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等三角形讲义知识点+典型例题(完美打印版)

全等三角形讲义知识点+典型例题(完美打印版)

B
P
A
a
专题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
知识点解析
作三角形的三种类型:
① 已知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 作图依据------SAS ② 已知两角及夹边作三角形: 作图依据------ASA
%
③ 已知三边作三角形: 作图依据------SSS
典型例题
【例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如图,线段a . 求作:线段AB ,使AB = a .

【例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如图,∠AOB 。

求作:∠A’O’B’,使A’O’B’=∠AOB
【例3】已知三边作三角形 已知:如图,线段a ,b ,c.
'
求作:△ABC ,使AB = c ,AC = b ,BC = a. 作法:
【例4】已知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 已知:如图,线段m ,n, ∠ .
求作:△ABC,使∠A=∠α,AB=m,AC=n.

【例5】已知两角及夹边作三角形
已知:如图,∠α,∠β,线段c .
求作:△ABC,使∠A=∠α,∠B=∠β,AB=c.
@
随堂练习
1.根据已知条件作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在作图过程中主要依据是()
A.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B.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C.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和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D.不能确定
2.
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时,第一步骤应为()
A.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B.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
C.作两条线段等于已知三角形的边,并使其夹角等于已知角
D.先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或先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用尺规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其两条直角边分别等于已知线段时,实际上就是已知的条件是()A.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它们的夹角B.三角形的三条边
C.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D.三角形的三个角
4.已知三边作三角形时,用到所学知识是()
A.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B.作一个角使它等于已知角的一半
%
C.在射线上取一线段等于已知线段D.作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或垂线
专题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知识点解析
一、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目的:变不可测距离为可测距离。

依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关键:构造全等三角形。


二、方法
(1)延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垂直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步骤
利用已有的全等三角形,或者是构造出全等的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把难以测量或不能直接测量的线段(或角)转化为易测的线段(或角).
四、模型
典型例题
例1 如右图,要测量河岸相对两点A,B的距离,可以从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BC=CD,过D作DE⊥BF,且A,C,E三点在一直线上,若测得DE=30米,则AB的距离为多少,请你说明理由.
;
例2 为在池塘两侧的A,B两处架桥,要想测量A,B两点的距离,有以下两种方法:(1)如图所示,找一处看得见A,B的点P,连接AP并延长到D,使PA=PD,连接BP并延长到C,使PC=PB.测得CD=35m,就确定了AB也是35m,说明其中的理由;
随堂练习
1、在△ABC中,∠B=∠C,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00°,那么在△ABC中与这100°角对应相等的是()*
A.∠A
B.∠B
C.∠C
D.∠B或∠C
2、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一锐角对应相等 B.两锐角对应相等C.一条边对应相等 D.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3、在△ABC和△A'B'C'中有①AB=A'B',②BC=B'C',③AC=A'C',④∠A=∠A',
⑤∠B=∠B',⑥∠C=∠C',则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保证△ABC≌△A'B'C'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②⑤⑥
4、如图,△ABC≌△ADE,若∠BAE=120°,∠BAD=40°,则∠BAC的度数为()

A. 40°
B. 80° ° D. 不能确定
5、如图,AE=AF,AB=AC,EC与BF交于点O,∠A=60°,∠B=25°,则∠EOB的度
数为()
A.60°B.70° C.75° D.85°
6、如图,已知AB=DC,AD=BC,在DB上两点且BF=DE,若∠AEB=120°,∠ADB
=30°,则∠BCF= ( )
A. 150° ° ° D. 90°

7、①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②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③两边及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④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以上条件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
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A.三条边对应相等B.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
C.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D.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
M N
D
C B
A
9、如图,已知MB ND
=,MBA NDC
∠=∠,下列条件不能判定是ABM CDN

△△的是(),
A.M N
∠=∠ B. AB CD
=C.AM CN
= D. AM CN

10、在△ABC与△DEF中,已知AB=DE;∠A=∠D;再加一个条件,却不能判断△ABC与△DEF全等的是()A.BC=EF B.AC=DF C.∠B=∠E D.∠C=∠F
11、如图,点CF在BE上,ACB DFE BC EF
∠=∠=
,,请补充一个条件,使
ABC DEF

△△,补充的条件是.
12、如图,90
E F
∠=∠=︒,B C AE AF
∠=∠=
,,给出下列结论:
①CAD BAD
∠=∠②BE CF
=③ACN ABM

△△④CD DN
=其中
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_ _________
-
13、如图:AE=DE,BE=CE,AC和BD相交于点E,求证:AB=DC
14、已知:如图,C D BAC ABD
∠=∠∠=∠
,,求证:OC OD
=
O
D C
B
A
15、已知:如图,点E、F在线段BD上,AB=CD,∠B=∠D,BF=DE.
求证:(1)AE=CF (2)AF//CE
F E
D
C
B
A
N
M
F
E
D
C
B
A
16、已知,如图:AB=AE ,∠B=∠E ,∠BAC=∠EAD ,∠CAF=∠DAF ,求证:AF ⊥CD
C
D
A
B
E
F
17、已知:如图ABC △和ECD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B C D ,
,在一条直线上。

求证:BE AD = E
D
C B A
18、如图,OAB △和CO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AOB COD ∠=∠=︒, 连接AC BD 、
.求证:AC BD =
O
D
C
B
A
19、 如图所示,也可先过B 点作AB 的垂线BF ,再在BF 上取C ,D•两点,•使BC=CD .接着过点D 作BD 的垂线DE
交AC的延线长于E,则测出DE的长即为A,B的距离.•你认为这种方案是否切实可行,请说出你的理由.作BD⊥AB,ED⊥BF的目的是什么若满足∠ABD=∠BDE≠90°,此方案是否仍然可行为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