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沥青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

沥青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

沥青混凝土面层专项施工方案1.1.1工程概况本次施工内容为雅安市姚桥片区光华山隧道连接线辅道新建工程。

设计起点(K0+000.000)接现状北外环线,终点(K0+744.734)接现状爱国路,全长744.734m。

本工程路面结构层为:4cm沥青玛蹄脂SMA-13+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0.6cm下封层+30cm 5%水泥稳定碎石+20cm 级配碎石垫层,总厚度59.6cm。

1.1.2编制依据1 本工程设计施工图;2 建设单位提供的本工程招标图纸及随招标文件下发的相关设计资料。

3 现行相关的国家及部颁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及有关文件,雅安市及业主的有关规定。

4 招标期间招标单位及投标单位所有来往的函件及补遗资料。

5 我公司对施工现场的实地踏勘、对施工现场的场地、障碍物、周边建筑物的调查资料。

6 我公司积累的成熟技术、科技成果、施工方法以及多年来从事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7 我公司可调用到本工程的各类资源。

1.1.3设计要求1 主要技术指标道路等级:城市支路设计速度:V=20km/h路面设计基准期:10年2 横断面设计本道路工程横断面布置为2m(人行道)+1*3.5m(机动车道)+1*2.5m(非机动车道),车行道路面横坡采用1.5%单向坡,坡向人行道;人行道横坡采用2%,坡向车行道。

全线不设超高。

1.1.4材料和技术要求1 材料要求1)沥青沥青混凝土下面层AC-20的基质沥青均为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

沥青原材料应严格按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进行检验,其技术要求应符合“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道路石油沥青70号沥青A级技术指标要求上面层采用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改性沥青,型号为I-D型,其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SBS改性沥青最大特点是高温,低温性能都好,且有良好的弹性恢复性能,运用于各种气候条件下使用。

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2)粗集料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应选用碎石,也可选用经轧制的碎砾石,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粗集料技术指标一览表”。

当采用的粗集料对沥青的粘附性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不符合要求时,可采用掺加部分消石灰或水泥代替石粉等措施,使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达到要求。

掺加外加剂的剂量由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确定。

3) 细集料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宜选用机制砂、石屑配制,细集料应具有一定的棱角性、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细集料技术指标一览表”。

4)填料沥青混合料用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应除净。

矿粉应干燥、洁净、不成团块,其技术要求应符合“填料技术指标一览表”。

填料技术指标一览表5)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采用粗型密集配(AC-C型)混合料矿料:密集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关键性筛孔通过率此结构层配合比为设计目标配合比。

施工时应根据强度要求按实际进料进行生产配合比试验。

生产配合比另见其他单位的设计,并提出相应的材料要求。

6)基层施工完毕(基层表面稍干燥但尚未硬化情况下)后必须浇洒透层沥青,沥青层必须在透层沥青完全渗入基层后方可铺筑。

透层沥青采用慢裂喷洒型阳离子乳化沥青(PC-2),其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要求:;沥青路面透层沥青的技术要求喷洒后通过钻孔或挖掘确认透层油渗入基层的深度不宜小于5mm,并能及基层联结成为一体。

透层沥青粘度通过调节稀释剂的品种和用量得到适度的粘度,基质沥青的针入度通常宜不小于100.透层沥青用量应根据基层的种类通过试洒确定并符合下表要求:沥青面层透层沥青的规格及用量注:表中用量是指包括稀释剂和水分等在内的乳化沥青的总量。

乳化沥青中的残留物含量以50%为基准7)粘层沥青各沥青层及其它构造物间必须喷洒粘层沥青。

粘层沥青次用快裂或中裂喷洒型阳离子改性乳化沥青(PCR),其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要求:沥青路面粘层沥青的技术要求其基质沥青标号宜及沥青混合料相同。

粘层沥青用量应根据下卧层的种类通过试洒确定并符合下表要求:沥青面层粘层沥青的规格和用量注:表中用量是指包括稀释剂和水分等在内的乳化沥青的总量。

乳化沥青中的残留物含量以50%为基准8)下封层沥青及矿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的下封层采用BCR拌和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ES-3型,沥青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4.7.1-1、表4.7.1-2的要求,稀浆封层所用细集料必须采用碱性石料生产的机制砂,对集料中超粒径颗粒必须筛除,稀浆封层矿料级配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6.5.5的要求,混合料技术要求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6.5.6的要求。

未尽事宜详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关于稀浆下封层的有关要求。

2 沥青混凝土面层混合料、级配技术要求对于沥青路面各沥青结构层,除要求其使用的沥青或改性沥青、集料等原材料应满足规定的要求外,施工单位还必须根据设计要求的技术指标,遵循《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试拌、试铺、验证的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和最佳沥青用量,提供满足设计参数要求的沥青混合料。

对于公称粒径≤19mm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13C、AC-20C)应进行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等性能检验,其设计验证指标应满足下表要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性检验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技术要求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及设计,应遵循《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及试拌试铺验证的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改性沥青用量。

改性沥青混合料应进行马歇尔试验,以确定合适的改性沥青用量及矿料级配,马歇尔试验结果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技术要求,但试验温度应相应提高10℃~20℃.对于流值可放宽到2mm~5mm。

必要时,经试验研究,可以对马歇尔试验技术要求进行调整。

4.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求(1)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技术要求1)施工前应对各材料进行调查并试验,经选择确定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应始终保持稳定不得随意变更。

2)沥青混合料铺筑前,应检查基层或下卧沥青层的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

旧沥青路面或下卧层已被污染时,必须清洗或洗刨处理后方可洒铺粘层,铺筑沥青混合料。

寒冷季节遇大风降温,不能保证迅速压实时不得铺筑沥青混合料。

3)沥青路面工程的施工单位除保证提供工地使用的原材料满足设计要求外,还必须根据规定的材料技术要求和对应的试验方法,进行必要的材料配合比设计,并经过试拌试铺论证确定用于生产的标准配合比,为施工提供满足设计要求的沥青混合料。

4)沥青加热温度及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5.2.2-2、5.2.2-3的规定,并根据沥青品种、标号、粘度、气候条件及铺筑层的厚度进行选择。

5)沥青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通过车辙试验机对抗车辙能力进行检验。

6)拌和厂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成团结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并应及时调整。

7)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一台摊铺机摊铺。

8)压实后的沥青混合料应符合压实度及平整度的要求,沥青混凝土的分层压实厚度不宜大于10cm。

9)在接缝及构造物的两端的连接处必须仔细操作,保证紧密、平顺。

上、下层纵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

表面层横向接缝宜采用垂直的平接缝,其它层位可采用自然碾压的斜接缝,较厚时也可作阶梯形接缝。

10)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需要提早开放交通时,可洒水降低混合料温度。

11)沥青表面层必须进行弯沉值检测,不大于计算弯沉值。

12) 未尽事宜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要求执行。

13)其它检测标准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执行。

(2)胶粉改性沥青施工技术要求1)SMA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施工除应符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有关规定。

2) 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运输、摊铺和压实等施工作用应采用机械化施工,施工前应准备符合要求的材料,同时提供正式材料质量检验报告。

所有路用材料都必须通过批准方可使用。

施工前应做好各个环节的准备工作,注意原材料检验、拌和厂准备、施工设备配备等。

3)正式开工前,必须铺筑100-200m试验路段,进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试拌、试铺和试压试验,并据此制定正确的施工程序,以确保良好的施工质量和路面施工顺序。

实验路试验应开展如下工作:①确定拌和温度、拌和实践,验证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②确定摊铺温度、摊铺速度;③确定压实温度、压路机类型、压实工艺及压实遍数;④检测试验路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找出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重新铺筑试验路,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4)SMA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各阶段施工温度可参照下表使用。

SMA改性沥青施工阶段温度参考一览表5)施工时气温应大于15℃,下雨、表面潮湿的情况下不得施工。

6)施工前应按照以下要求备好材料:①集料a.应按照设计要求准备各种不同规格的集料,对不同料场、批次的材料应筛析验收。

b.集料应堆放于清洁、干燥、地基稳定、排水良好、有硬质铺面的场地上,不同规格的集料应分开堆放。

c.集料应采取分层堆放的方法,在整个堆料区逐层向上堆放,以防止集料离析。

②结合料a.沥青宜贮存在可加热及保温的贮藏罐中,根据不同沥青类型和等级采用不同的贮存温度,使用前应加热到适宜的加工温度。

b.胶粉改性沥青应按规格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宜随配随用,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c.胶粉改性沥青在贮存、使用及存放过程中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措施,应避免雨水或加热管道蒸汽进入沥青罐(池)中。

d.胶粉改性沥青不宜长时间贮存,在有加热保温和搅拌装置的贮存罐内贮存,贮存期不得超过30天。

胶粉改性沥青的热贮存温度应保持在120℃-130℃范围内。

如超过贮存期,需重新进行型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e.对购置的废品胶粉改性沥青,在使用前应按相应的技术要求进行质量检验,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f.现场制备胶粉改性沥青,运送采用有加热保温装置的管道。

如需运输时,宜使用有搅拌和加热装置的特种运输车,并保证运抵目的地的胶粉改性沥青温度不低于1500℃。

7)正式施工前应准备好备用的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运输、摊铺和压实等设备,并进行必要的校验工作。

8)铺筑胶粉改性沥青前,应检查其下层的质量,基面应验收合格,项面应干燥、清洁、无碎石、杂物等,对有污染部位用清水清洗,按规定喷洒透层油或粘层油。

相关主题