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巧算加减法在千姿百态的数学计算中,巧算是其最为艳丽的一朵奇葩,要想算得又快又准,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技巧,了解题目的特点,善于运用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包括正用、逆用、连用)。
实际计算时要敏于观察、善于思考,选用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使计算简便易行,即巧算。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加减法运算法定律及性质2、善于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包括正用、逆用、连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加法运算律难点:把加法运算律沿用到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尤其在含有括号的题目中。
教学过程一、高斯计数的典故高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
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
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
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抓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
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
”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
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
“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
”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的方法。
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
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
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
长大后,高斯成为了德国最杰出的科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
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高斯计数的公式+=++nΛn+n++)124(31÷2二、复习引入1、填空a +b = ___ + ___ (a + b) +c = ___ + (___ + ___)2、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加法运算律?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76 + 18 = 18 + 7637 + 45 = 35 + 4731 + 67 + 19 =31 + 19 + 6756 + 72 + 28 = 56 + (72 + 28)24 + 42 + 76 + 58 = (24 + 76) + (42 + 58)三、讲授新课刚刚我们就四年级下册中讲述的加法运算律进行了回顾,我们今天的课题是巧算加减法,那么我们可以预见,我们这些刚复习的运算规律在我们马上的学习中肯定会用到,值得思考的是,我们刚刚讲的全是加法的运算律,那到了加减混合运算时我们该如何灵活应用,这讲师我们这节课的重点。
我们先做一道例题例1、按四则运算运算法则计算下列各题(1)、823 + 92 - 23 (2)、823 - 23 + 92 解:(1)原式 = 915 - 23= 892(2)、原式 = 800 + 92=892从这个例题中我们发现,我们调换了加法跟减法的顺序,但是结果完全一样,这就说明这种调换不改变运算本质,是恒等的,是可行的,而我们再对比计算过程,不难发现,(2)的运算量要远小于(1),那么我们称(2)是(1)的简便计算,我们把例(1)进行改写:解:原式 = 823 - 23 + 92= 800 + 92= 892我们把此题用字母进行一般化:a +b -c = a - c + b练1、计算下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1) 823 - 92 + 177(2) 823 + 177 - 92解: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上述4个题目我们得到两个很重要的结论,这对今后的计算很有帮助.例2、计算(1)、999 + 999 × 999(2)、9 + 99 + 999 + 9999分析(1)题可逆用乘法分配律;(2)题可采取“添1凑整”的方法.解:(1) 999 + 999 × 999= 999 × 1 + 999 × 999= 999 ×(1 + 999)= 999 × 1000= 999 000(2)9 + 99 + 999 + 9999= 10 - 1 + 100 - 1 + 1000 - 1 + 10000 - 1= 10 + 100 + 1000 + 10000= 11 110 - 4= 11 106说明(1)题运用了性质:a × b + a × c = a × (b + c).随堂练习1计算下列各题(1)937 + 115 - 37 + 85(2)995 + 996 + 997 + 998 + 999例3计算(1) 528 - (196 + 328)(2) 1308 - (308 - 49)分析加减简便运算的基本思路是“凑整”,即将能通过加减运算后得到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运用性质计算它们的结果.例(1)用的方法是我们课本上已经学习过的,528 - (196 + 328)= 528 - 196 - 328= 528 - 328 - 196= 200 - 196= 4;(3)涉及到一个去括号的问题,我们可以先按法则计算,即先算括号,得:1308 - (308 - 49)= 1308 - 259= 1049我们再看这样一个题1308 - 308 + 49= 1000 + 49= 1049发现上两题结果一样,而题中除了括号及符号两题出现数字均相同,也就是他们也满足某种恒等变换,仔细观察,就是去括号的方法,我们得到如下结论:a - (b - c) = a - b + c我们不妨用如下题目来验证一下这个结论1956 - (956 - 347) 1956 - 956 + 347解:由上述两题我们又得到两个结论,一个是以前学习过的,一个是今天所学:a - (b + c) = a - b -c = a - c - ba - (b - c) = a - b + c请注意区分。
例4 有了上述的结论,加上我们平时的数学计算功底,相信你能很快解出下面两题哦。
(1)(4256 + 125 +857) - 256(2)847 - 578 + 389 - 222解:随堂练习2 计算下列各题(1)354 + (646 - 198)(2)3842 - 1576 -433 - 842解:例5计算(1)701 + 697 + 703 + 704 + 696(2)72 + 66 + 75 + 63 + 69分析(1)这几个数都接近700,选择700作为基准数,计算的时候,找到每个数与700的差,大于700的部分作为加数,小于700的部分作为减数,用700与项数的积再加、减这些“相差数”就是所求的结果。
(2)选取这几个数的中间数69为基准数,先用69乘以项数,再口算出各数与69的差,通过加减相抵,就能很快求和。
解:(1) 701 + 697 + 703 + 704 + 696= 700×5 + (1 + 3 + 4)-(3 + 4)= 3500 + 8 - 7= 3501(2) 72 + 66 + 75 + 63 + 69= 69×5 + 3 - 3 + 6 - 6 + 0= 69×5= 345说明若干个比较接近的数相加,可以从这些数中选择一个数作为计算的基础,这个数叫做“基准数”.(2)中的“基准数”若选成为70,求和更方便,你想试试吗?例6计算--++-++--+Λ-100--+++5643199729798896959394分析这是一道多个数进行加、减运算的综合题,加减项数弓有100项,若要化简计算,可通过前后次序的交换,把两个数结合为一组,共可结合50组,每组值均为2。
解:+-+--100(-++原式+-=Λ98-+-+-+957()68())54()13()293(9799()()9496)502⨯=100=说明 也可以依序把四个数结合为一组,得到:41234567893949596979899100=--+=--+=--+=--+即可以将原式结合成25组,每组值均为4,结果等于4×25 = 100。
随堂练习3 计算下列各题(1)9.7 + 9.8 + 9.9 + 10.1 + 10.2 + 10.3(2)2000 + 1999 - 1998 - 1997 + 1996 + 1995 - 1994 - 1993 + … + 8 + 7 - 6 - 5 + 4 + 3 - 2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