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词范例篇一:【范文】解说词写法宣传片解说词写法解构解说词,是在电视屏幕上运用有声语言,反映社会生活,表明创作意图,阐明创作思想,并最终作用于观众听觉的一种重要语言形态。
与纯文字作品不同,电视解说词最终要与电视画面结合,形成特定的屏幕语言与观众见面。
因此,电视解说词的写作有它不同于其他文学创作的特点。
一、离不开画面二者相辅相成电视作品中,声与画孰轻孰重,近年来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有观点认为通过视觉获得信息是最直接的,画面具有直接可观、可感性,画面的出现就带来形象的确切性,因此画面本身的冲击力就能调动欣赏者的情绪,引发联想想象,产生艺术感染力。
也有专家认为画面所包含的内容并不完整,不能带给观众准确俯瞰三峡长江水。
你可能会联想的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是啊,多么美丽,这也是长江。
当屏幕上出现沱沱河冰川上珍珠般的水滴,解说词这样说道:水珠,小小的水滴,一滴、两滴、三滴,无穷滴水珠,源源不断地向着东方跳跃,一路跳跃,一路结伴,越结越多,终于汇成一条汹涌澎湃的世界大河。
很显然,带给观众心灵震撼和审美满足的是解说和画面的完美结合,在这里如果没有解说,观众也许根本不能确定自己看到的是长江还是别的江河,而脱离了画面,解说词也就不会有这么强的感染力了。
所以,应该说画面和解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至于哪一个处在更重的位置,视具体题材而定。
至于作品的语言配置使用何种风格,或兼而有之,应由作品的审美意向来决定,力求达到二者和谐统一,珠联璧合。
又如贵阳电视台的系列专题片《飞越贵阳》,该片获2000年度贵州新闻一等奖。
在这部以航拍为主要手段的专题片中,解说词优美流畅,成为片子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
以森林篇《林城秀色》为例,在介绍了以人工林为主的环城林带之后,画面出现了以秀丽的自然山水闻名的花溪公园,解说词这样写道:环城林带延伸到了贵阳南郊花溪,略嫌单调的绿色骤然生动起来。
绿色林带本来只是一串项链,现在加上花溪青翠奇巧的山和蜿蜒秀丽的水,仿佛项链上镶嵌了几个光彩熠熠的玉坠。
人的手和大自然的手就这样和谐地握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引人入胜的优美画卷。
在多数情况下画面和解说是缺一不可的,因此,在进行解说词创作的时候必须要充分考虑画面的存在,不能让解说词“包打天下”。
如果一篇电视解说词首尾完整,不需画面就能完全将作者的意图展示出来,这部电视片也就失去了电视这种特殊媒体的根本优势。
此外,语言风格与内容不贴切,或含混不清,模棱两可,张冠李戴也是大忌。
创作者除了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还应有驾驭语言的能力。
二、解说词是画面的补充对纯文字的创作,景物的描写、环境的交代是必要的,而对电视而言,画面已经一目了然,看图说话式的解说词只能是画蛇添足。
因此在写解说词之前应该先把画面装在胸中。
事实上什么类型的片子需要哪些画面,有可能拍摄到什么镜头,编导应该心中有数。
如果画面已经提供了的信息,解说词就没有必要再加以赘述了。
解说词应该是画面的补充,它运行在画面的流动中,与画面同时构成审美对象作用于欣赏者。
画面难于表达,表达不深的东西,如人物的内心活动,或人的味觉嗅觉等感受,通过语言就得到更好地诠释。
还有如人文地理渊源、常识背景等也非语言补充才能使作品表达完整。
例如《林城秀色》开篇,画面是航拍孟关林场郁郁葱葱的森林,解说词则给与了具体的描述和说明:群山莽莽,绿涛似海。
贵阳环城林带长达70公里的林海令人心旷神怡。
然而这座巨大的绿色宝库并非天赐,而是几代贵阳人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20世纪50年代初,造林者扛着锄头走向荒山,开始了建国后的第一次绿色革命。
这里,解说词告知观众看到的是贵阳的环城林带,并对林带的规模、由来等做了具体明确的交待。
作为对画面的必要说明,解说词还要具备准确性。
即以事实为依据,真实可信,不可以抒情代说明,务要把需说明的东西交待清楚。
贵阳电视台近年推出的文化片《南明水长》获2006年度贵州文艺奖一等奖。
这部6集系列片以贵阳的母亲河南明河为主线,对贵阳的历史文化做了一次梳理。
其中牵涉到很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了追求准确性,摄制组特意聘请了贵阳市历史文化方面的专家作为片子的顾问。
在第4集《山仁水智》中,讲到贵阳的文人风骨,提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事件“公车上书”,解说词十分精到、准确:在历史风云变幻之际,南明河的儿女又一次勇敢地承担起了自己的“匹夫之责”。
近代史上震动中外的“百日维新”运动中,康有为发起了“公车上书”,签名举子始为1300人,后因来自各方的压力,退出签名700多人,最后实际签名者605人,这605人中贵州占95人,比此次签名第一大省99人的广西仅少4人,名列第二,其中贵阳有40人!这一段解说词对“公车上书”的具体情况,和贵阳举人的关系等的介绍准确无误,让贵阳文人的大山风骨真实清晰地凸显在观众面前,增强了作品的知识性和可信性。
三、解说词提炼和更深地表现主题、营造意境企业宣传片的创作,最后能否产生艺术的整体感,构成一部完整的艺术作品,检验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它在作品中是否创造出了统一而又独特的意境。
因此,意境的创造也就构成是宣传片作品创作的重要思维方式。
意境是一部电视作品带给观众的总体艺术感受。
一幅画面,一段音乐都能将观众带入某种意境,但仅仅靠画面和音乐难以让观众明白更深层次的东西,这种时候,画龙点睛的解说词能起到提炼主题,更直接地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引导观众朝着作者希望的方向发挥想象力。
篇二:专题片解说词范文专题片解说词范文“首善”出自《汉书儒林传序》,含表率、最好之意。
和平桥街道确立“首善之街”的目标,源于古城、老街、旧巷、宝塔、名校的深厚积淀,源于勤劳、善良、淳朴的社情民风,源于主城区兴旺的物流人气,既是一种高点定位的追求方向,更是一种务求完美的追求过程。
创建“首善之街”将致力于弘扬优秀文化、完善服务功能、打造宜居-环境、彰显城市魅力,实现“环境最优化、文化最繁荣、服务最完善、社会最和谐”的理想目标,惠及十万群众,福祉辖区人民。
无与伦比的首善环境专题片解说和平桥街道拥有无与伦比的首善环境:自然与城市完美融合,安逸与繁荣相得益彰,发展与和谐水乳交融。
如诗如画的人居环境。
一城美景网入濠河,时尚之风汇和平。
流淌千年、有少女脖颈项链之美誉的濠河有三分之二流经和平桥街道,与南通城互依互抱,河畔明清建筑群与现代公寓别墅交相辉映。
“穿”在南大街,“食”在八仙城,“住”在濠河畔,“行”在水中央,“乐”在广场上,如诗如画的濠河,便捷齐全的服务让和平桥成为宜居的最佳选择。
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童叟残弱笑颜开,他乡友朋乐开怀。
无论是黄发垂髫抑或是弱势群体,无论是原住居民抑或是外来务工者,都和睦相处,一齐奏响和平之音。
百花苑社区的“流动儿童学校”,北濠东村社区的“阳光爱心基金”,文明新风典型陆善洪慷慨捐献“祥云”火炬,美誉通城的“义工联合会”,凡人缪桂梅十年如一日呵护孤寡老人以及遍及各社区的爱心团队、爱心超市,把温暖和关爱传递到每个角落。
“小江调解工作室”、“大防控”体系和“大调解中心”的设立和建设,成为居民安全的防护罩。
平安和谐,友善互助的社会环境让和平桥街道成为和谐家园、温馨港湾。
诚信可靠的创业环境。
诚信流通贵如玉,黄金商圈百业兴。
历经打造的南大街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成为南通市最为诚信可靠、繁盛兴隆的黄金商圈。
这里商铺林立,日夜不息;这里繁花似锦,行人如织。
百货大楼、文峰大世界、亚萍国际、金鹰国际、通润发五大商业“巨头”齐聚,每天都在上演着“和平竞争”的商业大戏;各类小商小贩、个体经营者在这里云集;还有那数不清的创业者等待着抢滩入驻。
这就是南大街,汇聚了南通最旺盛的“人气”,成为了南通城区商界的“标杆”、商家抢驻的“黄金商圈”。
以人为本的首善服务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把群众的嘱托放在心里??这是和平桥首善服务的真谛。
推陈出新的服务载体。
和平桥街道成立的苏中、苏北地区第一个社区科普大学,成为基层科普服务的一朵奇葩;“红色义工站”“爱心牵手队”等各类特色服务,传递温暖,送去温馨,温情孤寡。
在全区率先建立“两新”党建工作站,组织15个社区牵手辖区109家“两新”组织“互联共建”,发展共谋;街道的“睦邻网”、“网上村村通”,北濠东村社区的“亲情服务热线”,颐和社区的“e信息平台”等便捷的社区信息化服务更是把和平桥以人为本的首善服务理念尽情诠释。
春满人间的服务品牌。
和平桥街道在全区率先建立义工联合会、文明养宠协会等特色党支部,组织助老、助残、助学等结对帮扶和志愿服务。
义工联合会党支部这一品牌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中直党建杂志、中国人事报、新华日报等媒体先后予以报导。
以“民情沟通零距离”、“互联共建零距离”、“弱势关爱零距离”、“文化惠民零距离”为目标,实施“零距离服务”工程,“民情恳谈会”机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互联共建载体促进辖区经济社会两冀齐飞,“慈善超市”、“居家养老服务站”等帮扶平台全面覆盖,“睦邻节”为主题的社团群文活动此起彼伏。
卓有成效的服务业绩。
近年来,街道先后投入改造资金1000多万元,用“建”、“腾”、“租”等方式,不断改善服务环境,新建4000平方米的街道机关服务大楼,彻底改变来蜗居小巷,办事难找,服务不便的尴尬。
3000平方米的北濠东村社区服务中心,是全区面积最大的社区服务中心,0多册图书让读书人流连忘返;整洁的棋牌室里,老年朋友们尽享桑榆之乐;明亮的多功能厅内,10余支文艺团队在这里翩翩起舞;新建的600平方米濠西社区服务中心宽敞明亮、设施齐全,不断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1万多平方米雨污分流管网改造,近万米的道路修整,8000多平方米绿化重置,使“老新村”焕发新颜。
楼道革命、河道整治、车库改造,一桩桩实事、好事解了居民难,暖了群众心。
绚丽多彩的首善文化和平桥街道的首善文化,既清新甘纯,久远淳厚;又色彩斑斓,让人迷醉。
历史文化绵远厚重。
徜徉在和平桥,“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文化积淀扑面而来。
建筑文化、园林艺术、乡俗风情和人文轶事构就古朴凝重的文化底蕴。
篇三:解说词范例【运动员方阵】六(1)班现在,六(1)班的运动健儿正雄纠纠气昂昂地向我们走来。
他们团结友爱,勤奋好学,自强不息,他们将抱着必胜的信念,凝聚实力,决心向最优异的成绩发起冲击。
为六(1)班的荣誉奋力拼搏,勇夺第一。
六(2)班迎着春风,沐着朝阳,瞧,六年级二班全体运动健儿,他们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向主席台走来,他们以军人的风采展示六二班的必胜信心,他们一直在不懈努力着,因为他们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高,更快,更远”是他们的目标,“展我神采,为三中添光彩”是他们的方向,“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他们的主题,“勇往直前”更是六二勇士们真正的本色!团结、努力、拼搏,坚毅奋进,六二班,加油吧!六(3)班六(3)班的运动员踏着整齐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