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班科学活动 小小气象员

大班科学活动 小小气象员

中班科学活动《小小气象员》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中班幼儿的年龄大多在4~5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注意力集中了,对周围的生活更熟悉了,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见到了新奇的东西,总爱伸手去拿、去摸,还会放在嘴里咬咬、尝尝,或者放在耳边听听、凑到鼻子前闻闻,他们会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新鲜事物。

还常常喜欢寻根刨底,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还要探究“为什么”。

天气也是他们也是常关注的现象之一,他们常常会讨论有关天气的话题,但往往说的不是那么准确或具体,《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又要高于幼儿的生活”,因此在这样的教育契机下开展这样的活动是非常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和成长的。

二、说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我从认知、情感、能力三方面制订了以下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各种气象标志,了解每种标志对应的信息内容。

(重点)
2、情感目标:关心气象情况,知道气象情况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3、能力目标:尝试制作晴雨表,并能根据记录表阐述气象情况。

(难点)
三、说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活动目标,本次活动我将做以下准备:
1、物质准备:各种气象标识卡、水笔、油画棒、ppt动画、小熊郊游贴纸、胶棒等。

2、经验准备:幼儿事先对气象知识有所了解、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下周气象信息并记录。

四、说教学法:
幼儿园教育活动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参与活动的教育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就必须采用合适的教学法,本次活动中,我采用的教学法主要有:
1、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ppt动画等,让幼儿对气象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讨论奠定基础。

2、讨论法:让幼儿讨论给定的话题,畅所欲言,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吸取别人的经验。

3、操作法:在幼儿对气象知识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制作晴雨表,让幼儿感受到气象情况和自己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这个方法主要用在解决难点上,也就是目标三。

五、说流程:
活动过程是活动的重点内容,我本着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以有利于幼儿的学习为原则,完成重点,解决难点,将活动分成三部分进行:
1、第一部分: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播放ppt动画,以“小熊去赶集”的话题引入活动。

“小熊今天起了个大早去赶集,可是结果啥没买到,还把自己淋成了落汤鸡,这是为什么呢?你能帮帮他吗?”开放性的问题、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幼儿的大胆讲述,期间我会以肢体语言或小红花对幼儿的回答予以回应,以培养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的语言能力,通过幼儿的回答也很自然的将幼儿带入活动。

2、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是活动的重点部分,这里我将分两个环节来阐述。

①第一环节:认识各种气象标识,说说其对应的气象含义。

Ppt逐步播放画面,让幼儿仔细观察各种标识,通过启发性的提问“这个标识上有什么图案,想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幼儿根据问题有针对性的思考并回答,最后我在幼儿的回答的基础上加以小结,考虑到幼儿接受程度我会尽可能的用儿童化的语言阐述。

每个气象标识都有它对应的相对固定的含义,每位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想法,小结是为了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共识,这有利于幼儿经验的获得。

②第二环节:根据事先收集的天气信息,完成一周活动安排表。

“小熊下周去郊游,你根据天气情况来帮他安排一下吧”先让幼儿和同伴讨论事先收集到的气象信息,迁移自身经验,谈谈自己打算怎样帮小熊安排下周郊游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有了自己的想法,就会对活动充满信心,操作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然后出示一周活动安排表,请幼儿观察,并向幼儿讲述操作规则。

考虑到幼儿个体差异,我准备了水笔和小熊郊游贴纸供幼儿选择,幼儿可以根据事先收集的信息选择用贴纸的形式完成安排表,也可以选择用自己写写画画
的方式完成,鼓励幼儿尝试挑战自己。

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一系列的方法的运用,帮助幼儿认识了气象标识,了解了气象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完成了本次活动的重点。

3、第三部分:展示幼儿制作的安排表,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安排表讲述自己安排的理由。

这一部分是活动的难点,这里我将通过小组交流、集体交流、个边交流的方式来完成。

幼儿在和同伴的交流中往往没有压力,小组交流时也能积极探讨,但独自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仍有胆怯的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