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九课共享阳光

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九课共享阳光


第二部分
我们的关爱
如果我是他们……
山区孩子的教室


你能体会到他们的心情吗?
渴 农民工兄弟的午餐

此时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农民工拿到拖欠工资
合作探究
我们为什么也要关爱弱势群体?
道理启迪
1.扶弱济困、乐善好施等美德是我们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们,特别 需要大家的支持与尊重。 3.关爱弱势群体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和谐。
你能理解黄祥的心情吗?你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照顾残疾人是一种关爱,为他们提供自我实 现的机会、赢得社会尊重,更是一种关爱。我们 必须明白关爱的前提是平等相待。
学会“恰当”的尊重
最好的礼物
通过本课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懂 得了哪些道理? 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政府的职 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大家一起 来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 氛围,才能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不断走 向公平与正义。
镜头:“身活, 但这真的很难。”33岁的黄祥慨叹道。 故事:每次去街道领补贴,黄祥总是像做贼一样偷偷摸 摸,生怕碰到熟人,因为经常有人会“热心地”调侃几句: “啊呦,你们残疾人真开心哦,有这个那个的补贴……” “我知道他们可能并没有恶意,但每次听到他们这么说, 我都想狠狠地回敬一句:我们换好了!”黄祥告诉记者: “现在政府的确对残疾人很关心,每逢助残日、助残周和逢 年过节,常常有慰问补贴,但我们不希望有些人曲解了政府 的这番好意。”
我的做法
1、在十字路口,看到一个盲人准备过马路……. 2、在车厢里,看见一个拄着拐杖的肢残青年上了 车…… 3、在社区里,看见一个乞讨的老人…… 4、如果你看见一个身体健康跪地乞讨的大学 生,你会帮助他吗?为什么?
我的感悟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从自己做 起,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宽 容,学会理解,学会帮助。只要人 人都献出自己的爱心,世界将变得 更加美好。
发展教育事业
促进教育公平的意义: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 事业,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致力于社会公平的 一项重要举措。(尽可能消除因家庭、地域、遗 传、性别等客观因素所造成的不平等,)使每个 公民都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拥有创造美好人 生的能力。 发展教育事业的措施: 针对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教育部、公安部、 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 步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 针对高校贫困学生就学问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 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和建立“绿色通道”制 度等。
重视社会保障体系 建设(低保制度)


扶贫开发 发展教育 解决农民工问题 进行法律援助
力求为每 个公民创 造平等参 与社会生 活的机会

措 施
帮助残疾人康复、 入学和就业,对艾滋 病患者实施救治和关 怀等
第二部分
社会的力量
“中国扶贫基金会” “春蕾计划”标 “联合国难民署”标志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会 会徽 志 徽
你还知道哪些救助弱势群体的社 会组织?
1、中国少年儿童发展基金会 2、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3、中华慈善总会 4、中国福利会 5、中国收养中心 6、山东省慈善总会
7、国际红十字会 8、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
……

□ □ □
20 从2001年起,联合国把每年的___月___日定 6 为“世界难民日”. 1992年10月14日,联合国第47届大会通过决议, 确定每年的____月_____日为“国际残疾人 12 3 日”. 12 1 世界卫生组织从1988年起,确定每年的____月 ___日为“世界艾滋病日”. 1997年10月14日,联合国通过决议,决定把每年 3 21 的____月____日定为“消除种族歧视日”. 除了以上这些,你还知道哪些“爱心日”?
通城劳动部门为川籍农民工讨回血汗钱37万
08年10月8日,农民工陈昌富一行3人,代表四川 德阳市67名在通城务工的农民工,感谢通城县劳动监察 大队为其讨回工资近37万元。 6月,陈昌富、叶桂才等140人组成四川广汉施工队, 经人介绍与山东一建设分公司驻通城项目部签订了土建 工程务工协议。工期进展两个月后,该项目部拖欠施工 队工资36.9万元,涉及67名川籍民工。陈昌富在多次找 项目部经理催讨无果的情况下,8月20日来到通城县劳 动监察大队投诉,该大队通过10天的深入调查取证、协 调,山东一建设分公司于9月1日现场兑付了67名农民工 的所有工资。
教科版九年级第三单元
第一部分
政府的努力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 和改善民生。 (1)千方百计促进就业。 (2)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4)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 展。 …… ——温家宝在2009年政 府工作报告上的讲话
自主学习
目前,我国政府在关心、帮助 弱势群体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我国的扶贫工作
国务院扶贫办:我国目前正逐步形成"大扶贫"格局 从2007年开始,全国农村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从制度安排上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问题。 王国良说,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农村贫困状况继续缓解。全国绝对
贫困人口从2820万减少到1479万;低收入贫困人口从582 5万减少到2841万。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 05元增加到2278元,连续五年增幅在6%以上并高于全国平均 水平。贫困地区整体经济水平有所提高。
从1990年到2007年,中国减贫人数占全球减贫人数的比重超过了70%,
中国是第一个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国 家。
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介
绍了国家保障农民工权益的依据即《国务院关于解决 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其中对农民工的工资、工 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问题作了强调性的规 定。
胡锦涛与艾滋病人握手鼓励患者战胜病魔
建立时间:1997年9月 成效:到1999年底全国667个大、中、小城市和 1682个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已全部实施了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到2000年底,北京等14个省区市已全部建立和 实施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2002年,全国城市 有1930多万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金。2007年城市居 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 逐步提高。2007年在全国农村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3451.9万农村居民纳入保障范围。 意义: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从而稳定社 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