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制岗位操作规程1.岗位任务去除粗盐水中的化学杂质Ca2+、Mg2+及物理杂质,经过澄清、过滤等操作过程,将合格的精制盐水送往二次盐水。
2.适用范围适用于一次盐水车间精制岗位的安全培训、安全操作、安全应急管理、安全防护等。
3.安全操作规程内容3.1工艺流程化盐岗位输送过来的粗盐水在气水混合器(D0105a/b/c/d/e/f/g/h)中与压缩空气混合后进入加压溶气罐(F0112a/b)再进入预处理器(F0105a/b),并在预处理器进口文丘里混合器加入三氯化铁溶液,经过预处理器的盐水进入后反应罐(D0107a/b),盐水中的钙离子与加入的碳酸钠反应形成碳酸钙沉淀,充分反应后的盐水进入进液高位槽(F0122a/b),盐水自流进入过滤器(D0108a—f)。
滤清液流入精盐水贮槽(F0120ab)之前,加入亚硫酸钠溶液去除游离氯后,自流入精盐水贮槽(F0120ab)。
过滤器截留的滤渣和预处理器的排泥均排入现有系统盐泥处理单元,通过板框压滤机(L0101a/b)处理,滤饼用车运出厂区外,滤液流入滤液槽(F0108)用滤液泵(J0108a/b)送回配水罐(F0103a/b)。
膜运行一定时间后,为了保持较高的过滤能力和较低的过滤压力,须用15%盐酸进行化学再生。
3.2开车操作3.2.1 开车前准备3.2.1.1 检查后反应罐搅拌器的润滑及转向;3.2.1.2 检查运转泵类的润滑情况,并盘动是否灵活好用,轴封冷却水是否正常,安全防护是否符合规定;3.2.1.3 配制足量的三氯化铁溶液供生产使用;3.2.1.4 与碳酸钠岗位联系Na2CO3的供给情况;3.2.1.5 检查系统阀门确认畅通,是否置相应的开闭位置;3.2.1.6 检查盐水电磁流量计、盐水气动调节阀是否准确、灵敏、泵出口压力、空气缓冲罐压力、加压溶气罐压力、液位显示指示正常;3.2.1.7 检查压缩空气、仪表气确认畅通满足要求,过滤器减压阀调压灵活,开启自如;3.2.1.8 检查分析仪器、试剂、指示剂确认符合要求;3.2.1.9依次全开加压溶气罐入口四个DN100碟阀、加压溶气罐出口DN300碟阀、预处理器入口DN350闸阀、全开预处理器进后反应罐DN500蝶阀;检查压缩空气是否畅通,压力是否满足要求;3.2.1.10 检查过滤器接地是否良好,控制器电源是否良好,滤袋是否完好无损,电结点压力表、液位仪是否灵敏;3.2.1.11检查过滤系统手动阀确认开关正确;3.2.1.12检查运转泵类的润滑,盘动是否灵活好用;3.2.1.13根据液位确认进液高位槽盐水正常进入;3.2.1.14确保充足的亚硫酸钠溶液。
3.2.2 开机操作3.2.2.1 接到化盐通知后,岗位人员在21米平台观察确认加压溶气罐有盐水进入;3.2.2.2 全开空气缓冲罐入口DN25截止阀使罐内压力在0.15—0.30 MPa;3.2.2.3 观察加压溶气罐液位在第一视镜处时,开气水混合器及加压溶气罐压缩空气DN25截止阀,开加压溶气罐出口DN300碟阀向预处理器送液,中控调整压力在0.15—0.30 MPa(调节阀自动控制),通过加压泵变频控制液位控制在1.9米处。
3.2.2.4 开启三氯化铁加药泵(见离心泵开停步骤),当粗盐水进入预处理器时,全开文丘里混合器上三氯化铁DN25截止阀,根据进预处理器盐水量自动调整三氯化铁加入量,加入比值暂控为1: 0.8—2;3.2.2.5 当液体溢流至后反应罐时,开启搅拌,全开后反应罐DN80球阀排气,当液体流出后关闭,全开碳酸钠DN25截止阀后开启碳酸钠加药泵(见离心泵开停步骤),通过进预处理器的盐水量来控制精制剂Na2CO3的加入量使其过碱量Na2CO3调整控制在0.2—0.5g/l;3.2.2.6 观察预处理器空气释放情况,清液收集情况及浮泥上浮情况,从预处理器顶视孔观察浮泥情况,超过2cm厚度时,中控通过关闭过滤器控制进液高位槽的液位,从而控制预处理器上清液的液位,将浮泥排至盐泥池;3.2.2.7 全开底部两个DN250闸阀并处于常开状态,中控全开调节阀排泥到盐泥池,排泥暂控为2小时/次,阀位开度为100%;3.2.2.8全开盐泥池压缩空气分配台进口DN25截止阀,全开分配台出口DN25截止阀通过高压管向盐泥池供气,高压管每1小时移动一次,使盐泥池内始终处于搅拌状态;3.2.2.9当盐泥池液位达到0.8米以上,在压滤机控制面板上按“开机”按钮,同时开启通过盐泥泵(见离心泵开停步骤)将盐泥送至板框压滤机压滤;3.2.2.10当滤液槽液位达到3米时,开启滤液泵向配水罐输送滤液;压滤机滤嘴滤液流量较小时,开启备用压滤机进口DN125截止阀,关闭原使用压滤机进口阀,全开蒸发冷凝水阀冲洗10分钟后开启压缩空气吹起10分钟后进行开机扒泥,盐泥通过车辆输送至厂区外深加工;3.2.2.11 开启控制器电源开关,按工艺要求调整各运行参数;3.2.2.12当进液高位槽液位到达4.5米时,全开过滤器DN150进液阀。
3.2.2.13 启动过滤器控制器上“启动”按钮,过滤器进入进液状态(状态1);3.2.2.14 当过滤液接触到液位仪浮球时,系统自动进入过滤状态(状态2),调节过滤器进液阀,使过滤压力在0—180KPa(正常控制压力),过滤按程序控制要求进行;3.2.2.15 开车初期,与前工序多联系盐水流量大小,高位槽液位,精盐水贮罐存量,调整好过滤压力,保证生产正常进行;保证流量稳定、波动小,多采样分析过碱量及Mg2+、Ca2+含量及清液透明度,使之符合要求;3.3停车操作3.3.1 接到停车指令,确认加压泵已经停止后(见离心泵开停步骤),即可关闭加压溶气罐上压缩空气分配台上四个DN25截止阀;3.3.2 关闭文丘里混合器上三氯化铁加入量DN25截止阀,停三氯化铁加药泵(见离心泵开停步骤);3.3.3 排净预处理器浮泥、沉泥,防止停车时间长造成泥板结;3.3.4 关闭Na2CO3的加入量DN25气动阀,停碳酸钠加药泵(见离心泵开停步骤);3.3.5 将盐泥池盐泥打至低位后,停盐泥泵(见离心泵开停步骤);3.3.6 关闭后反应罐搅拌电源3.3.7停过滤器自控系统停止按钮,关掉电源;3.3.8关闭过滤器进口DN150隔膜阀;3.3.9 关闭精盐水出口总管Na2SO3加入量DN25截止阀;3.3.10 接电解中控停车通知,停精盐水泵(见离心泵开停步骤);3.3.11 中控按“停机”按钮,停过滤器后,全开排液阀排净设备内存液,加入纯水,使滤袋处于湿膜状态,等待开车。
3.4.1岗位巡检操作3.4.1.1 观察加压溶气罐的气水混合情况及预处理器盐泥上浮情况,调整压缩空气压力,巡检时及时检查DN25压缩空气加入管线温度,确认管线没有盐水倒返回来及堵塞现象;3.4.1.2 定时巡检检查预处理器的运行情况,包括清液收集情况及出口盐水透明度,浮泥上浮及排出情况,沉泥排出量等;3.4.1.3 定时联系质检部分析预处理器出口Mg2+小于50mg/l,透明度大于87%;3.4.1.4 将浮泥槽周围结晶盐、盐泥及杂物及时清理送出;3.4.1.5 按生产需要及时配制要求量的三氯化铁溶液;3.4.1.6 定时分析后反应罐Na2CO3含量(见分析检测原理),保证符合要求的过碱量;3.4.1.7 随时巡检过滤器的运行情况,发现有滤袋损坏时应及时停车更换;如果出现过滤能力大大降低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时,考虑停车酸洗再生;3.4.1.8 当精盐水ORP高于100 mv时,通过DN25截止阀调整亚硫酸钠的加入量使盐水中游离氯为零;3.4.1.9 观察进液高位槽液位,不能出现溢罐(预处理排浮泥)现象发生;3.4.1.10 注意精盐水罐存量,保证满足生产正常需要;3.4.1.11 根据精盐水分析结果,掌握SS及透明度是否符合要求。
3.4.1.12 按要求定时巡检,对运转设备定时定量加油。
3.4.1.13 认真填写岗位原始记录。
3.4.2 控制器操作说明3.4.2.1启动:3.4.2.2 检查电源接地是否良好,电源电压220V、50HZ;3.4.2.3 检查电源无误后,开启电源开关;3.4.2.4现场启动后,检查无误后,切换到远程控制,有中控控制操作。
运行控制参数如下:1)进液:(根据实际进液量控制)2) 过滤时间:1200 S3) 放气时间:8 S4) 泄压时间:8 S5) 最大反冲时间(当反冲时间大于此值时,系统显示错误信息):10 S6)沉降时间(反冲完成后滤饼沉降的时间):60 S7)排渣前过滤时间58 S8)过滤循环次数:3 次9) 排渣时间:18 S3.4.3戈尔膜过滤器的工作原理:盐水通过1#进液阀进入过滤器,经过过滤袋进行过滤,清液经过过滤袋进入上部通过溢流罐流出,过滤中的固体物质被过滤袋截留在过滤袋表面,当过滤一段时间后,过滤袋上的滤渣达到一定厚度后,过滤器自动进入反冲清膜状态,1#、4#、7#阀自动切换,使滤渣脱离膜并沉降到过滤器的锥形底部,过滤器自动进行下一步过滤、反冲沉、沉降,当过滤器锥形底部的滤渣达到一定厚度后,过滤器自动全开6#进行排渣,然后进行下一循环。
3.4.4 控制状态表:注:O—开 X—关1#进液阀 2#进酸阀 3#进酸总阀 4#反清洗阀 5#放酸阀 6#排渣阀 7#排气阀 8#精盐水出口阀 9#不合格盐水阀 10#酸洗空气鼓吹阀 11#酸回流阀3.4.5 过碱量检测原理及方法:3.4.5.1 分析原理:双指示法,在用盐酸滴定时,碳酸盐有两个等当点,先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至酚酞变色,为第一等当点,此时氢氧化钠完全中和而碳酸钠转化为碳酸氢钠,只中和了一半,其反应如下: NaOH+HCl→NaCl+H2O Na2CO3+HCl→NaHCO3+ NaCl 继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到变色,测出第二个等当点,此时碳酸氢钠被完全中和,反应如下:NaHCO3+HCl→NaCl+H2CO3→H2O+ CO23.4.5.2 所需试剂及指示剂0.1N盐酸标准溶液0.1%酚酞指示剂0.05%甲基橙指示剂.3.4.5.3 测定手段:取粗盐水250毫升左右过滤,吸取过滤后盐水试样10毫升于250毫升烧杯中,加3~4滴酚酞指示剂,用0.1N 的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刚刚消失为终点,再加0.05%甲基橙指示剂2~3滴,继续用0.1N 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橙红色为终点. 3.4.5.4 计算V1——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用去的盐酸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V2——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用去的盐酸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N ——0.1N 的盐酸标准溶液 0.04——氢氧化钠毫克当量0.053——碳酸钠毫克当量。
10001004.0)()/(21⨯⨯⨯-=N V V L g NaOH100010053.02)/(232⨯⨯⨯=N V L g CO Na3.4.6 注意事项:3.4.6.1 酚酞指示剂用量对滴定影响较大,若用量不足,滴定常不能完全,结果使氢氧化钠偏低而碳酸钠偏高.3.4.6.2 应小心摇动溶液,并慢慢滴入盐酸,尤其在第一滴滴定时,防止局部滴定过多,否则碳酸钠的两步反应同时进行,不是生成碳酸氢钠而是生成二氧化碳和氯化钠,影响分析准确度,对滴定分析数值\换算及时填写记录,要求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