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生产与零售知名品牌企业UCC: 1933年成立於日本,是日本在世界上最为成功的品牌,也是品质的保证。
特点:以定点精心培养、种植的咖啡豆为原料,口味正宗浓厚。
主营产品:主要面向大众消费者出售咖啡豆、咖啡粉、便利冲咖啡、即饮咖啡、速溶咖啡(即溶、三合一)、咖啡用品和咖啡器具。
同时经营咖啡店:如台湾的上岛咖啡、UCC咖啡厅等。
雀巢Nescafe: 历史悠久的咖啡,创立於1867年。
鸟巢商标是19世纪末,为祈求世界上婴儿的死亡率降低而设计的。
主营产品:主要面向大众消费者出售速溶咖啡和即饮咖啡。
皇室哥本哈根Royal Copenhagen: 一直拥有高品质的评价的皇室哥本哈根。
在咖啡市场上,拥有无法动摇的地位。
克莱士咖啡Kreis Kaffee: 於1963年的德国,是世界上最早的真空包制法被开发成即溶咖啡。
在欧洲及苏联等国广受好评。
优势:西方国家很出名,被称为“世界八大速溶咖啡之一”技术领先,最先使用真空包制法劣势:价格偏高种类偏少,口味单麦斯威尔咖啡:美国品牌,卡夫食品公司所有。
主营速溶咖啡。
优势:速溶咖啡;外国品牌,包装标识新颖;味道香醇。
劣势:价格高比雀巢高;甜度比雀巢大。
葛兰特咖啡Grandos Coffee: 德国著名的咖啡品牌。
推出一系列的卡布其诺咖啡,味香芳醇。
市面上常见其随身包包装。
狄得利Tetley: 19世纪中叶创立於英国,其产品,连法、美等国也都相当受到欢迎。
皇家咖啡Royal Flavor: 有时很轻便,有时尝起来很道地。
相同产品,却能够以各种方法来品尝其美味。
达乐麦耶Dallmayr: 德国的慕尼黑,有间达乐麦耶咖啡店,其咖啡曾因是拜尔王室所喜爱而闻名中国咖啡消费咖啡市场规模目前世界咖啡消费市场规模大约为12万亿元人民币,美国是全球咖啡消费最大的市场,年消费约为3万亿元人民币,而目前中国的咖啡消费约为700亿元人民币,每年市场增长速度为10%-15%,远大于国际市场增长率(2%)。
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会长熊相入认为:“10年之内,中国咖啡消费市场预计可以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2030年之前,中国咖啡消费市场可能会到2~3万亿元人民币,成熟的中国咖啡消费市场,应该会在3~4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消费者消费心理消费人群:中青年人上班族年轻白领和学生年轻且男性消费较多据调查,不同年龄的人对咖啡的喜爱不同,非常喜欢咖啡的人群中41~50岁占了24%,20~30岁占了18%。
喝咖啡的男性比例要高于女性比例,喝咖啡的男性为55.1%,女性为44.9%。
分析:咖啡作为一种口味独特的饮品深受青年消费者的喜爱,中年人和青年人是咖啡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
同时男性消费者的人数远远超出女性消费者,购买者中也以男性居多。
其原因在于咖啡属烟糖类产品,更多为男性所关注。
而且作为一种嗜好品,更易受到男性的青睐。
咖啡吸引因素味道诱人饮用方便性数据:10分制打分调查显示,味道以8.3分位居第一,其次是饮用方便性,为7.4分;保存期、品牌知名度等各项分值也较高。
分析:消费者对于咖啡的味道是极为重视的,毕竟咖啡是一种饮品,好味道的咖啡才会广受欢迎。
同时作为一种饮品,饮用的方便性与否对消费者来说也是购买时考虑的一大要素。
咖啡信息来源:广告咖啡信息获取渠道调查中,电视、网络广告占86.4%的比例,此外免费试用、传媒广告、朋友推荐等占较高的比例。
消费心理::品味的象征。
对于国内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咖啡的饮用并不是作为一种饮料,更大程度上还是一种品位的象征中国消费者消费方式主流产品:速溶咖啡和三合一咖啡;中国约80----90%的咖啡为速溶咖啡;据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温州、杭州、南京8个城市的2465名近3个月曾经喝过咖啡的普通市民进行了一次调查,92.3%的人喝过速溶咖啡, 58.4%的人喝过三合一袋装咖啡。
16.8%的人喝过焙炒咖啡,29.4%的人喝过其他咖啡饮料。
消费频率:每天喝速溶咖啡的为6%,经常喝的为38.4%,在“偶尔喝”的咖啡种类中,三相较于价格高文件的原厂烘焙进口咖啡豆,由于成本较高, 故尚未普遍流通于咖啡市场, 但随着咖啡市场的成长, 竞争日趋激烈,"品质"势必成为咖啡的最后选择。
国产烘焙因生豆之来源受限太多,台湾之消耗量一直无法取得非常稳定品质之生豆来源,且台湾烘焙技术及烘焙设备,环境尚无法提升,故一直无法取得品质稳定之产品.再者国产烘焙配方是采 A & B 两种同地不同烘焙程度的混合品。
需求早期咖啡店是有钱人专属的休闲享受,喝咖啡对一般消费大众而言算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尤其对年轻人来说,对于它的优雅风度和昂贵是既喜爱又怕受伤害,只有四.五十岁以上的菁英人士,才会迷恋这种派头和气氛。
无论是昏暗的灯光,还是旧式的装潢,和现有的咖啡专卖店截然不同。
直到九年前主打35元咖啡的日系咖啡店进驻后,台湾正式进入新咖啡时代,与同时间盛行的泡沫红茶店,成为当时休闲餐饮市场两大主流。
两者有一共同点[平价],主打消费克曾是年轻族群,与过去喝咖啡是文人附庸风雅的象征完全不同。
台湾的咖啡店型态直到了现在,逐渐转变成义式咖啡为主的咖啡连锁店,且经营方式也由内转为以外送"外带"为主的贩售方式,国内咖啡产业正式进入转型期。
无论是个人或企业集团投资经营的咖啡连锁店产业,正快速的蓬勃发展,也正式将国人喝咖啡的新风气推向最高峰。
根据近年来的数据统计显示,国内十大热门投资排行榜中,咖啡市场在台湾每年以10-25%的成长速度,正逐渐带动及改变国人的消费习惯。
咖啡店加盟连锁经营,在热门投资创业排行榜中,由1997-1999年的排行第三名,到2000-2002年统计已窜升到第一名。
尤其在台湾加盟连锁咖啡市场每年总数超过50亿元的市场商机中,每年都以惊人的成长而创造空前的获利。
预估未来六年之咖啡市场:公元2000-2002,快速上升超过25%公元2003-2005年,平稳成长5%-10%价格决定因素1. 供应量的变化咖啡豆价格当然和其供需有关,但咖啡豆的需求量相当稳定,因此供应量的变化就成为短期价格变动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巴西和哥伦比亚等主要产国的生产量都是市场注意的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巴西所生产的咖啡豆虽然不是CSCE交割的标的物,不过因为巴西产量最多,因此巴西产量的变化自然会影响所有咖啡豆价格的变动。
2. 气候变因和虫害巴西的咖啡豆生产不但在规模上最大,而且巴西咖啡豆生长也受制于气候状况(干旱和霜害),使其在咖啡豆市场上的地位更受重视。
每年六月和七月间是巴西的降霜季节,在这段期间,巴西是否有霜害发生就成为影响咖啡豆价格的主要因素。
由于其它的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不论是气温和降雨都非常稳定,所以巴西的气候变化是从事咖啡豆交易者的注意焦点。
一般来说,西半球的气候状况是影响咖啡豆价格的最重要因素,而虫害则是东半球咖啡生产的最主要问题,但近年来因除虫技术改善与成本降低,虫害已不再是影响咖啡豆价格走势的主因之一。
3. 各国政府政策与国际咖啡组织措施主要咖啡豆生产国的政府政策也是咖啡豆市场的注意焦点,由这个角度来看,世界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国—巴西的政府政策就比其它国家来得重要。
当巴西政府决定储存其生产的大部分咖啡豆时,短期确实会拉高咖啡豆价格,不过这也让哥伦比亚或其它中美洲和非洲生产国提高他们在市场上的占有率。
一国力量毕竟有限,于是生产国便组成国际咖啡组织(ICO),订定咖啡出口总量,及各个生产国的出口配额,以干预市场供给量来维持咖啡豆价格。
不过在1980年中期以后,咖啡豆的供应量增加,使得原本运作顺利的体系逐渐出现间隙,一方面是消费国不愿人为因素造成其取得咖啡豆的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是咖啡豆生产国间也因年年丰收而开始不遵守出口配额协议,纷纷各展神通增加出口数量,该协议反而成为偷机的惠国拓展市场占有率的护身符。
在各个会员国各怀鬼胎的情形,经过多次的协商,仍未能订定出新的国际咖啡协议,因此除非国际咖啡组织能订出会员国一致认同的条约,否则国际咖啡组织对咖啡豆价格的影响力将渐趋微弱。
4. 罢工与市场谣言主要咖啡豆出口港码头工人出现罢工或是谣传罢工,有时也会影响到咖啡豆的价格,因为这会造成库存增加或是市场预期心理。
由于主要的咖啡豆生产国都在开发中国家,罢工可说时有所闻,但有时难辨真伪,不过除非是长期罢工,否则影响市场价格的时间不会太长。
5. 季节性因素由于巴西是世界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国,因此在其四月至八月的收成期间内,尤其是六月至七月间,价格出现低点的机率很高,之后通常会逐步回稳,隔年的一月至二月间达到高点,这是因为北半球的冬季为咖啡豆最大的消耗季节。
但从过去资料显示在巴西咖啡收成期间发生霜害或干旱的机率也很高,如果发生灾害往往促使价格快速上扬。
即使在这段期间内巴西或其它中南美洲生产国预期发生霜害的机率不高,此时买进咖啡豆期货的风险还是比放空来得低,因为有时市场上会谣传有关霜害或者是灾情夸大的消息,在证实之前常常会大幅拉升咖啡豆的价格。
咖啡豆是全球交易量仅次于原油的大宗物资,价格涨跌攸关咖啡豆生产国政经稳定,数十年来一直是全世界最投机的商品,大盘商、掮客、期货交易商和咖啡豆生产国都连手买空、卖空,投机牟利。
1999年7月开始,最大生产国巴西久旱不雨,影响咖啡树开花情况,市场预料巴西未来的产能锐减,恐造成供不应求,咖啡豆期货应声大涨,去年十月曾飙至每磅达1.5美元的高价,然而好景不常,1999年12月,巴西普降甘霖,灾情纾解,豆价狂泻不止,应验了咖啡豆是世界大宗物资最投机的商品。
根据咖啡豆生产国精算,每磅咖啡豆售价要在一美元以上,咖啡农才有利润,因此咖啡豆价格回挫到一美元以下,咖啡豆生产国就开始紧张。
这半世纪以来,每逢豆价跌破一美元关卡,咖啡豆生产国就会祭出「封豆入库」计画,也就是说当局筹措一笔资金,搜购市面上过剩咖啡豆,封存于大仓库内,以减少流通的咖啡豆,据此拉抬咖啡豆价格,相当有效。
但适逢两年咖啡豆生产国气候尚佳,「封豆入库」计画的成果并不如预期,咖啡豆价格仍持续在低文件徘徊。
页眉内容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