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日语系就业情况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日语系就业情况的社会调查报告

第十届“挑战杯”文学艺术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比赛参赛论文论文题目:关于聊城大学日语系大学毕业生的毕业去向的调查报告作者:李丹贾晓阳专业:日语系学号: 2008200479 2008200484目录标题 (1)(正文)前言 (1)主体 (2)结尾 (16)(附件)附件一:关于日语专业就业状况的调查表 (18)附件二:关于日语专业就业状况的统计表 (21)关于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研究——基于聊城大学日语语言专业的问卷调查李丹贾晓阳(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聊城)[摘要]:根据对2008级日语语言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我们从性别、户籍、是否是独生子女三个维度,结合择业类型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性别、户籍,是否是独生子女在择业倾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就业方式的选择上多数人选择考公务员,而在工作地的选择上有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沿海城市,而对国家急需的偏远地区选择非常少。

鉴于此,本文认为应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加强大学生就业、择业引导工作。

[关键字]: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就业前景一、导言:1999年,全国高校正式开始扩招。

象牙塔向越来越多的人们开放,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父辈们享受不到的高等教育。

兴奋之余,迷茫随之而生。

受教育的人多了,机会仿佛并没有增加,每年的双选会似乎成了这一批人压在心头的大石头。

为了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择业倾向状况,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为引导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提出指导意见,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于2010年11月,在本校日语专业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法:1、数据收集。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作者对本校2008级日语专业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

该调查样本设计考虑到性别比例问题,具体抽样过程分为两个步:1)按总体中男生6人、女生25人,近似1 :4的比例确定为分层抽样;2)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男生和女生中分别抽取男生10人,女生40人作为最终样本。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有效回收50份,有效率和回收率均为100%。

2、数据统计和处理。

本文主要运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

考虑到本次调查样本量小、数据多为分类型数据且样本内部结构性特征明显,我们主要用百分比(percentage)1作为数据分析形式。

三、结果分析:本文主要从性别、户籍以及是否是独生子女三个维度,对被调查者的择业倾向及一系列具体问题差别进行分析。

本次调查把择业类型主要分为就业、考研(或保研、留学)、考公务员、参军和不确定(包括没有具体就业意向和同时有以上多个意向)。

1、数据初步分析。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男生中户籍在城市的占25%、在农村的占75%,独生子女占23%、非独生子女占67%;女生中户籍在城市的占28.6%、农村的71.4%,独生子女占14.3%,非独生子女占85.7%。

(具体参见下面表格)男女城市25% 28.60%户籍农村75% 71.40%1百分比:主要用于做分类型数据整理,通常用来反映样本(或总体)的构成或结构。

独生子女是23% 14.30% 否 67% 85.70% 就业16.70% 35.70% 考研16.70% 7.20% 考公务员33.30% 35.70% 不确定 33.30% 21.40% 各指标百分比图0%20%40%60%80%100%120%140%160%180%城市农村是否户籍独生子女就业考研考公务员不确定女男2、不同性别大学生就业倾向分析。

根据以上统计数据显示,从性别维度上看,男女大学生的择业倾向和价值观上有较大差别。

首先,多数同学毕业后预期首要意向是选择考公务员。

在选择考公务员的比例上男生和女生趋向相差不大(男生占33.3%,女生35.7%),当在问卷的考公务员系列问题的中被问及原因时,多数同学选择考公务员主要是考虑到其职位待遇好。

其次,男生择业选择相对均衡,选择就业和考研的同学都是16.7%,对择业类型选择不确定的占33.3%,相对来说,女生则呈现两个极端,选择就业和考公务员的都占35.7%,而选择考研的仅仅占7.2%,对毕业后预期首要意向不确定的占21.4%。

再次,在后面具体问题的回答情况中可以看出男生明显感觉就压压力比女生大,而且在平时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上男生更显积极。

3、不同户籍的大学生就业倾向分析户籍的不同代表了家乡不同,成长地域和环境的差异,从以下图表中可以看出,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的就业、择业倾向和价值观上存在显著差异。

主要表现如下:(1)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各种择业倾向相对均衡:考研和考公务员都占28.6%,不确定的占28.6%,(其中多是因为两手准备,不能确定唯一意向),选择直接就业的仅占14.2%,而且就业地区多选择东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和大城市。

(2)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倾向于直接就业或考公务员,都占38.5%,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承担着更大的家庭责任,而且农村大学生多不是独生子女,巨大的家庭经济压力让他们放弃继续深造的念头,倾向于今早挣钱以减轻家庭负担。

而且他们可以接受区西部、中部地区就业,或选择报考西部艰苦边远地区的公务员职位。

相对来说选择考研的同学仅占7.7%,不确定的占15.3%。

户籍、是否独生子女数据分析图0%20%40%60%80%100%男女就业考研考公务员不确定户籍 城市户籍 农村独生子女 是独生子女 否4、独生子女和大学生择业倾向关系分析。

从上面的雷达图中分析得出:大学生是否是独生子女对就业、择业倾向有一定影响,两者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尤其明显的体现在择业类型和就业职位、地区上。

主要表现在:独生子女更倾向于选择东部沿海特大城市、大城市就业,就业职位选择上工资标准要求高,以问卷中“您能接受的第一份工作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多少?”为例,独生子女多数选择C 项2000元~2500元,选择考公务员的独生子女中,报考职位首要选择多是国家党群机关或中央及其直属机关;相比,非独生子女多来自农村家庭,更能接受西部、中部地区就业,较低的工资水平。

报考公务员考试职位选择上倾向于西部艰苦边远地区,或先基层服务再定向招录,如大学生村官等。

四、当前日资企业的现状人才加入WTO 之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小语种人才就业前景普遍看好。

从小语种专业来看,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在国际上影响较大,毕业学生一般都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近年来,中日、中韩关系快速发展,从经贸为主扩展到文化产业、科学技术、教育、艺术和体育等各个领域,因此日语和韩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都将使小语种在未来几年内成为报考热点。

在世界500强的企业中,日本一直稳居第二,同时由于地缘关系,大量的日企在中国投资建厂。

日本经济新闻社的最新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日企表示将继续加强在中国的事业发展,扩大投资。

4000多家落户上海的日企仍保持着强劲的招聘需求。

1、日企数量大幅攀升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巨大的市场潜力为日本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在沪的日资企业数量大幅度增加。

据2001年的《上海日资企业要览》记载,日本企事业单位常驻上海的代表机构为617家,日资企业为2967家;而2005年该刊记载的代表机构数量已经达到了1083家,日资企业数量为3234家。

两项相加,截至2004年底,上海的日本公司和代表处达到了4300多家。

包括上海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共有日资企业7000多家。

日企增多了,吸纳劳动力数量自然也增多。

据测算,在华日资企业直接和间接吸纳就业人数920万人。

2、日企人才需求旺盛根据上海创价交流部长郑军分析,日企在快速消费品、制造业、金融和贸易商社等领域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

一些金融方面的岗位需求量也有增加,原因是部分日本金融和保险公司进入了上海。

另外,IT企业对软件人员需求量也很大,懂日语的软件工程师尤其难觅,很多公司不得不委托培训机构代为培养。

3、日语是入职门槛会日语是进入日企的一大优势,懂日语的人求职相对容易,一般能得到人才机构至少三次推荐。

目前,上海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只有十几所,培养的总人数不过几百人,难以满足日资企业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量。

当然,仅仅会日语是不够的,如果应聘高级岗位,还需具备多方面素质。

对此我们对日语系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证书要求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表一)人们普遍认为,日资企业的工资要低于欧美企业,事实并非如此。

创价曾对日资企业薪酬进行过不完全调查,发现日语专业的学生起薪一般为3000元左右,高于其它语种的学生。

而且这种差距会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而拉大,最小差距也在千元以上。

据了解,日资企业薪资一般管理层高于国内企业1.5倍,技术操作工高于国内企业50%-70%。

实习生薪资也有2000元-3000元。

招聘人才非常有竞争力。

我们对就业能接受的工资待遇情况作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二):4、能用日语流利对话日资企业青睐“能说会做派”目前落户上海的日资企业已达5000余家,近七成为制造类企业,今后一二年内将进入中国投资长三角地区的万余家日资中小企业也以机械制造、时装加工生产类为主,因此,相关的机械制造师、时装设计师、各类操作工、以及企业担当(日企主管)的职位需求最多。

此外,贸易类、服务类日资企业分别占第二、第三位,贸易主管、销售经理、市场经理、营销服务等岗位需求数量也很大。

据人事专家介绍,日资企业需求人才突出要求是懂日语、具有专业操作技能,即“能说会做派”;同时要有日企特别重视的做事勤奋、为人谨慎、讲究仪表、懂得礼貌等优点。

五、日语系大学生就业前景及方向据统计,日语人才在各行业的就业比例为:日资企业占50%-60%;国家机关(包括外交部、各级政府、海关、外经贸办公室和贸易促进协会等)占20%左右;大学老师和日语导游各占10%左右。

日语专业的就业去向有以下几个方面:1.进军日企很容易:日资企业在东南沿海城市,诸如大连、烟台、青岛、苏州、无锡等都有分布,今后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很大,很多同学都把进入日企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开始。

但是,日本公司的工作风格与国内、欧美都有差别。

日本公司的老板工作讲拼搏,加班加到十一二点是常有的事,也要求员工同样勤奋,有奉献精神,绝不可斤斤计较;日资公司喜欢把工作的目标、进程订得细致清楚,然后一丝不苟地按部就班完成,不喜欢任何人标新立异;凡事须向上司汇报,问准方可行动。

从人才供给来看,日语专业人才明显供应不足。

需求日语人才的企业从行业分大致分为四类:一是工业系统公司;二是国际贸易公司;三是信息技术公司;四是现代服务型企业。

一般日资企业对日语人才的要求,大体为“日语能力考试”二级以上程度,口语流利。

2.日语+IT很光明:日本的IT业发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日语+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将十分走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