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认识货币教案【篇一: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人民币】活动目标:1认识一以内的货币,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学习用分币换五分和一角。
2复习10以内加减活动准备:教具:开百货店的物品(如:铅笔,本子,球,米等,上面标有价格)学具:幼儿人手一套10一角的硬币和两枚五角硬币活动过程:1集体活动出示一元以内货币,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这些都是什么?”“你们知道他们各自代表多少吗?”“这些钱都是中国的钱,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币。
”学习用角币兑换元币“请小朋友想一想一元可以换成几个一角,教师请幼儿说出自己如何兑换的,然后请幼儿再兑换一次。
(3)“开商店”“今天商店里有许多东西,我们来看看有哪些东西,它们卖多少钱?”“现在我们来玩商店的游戏,老师当售货员阿姨,小朋友当顾客,你来买东西时要说清楚买什么?要给多少钱?如果要找钱还要你算清找多少钱?”2活动评价“今天我们小朋友又学会了一个新本领,能说出不同数目的钱,还会用他们来兑换。
买东西时不仅知道要付多少钱,还能算出要找多少钱。
”活动内容:智力游戏――《与昆虫有约》1、组织幼儿翻阅昆虫资料,小组讨论:发现哪些昆虫的秘密。
2、组织幼儿讨论:知道哪些昆虫的秘密。
激发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交流。
【篇二: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一、案例背景:二、过程描述(一)、活动目标:1、初步认识人民币及1元和5元的面值。
2、初步尝试有计划地使用人民币,感知并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用途。
(二)、活动准备:课件、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评析:导入部分非常直接,以“小朋友要上小学要购买学习用品”这一真实情况导入,一下子就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认识人民币(一)、认识部分人民币的面值1、买学习用品要用什么?(钱、钞票)我们国家使用的钱(钞票)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人民币)2、课件(出示所有的人民币):看,这些就是什么呀?(人民币)你认识哪张人民币?它的面值是多少?3、课件(出示数字7):那今天我们要用几元人民币去买学习用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7元)(评析:这个环节,是在孩子们已经认识了一定的人民币面值的基础上,请他们找出认识的人民币的面值。
由于是利用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的,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孩子们非常主动,达到了进一步巩固和了解人民币面值的效果。
)活动目标:1、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的币值。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家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不同币值的人民币10元。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1.集体活动。
◎教师让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告诉大家:我带来的是几元钱?◎老师分别出示各种货币的面值,让幼儿认一认。
◎观察钱币,读一读上面的数字。
2、小组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钱币有什么用?用钱可以做什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币值的人民币?3、实践活动。
己带了多少钱?◎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远足活动,为远足活动准备一些小食品,每个小朋友只有10元钱,每个小朋友事先考虑好,要买什么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在10元的范围内购物。
◎幼儿相互讨论,作出打算。
◎来到超市,自主购物。
教师指导幼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
◎到柜台结帐。
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
◎回到教室,互相交流,讲述自己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活动反思:在组织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前,我们还在犹豫着是让老师自己准备,还是请幼儿自己带?起初我们想自己带省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怕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里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太多,一会儿带这,一会儿带那,连钱也要带?又怕万一丢了,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
但一想,明天刚好是远足活动,也许准备一些食物和水,何不趁此机会来一个购物实践活动?不是“结合家庭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活动”,很好的一个机会吗?通过孩子自己带钱,并去体验购物带来的快乐,一举两得,再麻烦,我们也决定抛开顾虑,试一试。
于是,我们在家园知心屋中,告知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及缘由。
大部分孩子都及时带了各种币值的钱币。
在认识钱币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介绍自己带的人民币,我发现他们大多已经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币值。
我意识到,其实让孩子“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现,探索,学习的过程。
这样上起课来,轻松多了。
在购物过程中,他们也会盘算着自己有多少钱,明天远足需要些什么东西?有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更令我们欣慰的是,在放学时,家长们见孩子拎着自己买的东西,兴奋地告诉他们自己购物时的经历,那快乐的模样,都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确实成长了,对老师的做法也表示赞同,没有丝毫的责备麻烦的意识,他们纷纷表示,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对家长,对孩子,对自己,多一些信任,相信我们的收获会更大!【篇三:幼儿园教案《认识人民币》】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了解其颜色、图案、种类及用途;能熟练、准确地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学会简单使用人民币,锻炼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等。
3、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通过活动对幼儿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100元、50元、20元、10元等八种不同面值的纸币和1元、1角的硬币,了解它们的颜色、图案。
2、难点:练习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家乡特产,。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幼儿人民币学具若干套、压岁包一个。
五、课时安排:共两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六、教学过程:1、安静律动《请你像我这样做》。
2、谈话,揭题。
(师出示压岁包)小朋友们,请猜一猜这是什么?我们再来一起看看里面有什么?这么多的钱、钞票,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人民币”。
3、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并引导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人民币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什么情况下用到它?你能说出它们是多少吗?师小结:看数字可以判断人民币的面值,其实在我的数学奇妙屋里还有很多的方法,快跟我来一起看看吧!4、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其颜色、图案及种类。
①、认识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正面、背面图案、颜色及数字。
100 元红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背面:人民大会堂50 元绿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背面:布达拉宫20 元棕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背面:桂林山水10 元蓝黑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背面:长江三峡5元紫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背面:泰山1元橄榄绿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背面:西湖5角紫色正面:国徽苗族壮族人物头像背面:国徽1角棕色正面:高山族满族人物头像背面:国徽②、了解人民币的种类。
长方形,像纸张一样的人民币叫纸币;圆圆的、硬硬的、金属材料做成的叫硬币。
③、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
5、游戏:看谁说得快又准。
师手里拿着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从中随便抽出一张,让幼儿快速、准确地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6、赞家乡,买特产。
刚才大家在看到人民币上那些美丽的风景时都很激动,其实我们的家乡洋县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
不信,就快快坐上我的“快乐大巴”一起去瞧瞧吧!注意,今天还有一位特殊的小客人哦!let’s go!①、逐一了解家乡的各个景点。
梨园景区--------开明寺宝塔---------蔡伦墓---------华阳②、了解家乡的特产。
黄金梨、香菇、紫薯、五彩米、土蜂蜜、枣糕馍等。
③、帮助外国小朋友购物,正确使用人民币。
幼儿每人一套人民币学具,按照每种特产的价格快速地找出相应的人民币。
7、小结幼儿的收获,并教育幼儿不但要爱护人民币,更要节约开支,不乱花钱。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学习使用人民币活动目标:1充分利用已有经验,认识各种常见面额的人民币。
2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进行合理用钱与爱护人民币的教育,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习10以内面额元的转换,复习10的组成及10以内的加减。
活动准备:操作材料:仿真人民币(5元.2元.1元)合作凑10元的记录单(每组一份)课件记帐单场景:蓝猫文具店收银员活动流程: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出课题师:你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怎样才能把你喜欢的东西从超市带回家?(钱)蓝猫知道我们快上小学了,特地开了一家文具店,可是买文具也得用钱,你认识哪些钱?(幼儿自由说)小结:中国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些常见的人民币吧!二.认识人民币1认识常见的人民币(课件:纸币)2(课件:硬币)纸币和硬币结:人民币有的是用纸做的,有的是用金属做的,用纸做的人民币叫纸币,用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爱护人民币师:人民币上面有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
三.学习10元、5元、2元间的转换,复习10、5、2的组成1师:各种面额的人民币之间还可以交换呢,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2出示课件,连线游戏3小组(每组4人)合作用四种方法,选择5元2元1元人民币凑成10元,换取10元真币四.文具店购物,使用人民币,复习10以内的加减1师:现在我们手上都有10元钱了,想去蓝猫文具店买点文具吗?(想)但是老师有一个小任务交给大家,就是记帐单。
你有10元钱,你可以买一样东西,也可以买2样东西,但最多只能是3样东西,把它们的价格记录下来,算一下够不够10元钱,如果不够,那你就得拿出1样或2样东西,或者算一下还可以找多少钱?听明白了吗?那我们就出发吧! 2分购物篮,幼儿买文具,并记录帐单3付钱(配班老师做收银员检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