了,
上刻记号之处
正音断句
郑人/有/欲买履(lǚ )者,先 /自度(duó )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 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 取之。及反,市罢, 遂(suì)/不 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 ng)/信度,无/自信 也。”
郑人有欲买履者,
不亦惑乎!
了吗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 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 想问题、办事情,都应 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 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刻舟求剑》的寓意
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
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 观念和方法,就不会 获得预期的结果。
试一试 解释红体字
楚人有涉江者 而置之其坐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 先自度其足 是吾剑之所从坠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韩非子》中的其他寓言
滥竽充数 自相矛盾
买椟还珠
智子疑邻
守株待兔
反馈练习
1、解释画线词:
(1)度A、先自度其足
B、吾忘持度 。 (2)而置之其坐。 (3)至之市,而忘操之。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翻译下列句子: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画线词:
(1)度A、先自度其足 B、吾忘持度 。 量长短 尺码
小结:
以上为第二层。
以议论的方式结束全文,
发人深省。
再读课文,读通文意
刻舟求剑
渡过江河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雕刻 那 到
立刻,匆忙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这儿
所从坠。”
再读课文,读通文意
地方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
他 雕刻
剑 这样
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

可是

迷惑 糊涂
欲:想,要 履:鞋 者:……的
有个郑

国人,想 去买鞋子,
先自度其足,
度:量长短 其:自己的
事先量
好了自己 的脚,
而置之其坐。
而:连词,表顺
接。 把量好的 置:放 尺寸放在自 之:代指量好的 己的座位上。 尺寸 其:自己的 坐:同“座”, 座位
至之市,而忘操之。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shè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jù qì 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huò 剑若此,不亦惑乎!
①② ③④
楚人有涉江者,
者:……的人
有个楚
国人渡江,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其:他的,指
楚人的 坠:掉 于:到
郑人买 履
《韩非子》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 人物。《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 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全书55 篇,约10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著。全 书属于论辩文的占决大部分,文风犀利, 有很强的说服力。他非常喜欢用小故事讲 大道理,书中有许多生动的 寓言故事,如 郑人买履、滥竽充数、买椟还珠、自相矛 盾、守株待兔等十分受人喜爱,有些已成 为成语。
以:用
语后置)
曰:“宁信度,无自信 也。”
宁:宁可 无:不
他回答说:
“我宁可相 无自信 信尺码,也 (倒装句, 不相信自己 宾语前置) 的脚。”
小结:
以上为第二层。
通过对话,深刻揭示郑
人固执、迂腐的心理, 增强了寓言的讽刺意味。
《郑人买履》的寓意
说明要尊重客
观现实,不要墨 守成规。
郑县人卜子,一次, 让妻子为他做条新套裤。 妻子问:“这条套裤做成 什么样式的呢?”卜子随 口回答说:“就照我那条 旧的做吧。”
于是,妻子做好新套裤后, 又按旧裤的样子,把它弄 得又脏又破,看看差不多 了,这才交给 丈夫。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这是一部古 书的名称,是 秦国的宰相吕 不韦的宾客们 合编。
之:到……去 而:连词,表
到了前往集
转折 操:拿,携带 之:代指量好 的尺寸
市的时候, 却忘了带上 它。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乃:就 曰:说 持:拿着 已经拿到鞋子,
(才发现忘了 带尺寸)就对 卖鞋子的人说: “我忘了带尺 寸了。”
反归取之。
反:同“返”,
返回 之:代指尺寸
拓展延伸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事例吗? 请联系实际加以说明。
比一比 赛一赛 同座之间合作,文白对照 互背,看谁先完成原文的背诵!
加油!!
创作展示
根据寓言的特点,课后创 作一则寓言小故事,反映生活 中的某个道理。
要人卜子,使其妻 为裤,其妻问曰:“今 何 如?”夫曰 :“象吾故。” 妻子因毁新令如故。
(2)而置之其坐。
同“座”,座位
(3)至之市,而忘操之。 到……去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同“返”,返回/结束 (集市交易结束)/终于 2、翻译下列句子:
何不试之以足 (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 呢?)
宁信度,无自信也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 自己的脚。)
合作探究 1、请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 节。 2、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 里?你能悟出这则寓言告诉人们 一个什么道理?
就返回
家拿尺寸。
及反,市罢,
反:同
等到他
“返”,返 回 罢:结束
又返回集 市时,集 市已经散 了。
遂不得履。
遂:终于
终于没
有买到鞋。
小结:
以上为第一层。
叙述郑人买履的过程和
结果。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之:代指鞋 有人问:
“为什么不 用你的脚试 试之以足 一试鞋的大 (倒装句,状 小呢?”
解释红体字
至之市,而忘操之。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是吾剑之所从坠 何不试之以足
翻译下列句子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是吾剑之所从坠 宁信度,无自信也 何不试之以足
总结
二则寓言讽刺的都是那
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 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 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 的蠢人
从他刻记 号的地方 下水找剑。
小结:
以上为第一层。
叙述楚人丢失剑和找剑
的过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矣:了
船已经前进
而:连词,表
转折
了,但是剑 (落在江底) 不会随船前 进。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若:像 此:这样 不亦……乎:
像这样找剑,
不也……吗 (表示委婉的反 问语气)
不是很糊涂 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